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医疗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医疗工作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感染科护士作为医疗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心理压力剧增,这不仅给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带来了阻碍,也不利于医院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文章重点讨论了感染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缓解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心理压力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9例压力性损伤患者,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入组时采用数字奇偶数法,将39例患者分为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19例实验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压力性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护理中采取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压力性损伤情况,对于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老年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并探究其预防措施。 方法: 对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 98 名产妇进行观察研究,分成 2 组,每组 49 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日常的护理,对观察组实行对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防范措施,观察两组的压力损伤的产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 两组中发生压力损伤的孕妇都有多种并发症,有的是高龄孕妇,或是剖宫产再孕,部分孕妇为胎膜早破。骶尾部与臀部是发生压力损伤的较多位置。其中对照组的孕妇压力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同时孕妇对护理感觉更为舒适。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 。 结论: 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有众多原因,例如高龄、剖宫产再孕、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贫血及病情严重等情况。同时应对剖宫产术后皮肤压力损伤予以重视,及时采用适当防范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皮肤压力损伤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应用盆底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50例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将其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妇科检查的 50例健康群体作为参比组,分析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应用盆底超声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超声检查各项指标高于参比组( P< 0.05);实验组受检者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 94%高于参比组( P< 0.05)。结论: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应用盆底超声的临床价值较高,该种诊断方法可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资料,这对于疾病治疗和患者预后均有着极大作用,故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盆底超声 产妇 早期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应用抽样方法,对本县医疗机构中 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心理授权表、角色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对以上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授权表中的四个因子与职业倦怠三个因子呈负相关关系 (r<0),角色压力源量表中的三个因子与职业倦怠三个因子呈正相关关系 (r>0), P<0.05。结论:护理人员心理授权、角色压力源与职业倦怠具有密切相关性,且前两者对后者还具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授权 角色压力源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科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分析。方法 针对本院消毒供应科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三种方法,对不同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为期1年(在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的数据分析。 结果  36次随机抽样监测结果显示,在 2019年 1月 1日 -2019年 12月 31日的使用过程中,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的有效率均达到了 100.00%。 结论 消毒供应科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是确保医院各科室物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监测方法的科学合理开展,是确保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正常工作的必要手段。 

  • 标签: [ ] 消毒供应科 压力蒸汽灭菌器 灭菌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治中重视动态评估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 2019年 1月 -12月收治的有压力性损伤风险的 21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的将 2018年 1月 -12月收治的有压力性损伤风险的 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压力性损伤管理规范,观察组在压力性损伤管理规范同时重视动态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申报难免压力性损伤例数、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例数、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例数和压力性损伤治疗转归情况。结果:两组申报难免压力性损伤例数和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 /申报难免压力性损伤例数、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危险患者例数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治中重视动态评估可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压力性损伤的治愈率。

  • 标签: 动态评估 防治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压力性损伤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在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选取 2017.07 ~ 2019.07 医院儿科收治的 306 例 1-18 个月住院患儿为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n=153 ,不使用自粘绷带)与实验组( n=153 ,使用自粘绷带)。对比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发生时间与留置针使用时间。 结果: 实验组 1 期压力性损伤发生 3 例( 1.96% ),总发生率 1.96% 。对照组 1 期压力性损伤发生 1 例( 0.65% )。两组均为 1 期压力性损伤。实验组第 3 天发生 1 例、第 4 天发生 2 例压力性损伤。对照组第 4 天发生 1 例。第 1 、 2 天两组均无压力性损伤发生,第 3 、 4 天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无较大差异( P>0.05 )。实验组( 3.28±1.11 )天的留置针使用时间较对照组( 2.05±0.75 )天长。 结论: 婴幼儿护理措施的实施需要从留置针留置、固定等各个措施入手,针对容易诱发压力性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不仅推后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时间,还减少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于留置针留置效果有积极影响,但是使用自粘绷带后发现婴幼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略高,因此不建议使用自粘绷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婴幼儿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肾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和亚健康状况的影响,从而减轻其工作压力和亚健康状况。方法:选取近来我院肾内科护士共 42名,采用工作压力感觉量表 (MBI)和亚健康人群流行病学问卷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测评并计分,比较有氧运动前后两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感大小和亚健康状况。结果:两组护士干预前的工作压力感大小和亚健康状况的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 MBI和亚健康量表中的各项目自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有氧运动能有效的缓解肾内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其工作亚健康状况。

  • 标签: 有氧运动 慢性肾病 工作压力 亚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长期卧床患者临床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选取 98例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于我院施行住院治疗的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49例、常规护理干预 )和观察组 (49例、预防性护理干预 ),将 2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状况施行分析处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引入干预性护理操作的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明显更低,程度也明显更轻;压力性损伤持续时长明显更短,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结论:将压力性损伤预防性护理干预引入长期卧床患者临床中,能够高效防控压疮这一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缓疼痛症状,临床效果极佳。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长期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电刺激模式在妇产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中的有效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和锡山人民医院妇产科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52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基于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盆底电刺激治疗,于产后 6个月进行随访,将两者的治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得知,观察组在产后 6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复发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采取盆底电刺激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妇产科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症状,以及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防止尿失禁的复发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盆底电刺激模式 妇产科 压力性尿失禁 治疗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实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 70 例,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分析出导致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 结果 : 其中年龄,体质量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方法以及手术中出血量对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较大。在多因素分析中, 年龄大于等于 60 岁, BMI 大于等于 25 ,手术时间大于等于 2.5h ,手术中出血量大于等于 80 毫升 / 小时,气管内全麻与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的相关关系。 结论 : 在手术中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中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相关性危险因素,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 析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养护)与观察组( 盆底肌康复训练 ),各 40 例。对比两组产妇的 盆底肌力评分水平。 结果 :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各阶段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常规养护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盆底肌力,且实现持续增强作用,临床具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肌康复训练 护理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力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妇科临床上压力控制下容量保证的通气模式( PCV-VG)针对于腹腔镜术病患呼吸力学相关影响。方法 :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我院所收治病患例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将该 80例病人平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即为实施容量控制的通气模式( VCV)常规组( n=40),实施压力控制下容量保证的通气模式( PCV-VG)研究组( n=40),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PaO2处于 T2时< T1、 T3,差异性显著, P< 0.05,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无统计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不同翻身侧卧角度以及翻身频率对我院 ICU 脑外伤术后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生命体征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在本院 ICU 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120 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角度高频率组、高角度低频率组、低角度低频率组、低角度高频率组,每组各 30 例。 严密监测患者术后仰卧时、侧卧 0.5h 、侧卧 1h 、侧卧 2h 时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患者术后 5 天内 肩胛、肋骨及骶尾部皮温,并进行各组对比 。 结果 四组 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均无明显变化( P > 0.05 ),四组的 肩胛、肋骨及骶尾部的皮温在前 3 天内无明显差异,在第 4 天和第 5 天,低角度高频率组的肩胛、肋骨及骶尾部皮温低于高角度高频率组、高角度低频率和低角度低频率组( P<0.05 ) , 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而高角度高频率组、高角度低频率组、低角度低频率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脑外伤术后患者为预防难免性压力损伤推荐翻身角度为 60 度,频率为 2 小时。

  • 标签: ICU 翻身 侧卧角度 频率 难免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应用血氧监测仪监测来设置小儿上肢骨折肢体止血带充气压力,根据血氧监测仪的动脉波动设定其充气压力,观察该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将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2 月来院行上肢骨折手术的小儿患者 50 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充气压力、时间、观察止血的效果和止血带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止血带充气压力小于对照组,两组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止血带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氧监测仪设置止血带充气压力能够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减少止血带损伤的发生,更好地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

  • 标签: 个体化 气压止血带 充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