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蛋白电泳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血清蛋白组分、质或量的变化导致的蛋白质紊乱血症与许多疾病相关。因此在某些疾病时呈现互相有关联的某一蛋白质或一组蛋白质受损,血清蛋白电泳是对异常蛋白血症的主要检测辨认技术。在一些疾病存在时某一蛋白质或某一组蛋白质呈现反应性增高或降低。这些蛋白质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转甲状腺素-转铁蛋白组和免疫球蛋白

  • 标签: 血清蛋白电泳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化血清蛋白(GSP)生化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试剂盒、免疫比浊抑制法和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糖化血清蛋白(GSP)的生化含量,同时测定餐后2h血糖(2hPG)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组的含量变化。结果糖尿患者病组尿微量白蛋白(42.45±11.30)ug/mL,HbAlc(8.17±2.37)%,GSP(313.25±42.13)μmol/L,2hPG(15.21±4.45)mmol/L,;正常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0.32.±3.35)ug/mL,HbAlc(5.45±2.37)%,GSP(213.25±21.13)μmol/L,2hPG(6.32±5.31)mmol/L,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白蛋白、HbAlc、GS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及糖HbAlc、GSP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69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级,同时选择8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样品Alb、PA、TBA、HDL-C和LDL-C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各功能级别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P<0.05);而Alb、PA、HDL-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级低于B级,B级低于A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Alb、PA、HDL-C和LDL-C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肝硬化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了解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方法选择肿瘤患者175例,同时以健康对照组做对照分析,测定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血清IgG、IgA、IgM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肠癌组血清IgG含量差异显著(P<0.05);卵巢癌组血清IgG、IgA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IgM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不成正相关。

  • 标签: 肿瘤患者 免疫球蛋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血脂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2例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血清CRP、FIB、血脂的水平,比较其水平差异。结果三组ACI患者血清CRP均值均高于正常值,大面积组CRP显著高于小面积组和腔隙性组(P<0.05)。FIB在脑梗死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组,也高于小面积梗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大面积梗死组和小面积梗死组无差异。脂蛋白a(Lp(a))在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大面积组与小面积组、小面积组与腔隙性组均有差异(P<0.05),其余各项血脂指标在三组间无差异。结论CRP、FIB、Lp(a)的水平可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炎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取本院口腔科于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其空腹血清后查CRP值,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牙周炎患者之间CRP值差异,以及伴发疾病对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牙周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其血清CRP平均值逐步上升,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随糖尿病或者冠心病的患者其血清CRP值明显高于单纯性牙周炎患者,相比之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数值与牙周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有重要伴发疾病的患者其CRP值显著增高。

  • 标签: 牙周炎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四项指标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伴腹腔积液100例,无腹腔积液65例)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PA、TBA、ApoA1、ApoB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A、ApoA1、Apo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B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伴腹腔积液患者PA、ApoA1水平明显低于无胸腔积液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不断加重TBA水平升显著增高(P<0.01)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PA、TBA、ApoA1、ApoB水平,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观察病情程度及转归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健康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同时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乙肝患者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化组IgG、IgA、IgM以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同时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直接反映出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临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通量透析对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通量组(实验组)30例,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三个月;低通量组(对照组)30例,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三个月。分别测定各组治疗三个月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差别。血磷在高通量组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但低通量组没有下降,并且比高通量组明显高(P<0.05)。两组患者的iPTH、β2-微球蛋白经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并且高通量组下降比低通量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更有效控制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改善血透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等,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甲状旁腺激素 &beta 2 -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共140例,包括确诊CAP患者70例(A组),正常健康者70例(B组),分别测定并两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清PC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仪器是罗氏COBAS-e601),血清CRP采用贝克曼IMMAGE800测定。结果测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0.946±0.103ng/ml)和CRP(79.89±21.43mg/L)平均水平比正常健康者水平(0.030±0.013ng/ml和6.12±1.05mg/L)明显升高;PCT的特异性为97.5%,显著高于CRP的特异性(8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测定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CRP对CAP的诊断及评估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是PCT水平在早期诊断CAP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CAP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选择正常健康者男性50例为对照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男性50例为高尿酸血症组,测定2组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尿酸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尿酸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升高。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血脂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尿酸酶比色法检测血清UA及CRP变化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CRP浓度也逐渐增加(P<0.01)。血清UA水平变化情况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UA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5),但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A和CRP是反映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的生化指标,密切监测冠心病患者UA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尿酸(UA) C反应蛋白(CR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酶的变化。方法心衰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基础状态抽取静脉血,同时进行cTnT床旁定量及心肌酶检测。结果CHF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心功能Ⅳ级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cTnT值的高低对判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RP,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红蛋白(Mb)的检测和比较分析,探讨超敏CRP在AC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超敏CRP和CK-MB、Mb水平,并与30例体检正常者结果比较分析。结果AMI患者超敏CRP、CK–MB、Mb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6%和66%、100%。UAP患者超敏CRP、CK-MB、Mb阳性率分别为80%和8.0%、44%。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极大的相关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高、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关系.方法:检测2008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结果:胆红素浓度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降低,HDL-C含量在冠心病患者中亦有降低,而LDL-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HDL-C、胆红素对冠心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LDL-C含量增高则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胆红素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SF)(serumferritin)不同时期含量变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ischemicstroke,PI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PIS组)50例、非进展组(NPIS组)8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F浓度。结果1、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第1、3、7天SF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随着SF水平升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x2=20.63,P<0.001。结论1.SF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2.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SF水平升高,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增加。

  • 标签: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铁蛋白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健康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同时对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乙肝患者IgG、IgM、Ig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化组IgG、IgA、IgM以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同时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直接反映出乙肝患者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临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浓度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近两年到本院进行体检的退休职工中选取高血压患者240例,血压正常健康者240例,对他们所检测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以及其他的生化治疗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高血压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1.99±1.98)mg/L,正常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为(1.01±1.21)mg/L。结论高血压病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病的形成和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压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尿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单用贝那普利)和治疗组(40例,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2组疗程均为20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G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两组治疗UAER、CRP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SCr、FBG、HbA1c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降低UAE、CRP显著,能有效延缓肾脏损伤,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较单用贝那普利作用明显。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贝那普利 缬沙坦 尿白蛋白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