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树舌灵芝粗提物体外肿瘤的效果。方法从树舌灵芝中以溶剂提取法得到有机化合物,于分离、纯化后应用MTT比色法进行分析,了解氯仿提取物、乙醚以及醋酸乙酯提取物等对人乳癌细胞(MCF-7)的活性抑制作用。结果在浓度为110、1100以及1200时,氯仿提取物对MCF-7的活性抑制率较阳性对照组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氯仿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MCF-7的增殖,而其它样品对MCF-7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树舌灵芝中的氯仿提取物能够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 标签: 树舌灵芝 粗提物体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豆子提取物的抗肿瘤及抗紫外线辐射作用。方法采用MTT分析法检测苦豆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紫外线照射后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细胞,检测此两部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苦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对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紫外线损伤过程中,苦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低浓度0.063mg/ml、0.125mg/ml时对L929细胞出现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未加药的紫外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紫外线损伤后,苦豆子醇提物在低浓度0.063mg/ml时对L929细胞出现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未加药的紫外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苦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体外具有抗皮肤肿瘤及抗紫外线辐射作用。

  • 标签: 苦豆子 提取分离 MTT分析法 紫外线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了解临床常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使用抗真菌药提供依据;对试剂盒的质量与适用性进行评价。

  • 标签: 酵母样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桑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及对小鼠心肌匀浆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桑叶及桑白皮的保健抗氧化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桑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提取物对小鼠心肌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一定剂量的桑提取物均可以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小鼠心肌匀浆中MDA的生成,并呈现出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桑叶及桑白皮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提部分。

  • 标签: 桑叶 桑白皮 抗氧化 DPPH自由基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葛仙米藻红蛋白的体外氧化活性作用。方法本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葛仙米藻红蛋白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H2O2自由基等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葛仙米藻红蛋白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H2O2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89μg/ml、130μg/ml、48μg/ml,说明葛仙米藻红蛋白对H2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结论葛仙米藻红蛋白具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表明葛仙米可作为研究开发新型抗氧化剂产品的研究对象。

  • 标签: 葛仙米藻红蛋白 体外 抗活性氧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物料比和提取时间,优化石菖蒲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观测石菖蒲挥发油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对物料比和提取时间进行优化选择;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石菖蒲挥发油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菖蒲与水为17的比例,提取7h,挥发油得率高,累计得率达95%以上。抑菌试验表明石昌蒲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以及福氏志贺菌抑菌作用最强,三者的MIC均为0.0021g/m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0657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1313g/ml;对B群链球菌和伤寒沙门菌的MIC均为0.2625g/ml。

  • 标签: 石菖蒲 挥发油 MIC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FBGT)病原菌的培养分离方法及常用抗菌药的体外活性,得出结论FBGT的病原菌为痤疮丙酸杆菌,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并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FBGT。

  • 标签: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 痤疮丙酸杆菌 抗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用API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三维试验确认法检测AmpC酶。结果PA对常用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84.8%,头孢曲松78.0%,头孢哌酮55.9%,左氧氟沙星52.5%,头孢他啶37.3%,头孢哌酮/舒巴坦23.7%,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3.7%,头孢吡肟6.8%。PA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37.29%和18.64%。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PA的抑菌率分别为78.0%、55.9%0和33.9%0。结论PA产酶率和多重耐药率已相当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抗药性 微生物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蒙药梅花草具有破痞功效,蒙医用其治疗热性痞症,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确有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从梅花草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celahin B,并以该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MTT 法测定celahinB在体外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的活性。结果 celahinB对HepG2、Hela、MKN-45细胞的增殖均表现出抑制活性,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celahinB在浓度为75μ g/mL 时,对Hela、HepG2、MKN-45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63.73%、51.93%、55.84%;最高浓度为200μg/mL时,对 HepG2 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72.11%、64.63%、70.56%。结论 梅花草化学成分celahinB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可为梅花草破痞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梅花草 化学成分 celahinB 抗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抗肿瘤中药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有些中药的某类成分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定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所识别,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些中药通过作用于机体的调控物质,相当于中医所说的阴阳二象,针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进行均衡调适,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运用中医药进行抗肿瘤研究须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在探讨中医药抗肿瘤的具体规律时则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从微观方面加以阐述。本文讲述了中草药与中成药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和功效,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

  • 标签: 斑蝥 半枝莲 参一胶囊 抗肿瘤 阻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在不断深入研究抗肿瘤药物,但所有的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抗肿瘤类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

  • 标签: 抗肿瘤药品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尽管全世界各国都着力防治肿瘤,但进展缓慢,肿瘤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新出现的很多新型抗肿瘤药物虽然抑制肿瘤效果很好,但毒副作用大。白藜芦醇2、是广泛存在于花生、虎杖、葡萄等植物中的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这种多羟基芪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药理活性和保健功能,如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免疫护肝、治疗心血管病、抗血小板凝集、植物雌激素等,由于白藜芦醇毒性很低1,可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药物等领域,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主要从这几方面来综述目前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机制。

  • 标签: 肿瘤 白藜芦醇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参是大补元气的名贵中药,而传统中医认为,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弱是形成肿瘤的内因。所以用大补元气的人参扶正消积,正合其理。传统中医对人参在抗肿瘤中的应用得到了不同医家的临床证实,现代医学对人参的抗肿瘤作用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对人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讨论

  • 标签: 中药 人参 肿瘤
  • 简介:Toverifytheanti-tumoureffectsofpolyscaccharideisolatedfromTangerineskinonmicetransplantabletumour,andtodevelopanewanticancerdrugfromplant.MiceweretransplantedwithS-180sarcomaorEhrhch'sasciticcarcinomaandhumanhysterotrachecarcinomaHelaceli.Drugsweregivendaily,byoraladministration.Forsevendays,ontheeighthdayanimalsweresacrificed.Peripheralbloodcellcounts,aswellasplasmasupemxidedismutase(SOD),malondialdehyde(MDA)andredbloodcellimmunityfunctiondetermination.TheinhibitionrateofTangerineskinpolysaccharideformiceS-180andEACwere21.6%and27.3%respectively.'FneeffecttoHealcellweredeteminedbyMTT.TheeffectofTangerineskinpolysccharideonperipheralbloodcountswereincreasednumbersofperipheralleukocytesandlymphocytes,theTangerineskinpolysaccharidegroupwashigherthanAnliurugroup(P<0.01).PlasmSODactivitywereincreased,MDAcontentdepressed,butnodifference.Redbloodceilimmunefunctionincreased(P<0.01).TheinhibitionrateforhumanhysterotrachecarcinomaHelaceilwere52.4%,63.0%and72.0%.Tangerineskinpolysaccharideexhibitedanti-canceractivityandmayincreaseperipheralleucocytecountandnumberoflymphocytesandenhanceimmunompetece.Itispromisinginadjuvanttherapy.Furtherstudyisworthcontinuing.

  • 标签: 橘皮多糖 抗肿瘤 实验 免疫学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恶性肿瘤成为第一死亡原因。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三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已取得了重大发展。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的药物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各类抗肿瘤的药物的作用做出简要的综述。

  • 标签: 抗肿瘤 作用 评价
  • 简介:摘要植物类(天然类)抗肿瘤药由于近年来国际上对该类药物研究开发的高潮不断,更加加速了该类用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像紫杉醇、喜树减衍生物等新品种上市以来,由于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的青睐,该类用药在肿瘤大家族中已经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天然抗肿瘤药 作用机制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