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采用激肽原联合缬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激肽原进行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2.50%,观察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及血清胱抑素C(Cys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激肽原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胰激肽原酶联 缬沙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羟苯磺酸钙+激肽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6~2018.8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编号分组,甲组(47例,应用羟苯磺酸钙治疗)、乙组(47例,应用羟苯磺酸钙+激肽原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Scr)、血尿素氮水平(BUN)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Scr、BUN水平治疗前组间结果统计学处理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乙组Scr、BUN水平低于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低于甲组12.77%,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应用羟苯磺酸钙、激肽原联合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疗效高,应用价值大。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胰激肽原酶 早期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联合激肽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院就诊的 48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组完毕后分别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单药组)及前列地尔联合激肽原治疗(联合组),每组 24例,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67%,显著高于单药组( P< 0.05=;②治疗前两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分别为( 0.75±0.07)、( 0.45±0.06) m/s·mm²,均显著高于单药组( P< 0.05=;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激肽原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确切,利于糖尿病足的足部血流恢复正常及溃疡愈合,且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不会引起较大血糖波动,安全可靠。

  • 标签: 前列地尔 胰激肽原酶 早期糖尿病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前列地尔联合激肽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分组完毕后分别予以前列地尔治疗(单药组)及前列地尔联合激肽原治疗(联合组),每组24例,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血流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踝肱指数与足背动脉血流分别为(0.75±0.07)、(0.45±0.06)m/s·mm²,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激肽原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确切,利于糖尿病足的足部血流恢复正常及溃疡愈合,且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不会引起较大血糖波动,安全可靠。

  • 标签: 前列地尔 胰激肽原酶 早期糖尿病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78例急性胆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急诊ERCP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急诊ERCP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具有简单、快速等特点。

  • 标签: 急诊ERCP治疗 急性胆胰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术前透析方式对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肾联合移植术后生存率、胰腺及肾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年 -2015数据库中的 3999例肾联合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肾联合移植后的 1年、 5年、 10年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 1年、 5年、 10年术后生存率在血透组和腹透组分别为 96.8%、 89.0%、 72.9%和 96.9%、 87.7%、 73.6%(p=0.945);胰腺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 91.4%、 82.9%、 73.9%和 89.6%、 81.6%、 75.5%(p=0.457);肾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 97.4%、 86.9%、 73.1%和 95.2%、 86.5%、 75.7%(p=0.751)。两组间的术后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透析方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为后期开展该疾病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比较具有实际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比较具有实际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胆道结石诊断中使用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项目选取抽签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110例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n=55)实施腹部CT检查,实验组(n=55)实施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检查,评价实验组与常规组胆道结石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胆道结石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比常规组,P<0.05,数据指标之间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磁共振胆管成像技术用于胆道结石患者中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胆道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护理体会,为后期开展该疾病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比较具有实际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比较具有实际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进行治疗肝胆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总例数为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优,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应用在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肝胆胰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护理疗效显著,是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有效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胆道 CT联合 MR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1 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的 94 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开展 此次研究,均分为参照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诊断 和研究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联合 MR胆管水成像诊断 , 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和 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 结果 参照组诊断的阳性率 ( 68.89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88.89 % ) ,(P< 0.05 ), 参照组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64.00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92.00 % ) ,(P< 0.05 )。结论 在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 胆道 CT联合 MR胆管水成像诊断 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道 CT MR胰胆管水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CT与MR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8例,根据抽签法的要求均分成实验组(44例MR胆管水成像)与对照组(44例胆道CT),分析诊断的准确率和结石小于0.8毫米的显示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准确率和结石小于0.8毫米的显示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数值的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工作中采用MR胆管水成像法有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促使结石小于0.8毫米显示率的提升,有着较高的推广优势。

  • 标签: 胆道CT MR胰胆管水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作者: 邱相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1)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促进患者肠胃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结果:在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留置胃管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积极采取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采纳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快速康复护理用于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手术(LPD)患者围术期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3~2018.1接受LPD治疗的64例患者,按信封法分为A、B两组,在围术期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精细化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B组围术期主要指标检测情况优于A组,且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较低于A组的15.6%,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治疗患者围术期予以精细化快速康复护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围术期 精细化快速康复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精细化快速康复护理用于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LPD)患者围术期其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7.3~2018.1接受 LPD治疗的 64例患者,按信封法分为 A、 B两组,在围术期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精细化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B组围术期主要指标检测情况优于 A组,且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1%,较低于 A组的 15.6%,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LPD治疗患者围术期予以精细化快速康复护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围术期 精细化快速康复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脱氨(ADA)活性在结性浆膜炎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速率法对55例结核性浆膜炎患者胸水或腹水、心包腔中的腺苷脱氪进行了检测。结果腺苷脱氨诊断结核性膜腔积液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7%。结论浆膜腔积液ADA可作为鉴别结核性诊断的指标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初步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结核性浆膜炎 腺苷脱氨酶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清液在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在我院选取 324例医疗器械,随机分为传统清洁剂护理的对照组( 162例)与多清液护理的观察组( 162例),观察清洁合格率、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清洁合格率高,满意度高,及时回收时间及供给时间短,分别为 96.91%、 96.91%、( 5.19±1.98) d、( 8.07±2.11) d, P< 0.05。结论:多清液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中,能提高清洁合格率及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多酶清液 消毒供应室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取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奥美拉唑联合血凝)与对照组(奥美拉唑)各71例,比较出血时间、输血量、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止血时间短,输血量较对照组少,治疗效果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治疗能缩短止血时间且减少输血量,提高治疗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奥美拉唑 血凝酶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阿替普(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病情加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溶栓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作为疗效指标,分为两组加重组16例(16%)和未加重组84例(84%),并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房颤、血压、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侧支评分、溶栓24h内阿司匹林服用史、CT影像学的变化(ASPCTS评分)及发病-溶栓时间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前血糖、侧支循环差、大血管闭塞高NIHSS评分、ASPCTS低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大血管闭塞高NIHSS评分、侧支循环差、ASPCTS低评分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大血管闭塞高HINSS评分、侧支循环差,ASPCTS低评分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病情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影响因素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