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桂南-粤西的开地块,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汇处.其变质基底仅出露于两广边境的开大山地区,但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分布广泛,甚至跨越北部湾.地块北缘的古生代深水沉积带,也延展到越南东北沿海地区.开地块的范围,可能西起红河三角洲,东达珠江三角洲.晚古生代时,它可能为地处南纬低纬度海域的碳酸盐台地.古南中国海于中晚二叠世开始张开,使开地块北移,与大明山地体碰撞,形成开北缘的造山带.中晚三叠世,古南中国海的进一步扩张和桂西-越北的古特提斯向南消减,又形成晚二叠世造山带以北的印支期岩浆弧和磨拉石,也是东古特提斯闭合过程的重要部分.新生代早期南中国海张开前,古南中国海北侧的南沙地块可能和开地块相接,总面积可能超过50万km2,在东南亚地质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志留纪 云开地块 华南 越南 古特提斯 古地理
  • 简介:层是组成层理的基本单位,既可以是低能深水沉积环境的产物,也可能形成于高能环境中。在受风暴影响的区域,微小的泥质颗粒能够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絮凝形成絮粒并沉积下来形成层。贵州习水吼滩剖面下奥陶统桐梓组碳酸盐岩层发育,层中风暴沉积构造丰富,包括风暴侵蚀面和渠模等。基于细致的野外观察和室内沉积学研究,将在风暴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层划分为5个类型:平行厚层、单向交错薄层、平行薄层、波状厚层和水平厚层。采用EDS元素面扫描方法,发现亮、暗层中都含有铝、硅和镁元素且分布都比较均匀,而暗层所含黏土矿物稍多,所以暗层中3种元素的含量比亮层的稍高。利用开尔文—赫姆霍兹不稳定性解释了亮、暗层的形成机制,即絮粒与未发生絮凝的微小颗粒在开尔文—赫姆霍兹不稳定性作用下交替沉积,其中以絮粒为主的层更容易发生重结晶形成亮层。根据各层不同的垂向结合序列划分出3种风暴序列,且从Ⅰ型到Ⅲ型风暴作用逐渐减弱。

  • 标签: 纹层 碳酸盐岩 沉积序列 风暴影响 开尔文—赫姆霍兹不稳定性 下奥陶统
  • 简介: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与物性、纵向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沉积和成岩作用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主要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该套地层的储层集中分布于口坡组三段中亚段,主要岩石为砂屑白云岩、藻粘结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以溶蚀孔隙占绝对优势,溶洞和原生孔隙较少,裂缝起到连通孔隙的作用。该套储层属于中孔中低渗的孔隙型和中孔高渗的裂缝-孔隙型。它是在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沉积体的基础上经受了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的改造,以粒间溶孔、藻粘结“格架”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的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及其他因素控制,滩体和岩溶发育部位相叠合的中坝-双鱼石区块,为良好储层的分布区带。

  • 标签: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三叠统 雷口坡组 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