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弓形是全球分布的人畜共患疾病,是由于弓形体原虫引起的全身性感染的寄生,人类普遍易感,世界各地人群感染率平均为25~50%,我国人群感染率平均为4~9%,为引起重视,复习文献,就其临床问题综述如下。一、发病机理弓形以经口感染为主,动物之间互相捕食和人吃了未经煮熟的肉类为感染的主要不

  • 标签: 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病 人群感染 速殖子 弓形体原虫 人畜共患疾病
  • 简介:摘要肝包又称肝棘球蚴,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肝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所致。中间宿主是羊、马、猪、人等,终末宿主主要是狗。在传播途径中,除因吞食被虫卵污染食物而感染外,主要是与狗密切接触。狗皮毛中附有虫卵通过污染手指把虫卵带入口中。本文主要探讨肝包的护理。本文主要探讨肝包的护理。

  • 标签: 肝包虫病 寄生虫病 传播途径
  • 简介:摘要本文浅谈对蒙医“粘”的种类、缘及治疗。总结蒙医临床预防“粘虫”认识。

  • 标签: 蒙医 &ldquo 粘&rdquo 虫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包的CT表现,探讨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包患者资料。结果肝包大多发生于肝右叶,其特征性表现为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内有子囊,或囊内有分隔而呈多房性,或囊内有软组织肿块;少见泡状型,表现特殊。结论CT表现对肝包的诊断意义重大。

  • 标签: 肝包虫 CT表现 肝右叶 多囊变现
  • 简介:结核和寄生均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已报道了多个结核菌和寄生双重感染以及结核与寄生误诊的案例,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不容忽视.结核菌不仅可与单一寄生发生双重感染,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与多种寄生发生多重感染.在亚洲和东非部分国家开展的流行学研究显示,结核病患者中约有2.6%~77%感染了不同的寄生,呈现出种和地区的差异.多项研究表明,与被单一病原体感染相比,结核菌和寄生的双重感染能够降低宿主机体免疫机能,使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治疗预后差.某些寄生,尤其是肺部寄生,与结核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特征,易被误诊为结核,从而导致治疗延误.

  • 标签: 结核 寄生虫病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寄生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病因治疗驱虫药物如丙硫米唑,灭绦灵。对症治疗酌情处理颅高压、脑水肿和癫痫症状。手术治疗。

  • 标签: 脑寄生虫病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对370例包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剐、民族和地域、包寄生部位进行了统计,概述了包的X线征象。

  • 标签: 包虫病 包虫囊肿 六钩蚴
  • 简介:摘要目的肝包261例手术治疗的经验,非是对肝包性急腹症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88年至2010年261例肝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主要并发症中感染为51%例次,内瘘16例次,破裂10例次,术后并发症为胆汁瘘,囊内感染,外囊残腔闭合不全等。本组手术率为98.6%,死亡3例。结论肝包对人体损害主要为肝包并发症。肝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非凡是对肝包破裂所致的急腹症立即手术,清除包内容物,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术后及时给予抗包药物治疗。

  • 标签: 肝包虫 手术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外科治疗方案的合理化选择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46例肝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46例肝包患者44例根据具体病变情况行了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大降低了复发率。结论对肝包病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变合理选择手术方案,遵循“个体化”原则,可取得较好的冶疗效果,降低复发的机会。

  • 标签: 肝包虫 手术方式 合理化选择
  • 作者: 王延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卫生监督所黑龙江牡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6期
  • 机构: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球虫,该病属于寄生虫病的范畴。弓形虫病在我国发现较晚,1955年福建首次从猫、兔、猪和豚鼠等动物分离成功,并分别于1957年和1959年正式报道。1964年在江西发现我国第一个病例,同年福建也发现一例。但由于当时未引起重视,且缺乏诊断手段,发现的病例又不多,而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70年代后期,因猪弓形虫病大流行,而引起兽医部门的重视,掀起研究家畜弓形虫病的热潮。到80年代,卫生部门也开展了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我国弓形虫病的流行特征。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以及诊断试剂的供应,发现的病例也逐年增多。同时,由于医疗部门的介人,出现了以临床为中心的又一个研究热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包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56例肺包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囊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治疗的优势以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采用内囊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出现内囊破裂共4例,术后复发2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死亡患者。结论目前对于肺包的治疗中,内囊摘除手术仍是最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在手术过程中,还应按照手术操作的相关规定有序进行,以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肺包虫病 外科治疗 内囊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肺包X线征象的诊断特征,为确诊肺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我单位已接诊的资料完整并已证实的96例肺包的X线胸片,收集整理。结果肺包囊肿直径最小者1cm,最大者16cm,直径1-5cm16例(占22%),5-10cm47例(占63%),10-16cm11例(占15%)。74例中有58例呈分叶状改变(78%)。多发者22例,单发者74例。结论肺包主要依靠包括X线平片在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特别是评价肺包,了解包囊肿的形态学特征和病变病理演变过程很有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肝包虫 X线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弓形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在准备妊娠前、孕早、中、晚期分别检测弓形IgM,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弓形虫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经验。方法对1例肝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愈的关键。结论应大力宣传肝包的预防。

  • 标签: 肝包虫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隐孢子(Cryptosporidium)是yzeer首先于1907年在实验小鼠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能广泛感染脊椎动物的单细胞寄生原虫.直到1976年Nime和Meisel分别各报告一例人体隐孢子,才首次证实隐孢子也可感染人体.文献报道的隐孢子共有20多种[1],目前公认的只有6个种[2],它们分别是微小隐孢子(C.parvum)、小鼠隐孢子(C.munris)、火鸡隐孢子(C.meleagridis)、贝利隐孢子(C.baileyi)、蛇隐孢子(C.serpentis)及鱼隐孢子(C.nasorum).其中感染人类的是微小隐孢子,它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孢子(cryptosporidiosis).目前隐孢子被确定为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86年将隐孢子列为艾滋(AIDS)的怀疑指标之一[3],并将隐孢子作为艾滋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隐孢子及由该引起的人体隐孢子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体隐孢子的流行学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 标签: 人体隐孢子虫病 流行病学研究 微小隐孢子虫 寄生原虫 脊椎动物 胃肠道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包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的临床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肝包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41例肝包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均获临床治愈,术后2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换药后治愈,无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年均无复发病例,随访率92.68%。结论肝包外囊完整剥除术可作为治疗肝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操纵简单、损伤轻、出血少的优点,避免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复发的难题。

  • 标签: 肝包虫病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