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富顺县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000)【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09-02抗精神病药物根据药理作用可划分为传统精神病药物和非经典抗精神药物两大类,精神病对于患者来说,对其生活造成的打击极大,无法正常生活,需要依靠药物维持健康,精神病患者需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用以稳定病情。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又被称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上应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时间较长,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为阻断多巴胺受体,用以抑制神经冲动产生的兴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氯丙嗪属于低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虽然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但是副作用较大,对于肝脏以及心血管的毒性非常高,同时患者需要长期保持高剂量服用才能维持血药浓度。氟哌啶醇属于高效价的抗精神病药物,其在抗妄想幻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镇静效果相对来说更弱,但是患者服用后临床副作用较小,同时治疗所用的剂量也更小。吩噻嗪类药物由于对感情和肢体运动均有镇静作用,因此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慢性精神分类症患者最常服用的药物就是吩噻嗪类药物,固定服用吩噻嗪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可以达到在家生活的标准。吩噻嗪在治疗其他精神疾病方面的疗效也较好,针对恶心、呕吐患者,也具有较好的环节作用。应用吩噻嗪药物治疗精神类疾病时,患者主要的副作用在于ɑ-肾上腺素受体以及M-胆碱受体受到阻滞,该类药物对于患者起治疗作用的机制在于通过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多巴胺通路增加催乳素,用于抑制性腺激素分泌。当男性患者用药量超过每日400mg后,极易发生阳痿,最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是性功能下降。服用吩噻嗪类药物期间饮酒,将会加剧药物副作用,导致性功能受损程度上升。氟哌啶醇属于非吩噻嗪类药物,在各类精神病患者中都能食用,在治疗图雷特氏病综合征时对于全身性痉挛以及运动功能具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该药的作用机制和用药不良反应与氯丙嗪非常相似,但是氟哌啶醇会导致女性患者月经不调,而男性患者服用后则会一番睾丸酮水平上升,在大剂量服用的情况下,会导致男性睾丸酮分泌受到抑制作用。有报道称指出,超剂量服用氟哌啶醇会导致心律不齐的心源性猝死,因此在服用剂量方面需要谨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应用于治疗精神病患者时,会导致患者脑组织中的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具体改变路径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各类垃圾的危害。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医院对医疗垃圾予以科学合理的分类与集中处理,不仅是控制疾病传染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国家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力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对医院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论述,依据功能将医院的档案信息进行类别划分,主要包括文书档案、基建档案、影像、音像及照片档案、人事档案、财务信息档案、病历档案等,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储存方法各不相同,应受到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

  • 标签: 医院档案 信息分类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7年-2018年在我院首次就诊的135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中男性的比例升高,咯痰和胸闷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肌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发生率偏低,缺乏有效的风湿免疫等辅助检查指标,可能存在漏诊误诊;心脏损害、肺部感染、肾功能损伤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结论本研究分析了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皮肌炎的诊断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皮肌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病症,而世界各国针对抗癌药物的研发,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从使用天然产物,到运用化学合成技术,再到生物新型技术,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探索和积累,抗癌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与卓越的成绩。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更是大力推动了生物类抗癌新药研发的进程,为人类攻克癌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重点关注时下药物开发方面的前沿热点--生物类抗癌新药研发领域,就生物类抗癌新药的研发特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总结。

  • 标签: 生物 抗癌新药 研发特点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遂宁629000)【中图分类号】R4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0-02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各种老年人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所提升,老年抑郁症变得越来越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精神状态,并且容易诱发其他类型疾病,同时也对患者家属带来了较大困扰。如何有效质量老年抑郁症,是当下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改善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确保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什么是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表示55或60岁以上人群所患有的抑郁症,具有显著的老年期特点。在临床表现上是持久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不能直接归为躯体疾病或者大脑器质性疾病。简单来说,抑郁本身就是一种悲伤、负面的情绪表现。主要特征包括有情感低迷、悲观失望等情绪,还有行动力减少、思维认知能力降低的特征。当前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很多老年人的抑郁症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加,所以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做好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工作,从而帮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老年抑郁症的特点有哪些2.1焦虑激越症状:老年抑郁患者的常常心境萎靡不振,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15天左右。这种焦虑悲伤的情绪,不仅影响患者自己也同样影响患者周围人的生活和社会。主要表现我水正常的生活失去兴趣,没有任何愉悦的心情、精力降低,还有严重的自我否定。严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很严重的孤独感和绝望感。2.2躯体症状:现在阶段的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患病初期的主要表现就是很多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很多患者的情绪上的障碍没有及时被家人发现,而且很容易被亲人忽视,所以患者可能严重到自杀,这个时期才进行治疗。实际上这种老年抑郁患者的病症状并不是一种神经性障碍,实际一种抑郁症表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已经被人们认的躯体性障碍所掩饰,很多老年抑郁性患者在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没有发现严重疾病,所以这种抑郁病症的主要表现为神经性功能障碍,还有很多患者存在身体内部器官功能开始下降的表现。2.3精神运动性迟缓:这种抑郁性疾病使得老年患者的精神直接受到抑制,使老年人不愿意思考,降低老年人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行动力,所以很多老年人的躯体表现就是行动迟缓、表情动作较少变化、语言表达也受到抑制。更多的老年抑郁患者主要表现就是思维障碍、行动减少,甚至有的老年人会脾气怪异。2.4妄想与自杀:根据当前社会上对老年抑郁症的调查数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伟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攀枝花617065)【中图分类号】R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06-0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患者产生骨折的几率高达十分之一,年龄越大,出现骨质疏松的概率会越高。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产生骨质疏松的患者女性要比男性高很多。而老年人出现骨折的年龄一般多在50到79岁。1临床上的表现老年人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症,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身体其他并发症,进而增加治疗的难度。由于老年人骨折的位置骨量比较少,质量也不是很好,并且多数患者会出现粉碎性骨折,这种情况下,对骨头进行复位会比较困难,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会有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如果患者在身体这一位置发生骨折,这一部位在之后生活中发生骨折的概率要比其他部位高很多。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在卧床之后,身体内的骨量会加快流失的速度,患者的骨质疏松病情可能会加重。2经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有哪些?患者的腕部、胸腰段椎体,也可能是肱骨近端。如果患者是脆性骨折,在医学临床上,医生可能会直接确诊为骨质疏松。3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发病特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发病早期,身体基本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员是在对身体进行体检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病。如果患者的身体骨量流失十分之一左右,可能会感觉到骨痛,并且产生疼痛的位置在身体腰部或者是背部。由于老年人的年龄问题,身体的敏感度也开始下降,因此,在发生骨痛时,部分患者依然感受不到疼痛。因此,骨质疏松症在发生的早期,经常会被人忽视。一旦发现病情,就已经是晚期,疼痛的反应会明显加重。身体的部分骨骼会变形。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病人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部位一般是在脊柱、髋部,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造成残疾、截瘫,甚至会导致死亡。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椎体骨折,骨折部位将神经压住,产生下肢瘫痪或者是大小便失禁。骨折发病特征。骨质疏松严重可能会导致骨折,如果患者是骨质疏松症,如果碰到外界的压力,例如汽车撞击、跌倒等,可能就会引发骨折。由于骨质疏松症而引发的骨折,比较常见的骨折有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如果患者还有其他病症,例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发生骨折的概率就会变得更大,这也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人健康保健成为全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方法分析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年龄特点,掌握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找到老年人早衰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结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年龄特点 生理特点 合理膳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器械回收至CSSD进行清点分类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按照CSSD“两规一标”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流程。结果及时回收,准确清点,保障了手术室器械的使用和供给。结论手术室器械回收到CSSD进行清点分类,避免了在手术室清点造成手术室环境污染,确保了手术器械的准确回收,安全使用。

  • 标签: 手术室器械 清点分类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12 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 8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患者。通过分析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是 85.6%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8.5% ,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 目前呼吸内科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的都是氧化护理、 吸痰护理和 胸腔闭式引流等护理方式,而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所带来的护理风险和特点都不一样,通过增加人性化护理后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 把呼吸内科病人当做本次研究的对象,且对病人实施临床护理中面临的风险加以分析,以便找到应对风险的措施。 方法: 选本院呼吸内科的病人参与研究,分参考组以及探究组。参考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探究组,不仅要用常规护理,还需要临床护理保护手段。 结果: 在疗效方面,探究组更好( P< 0.05)。 结论: 临床护理保护的运用,可以在呼吸内科里面有效地减少不安全事件出现的频率,用于临床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在对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使用预防护理风险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可以在减少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互联网异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使用预防护理风险干预的护理方式进行操作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呼吸内科 临床护理保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提升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水平,端正护理工作态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文书书写正确率,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总结交流护理工作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培养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结果护理人员急诊专业能力有所提高,护士工作态度得到极大改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护患纠纷减少,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要求的了解分析,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自觉约束护理行为,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 2018 年我院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搜集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 62 例老年患者,整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为抗菌药物滥用及不合理应用,其发生率和其他各类药物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显著 P

  • 标签: 老年人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生活方式较少,以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溃疡多见,溃疡大小较大,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结论 老年人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该尽早进行内腔镜检查,一经确诊,应该针对消化性溃疡进行规范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减少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从而使得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自然也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该病的患病率为 8.21~ 15.3%。 60岁以上人群的消化性溃疡为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特点。为了正确认识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笔者对 2015年 12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上级医院进行内腔镜检查并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与选择同期在医院住院治疗的 4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照研究。老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60~ 78岁,平均年龄( 67.23±9.75)岁;男性 24例,女性 14例,病程 15天~ 20年,平均 5.3年;中青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19~ 47岁,平均年龄( 30.23±9.79)岁;男性 25例,女性 15例, 2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酗酒等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内腔镜检测报告、 X线钡餐、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等临床资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