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偏瘫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3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况,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偏瘫病人 人工髋关节置换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行DSA取栓术治疗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58名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随机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9,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选择早期康复护理进行配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溶栓治疗 脑梗塞 护理方案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己定口腔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后,其不同时间段的口腔状况。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2月-2022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其健康行为、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AIH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行为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健康行为 认知行为干预 自尊水平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血管腔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二者差异明显(P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模式随之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不断更新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专科毕业的护士开展临床工作后遇到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提升护士的医护水平。

  • 标签: 临床护理 专科护士 医疗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构建三级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以推进护理带教改革。 方法 随机选取7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基于扎根理论方式,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质性归纳分析,从而形成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 结果 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加强带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临床护理带教方式、营造良好的带教环境、完善带教监督管理体系、对护生进行全程管理五个维度和各自的分维度。 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科学、实用、内容较全面,可为国内三级医院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老师 有效教学行为 模式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在2019~2021期间,9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样本数据,盲选抽签法,护理方案对比,探讨临床应用效果,对照组/45(常规护理),实验组/45(常规护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的长短。 结果:两组在护理方案实施后,经对保胎成功率、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表现为更优的情况(P

  • 标签: 先兆流产 行为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管理在低龄患儿口腔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口腔诊疗的100例3~6岁患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行为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配合情况。结果 3~4岁患儿中,两组患者的 A、B 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患儿中,观察组的A、B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行为管理 低龄患儿 口腔诊疗
  • 简介:摘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在开展中需要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重视,经济管理行为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占据重要作用,其关乎到单位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的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单位运行成本,提高单位资金利用率,以此来降低整体的经济运行负担,因此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基于此,文中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行为 改进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首发精神分裂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常规组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利培酮,观察两组个人社会功能评分,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及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个人及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三高”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种疾病类型的总称呼,当前随着老龄化进程背景的加速,以生活习惯为改变,以环境因素为影响的现状下,其以心脑血管变化为主的综合性代谢障碍病症发病率有所提高。将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才能降低三高对人体的器官损伤,因此三高患者的行为干预有关键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基层护士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行为干预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国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点穴位刺激仪干预,研究组在次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护理。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的总体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之间有差异且有意义(P

  • 标签: 行为干预 老年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认知行为干预在心脏介入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观察系统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患者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入组,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化护理,观察组联合系统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对比其自我效能和情绪状态。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8.43±1.23)分,SAS和SDS评分分别是(18.46±2.53)分、(19.42±4.23)分,数据结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系统认知行为干预 心脏介入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规范儿科急诊的急救护理行为,保障患儿安全并提高急救质量,现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0年1月初-2022年1月底在我院急救科就诊的160例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分诊评估、急诊停留、急救和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标准化急救组抢救成功率97.50%,护理满意率96.25%,以及急救情况均优于常规急救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中,通过对患儿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模式,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儿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儿科 护理行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行为的影响。方法:采集我院病例520例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分为两组,人数一致均为260例,并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和协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水平改善较大,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协同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自我管理对重度痤疮患者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救治的重度痤疮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采用强化自我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参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最终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痤疮患者应用强化自我管理干预效果更佳,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发生不良行为的概率,且安全性高、预后良好,因此,值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于现代临床医学当中。

  • 标签: 强化自我管理 重度痤疮 皮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