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查明华南埃迪卡拉纪磷矿床沉积环境,本文选取瓮安磷矿区开阳磷矿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矿物学、稀土元素铁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瓮安下磷矿层开阳磷矿床磷块岩中含铁矿物黄铁矿,显示重稀土亏损、无铈异常特征,δ^56Fe显示出一定变化范围(分别介于-0.33‰~0.27‰0.1‰~0.54‰之间)。瓮安上磷矿层厦安磷矿床、英坪磷矿床磷块岩中含铁矿物铁氧化物,δ^56Fe在~0‰附近,具明显负铈异常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方面,瓮安上磷矿层呈现出"帽子"型配分特征,厦安磷矿床类似于现代海水稀土配分模式,英坪磷矿床类似于热液稀土配分模式。瓮安下磷矿层开阳磷矿床在还原沉积环境中形成;厦安上磷矿层、厦安磷矿床及英坪磷矿床形成于氧化沉积环境

  • 标签: 磷矿 氧化还原环境 铁矿物 稀土 铁同位素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后最主要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包裹体,是潟湖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流体(液体/或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温度、化学组分大气成分信息,环境研究提供绝妙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体记录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卤水成分代表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海水/盐湖水体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捕获当时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保存原始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直接、精确、定量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探讨阿尔金山前东坪基岩花岗岩岩石成因类型构造演化背景,对东坪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坪花岗岩体富硅(SiO2均值71.4%)、富铝(Al2O3均值13.57%),其碱度率A.R.值2.23~3.19,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44,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中等右倾型,铕负异常(δEu0.44~0.61),轻稀土富集。其岩石成因类型S型花岗岩,源自地壳杂砂岩重熔,没有地幔物质参与或参与较少。东坪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在加里东晚期岛弧环境,指示南阿尔金山前地区存在大陆边缘沟-弧-盆体系,其原岩形成于塔里木向柴达木地块俯冲及碰撞演化背景

  • 标签: 早古生代 S型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东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
  • 简介: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矿床地质学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立法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地质事业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
  • 简介:地球月球岩石具有相似的难熔元素含量同位素组成,但是月球岩石却有比地球地幔亏损挥发性元素并且富集这些元素重同位素,这表明月球经历过挥发分丢失。但是在丢失过程中是否平衡,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平衡目前仍然存在疑问。

  • 标签: 铬同位素 挥发分 月球 生后 冷却 元素含量
  • 简介:通过磷在金属相硅酸盐熔体间分异情况可以限定行星核幔分异时温度、压力、氧逸度物理化学条件。本文综述磷在金属相硅酸盐熔体间分配过程两个基本模型,总结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对磷在金属相硅酸盐熔体间分配系数(Dp^met/sil)影响。通常,Dp^met/sil会随氧逸度增加而明显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减小,随硅酸盐熔体组分变化可达三个数量级,随着金属相中硫含量增多而减小。现有的实验研究主要基于地球硅酸盐组分低压力条件,将磷分配系数模型应用到更多类地行星核幔分异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组分、更高温压条件下实验结果。

  • 标签: 分配系数 金属相 硅酸盐熔体 核幔分异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目前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物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研究。本文综述生物与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反应过程,剖析生物在硫化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生物分解金属硫化物机制与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物矿物生物氧化作用形成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物环境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物一金属硫化物矿物相互作用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水东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中发育一套硅质岩特别是其中硅质角砾岩成因,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质岩中7件硅质角砾岩、7件块状硅质岩1件中薄层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质角砾岩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特征。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沉积环境,受一定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质角砾岩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海底热液对硅质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上地幔地震波速度衰减横向变化(耗散应变能)有望用来提取地球内部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温度、主要元素组成、熔融分数含水量。但要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物理性质表示,则需要对影响地震波传播微观机理有一个深刻理解。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水(羟基)能够显著影响矿物岩石地震波特性,但还需要更多实验研究来量化这一影响

  • 标签: 地震波传播 上地幔 特性 氧化还原 橄榄石 矿物岩石
  • 简介:探讨湖光岩玛珥湖溶解氧(DO)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玛珥湖DO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讨论环境因子对水体中DO时空分布影响。结果显示,玛珥湖DO以及环境因子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季节性差异。夏秋季表层底层DO差值高于冬春季。冬季,DO值总体较高,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夏秋季节,水深较深区域出现明显"氧跃层",并在底层存在DO低值区。不同区域,各层次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季节变化与表层相似,最大值出现在冬季(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水温及水温热力分层是影响DO含量关键因素,同时DO含量受到浮游植物活动影响

  • 标签: 溶解氧 玛珥湖 环境因子 垂直分布 氧跃层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这位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岁月,年仅34岁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首张“亚洲地质图”“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十年间发表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精神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探讨东昆仑东段牦牛山组英安岩年代及其成因,对克合特一带牦牛山组底部英安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412.5±8.6)Ma,表明英安岩及牦牛山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与柴北缘阿木尼克山牦牛山组流纹岩相似,具高SiO2、K2O及K2O/Na2O,富集Cs、Rb、Ba及Th、U、LREE特征,负铕异常明显,可能为地壳中角闪岩经部分熔融及分离结晶形成。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东昆仑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化,幔源岩浆底侵作用,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分离结晶,形成本区及柴北缘牦牛山组酸性岩浆,同时也意味东昆仑同柴北缘地区已进入海西-印支期构造旋回。

  • 标签: 牦牛山组 英安岩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东昆仑
  • 简介:以四川江安县耕地土壤研究对象,研究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探讨其污染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法,分别检测岩石、土壤样品As重金属元素组成。运用GIS分析功能提取出耕地土壤中As重金属元素异常信息。结合岩石耕地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对所获得源信息进行了综合研究。全区耕地土壤中,As、Cr、Cu、Zn、Ni无污染。Cd、Hg、Pb普遍有中度污染污染源探讨结果表明,污染源与土壤母岩无关。污染源很可能主要来自含Cd、Hg、Pb工业废水、劣质化肥、农药,以及农用塑料薄膜固体污染

  • 标签: GIS 耕地土壤 重金属元素 异常信息提取 污染源
  • 简介:采用超高分辨率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结合常规色谱质谱分析,对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有机杂原子类型分布研究发现,2个层位中均缺少含氮化合物,且因为成熟度过高,DBE(等效双键数)值普遍较低,陡山沱组页岩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是以O3S类化合物为主,而龙马溪组则以O2类化合物为主;陡山沱组沉积环境相对闭塞,有一定蒸发量,而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相对开阔,这是导致震旦系O3S类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大于龙马溪组原因;由于出露地表,可能遭受生物降解,龙马溪组中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高于陡山沱组。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杂原子化合物 陡山沱组 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
  • 简介:斯弄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带上,该矿床铅锌矿化与矿区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典型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得到2组年龄,一组年龄介于(75.1±1.8)~(77.7±1.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75.7±0.9)Ma(MSWD=0.27,n=11),可能反映岩浆在岩浆房演化过程中结晶锆石年龄;另一组年龄(67.5±1.4)~(69.4±1.4)Ma,加权平均年龄(68.8±1.2)Ma(MSWD=0.31,n=6),代表花岗斑岩真实结晶年龄,这一花岗斑岩年龄(68.8±1.2)Ma明显早于冈底斯带内主碰撞期形成矽卡岩型矿床。结合该成矿带其他矿床成岩、成矿年龄,本文认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在印-亚大陆碰撞早期或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晚期,也伴有较强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斯弄多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
  • 简介:预测评价贵州普安泥堡金矿床成矿潜力,采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对10460勘探线所控制Ⅲ-1号矿体进行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研究。采集了该勘探线上6个钻孔矿体附近构造蚀变岩石样品进行ICP-AES分析。通过对各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示元素Au、As、Ag、Cu、Hg、Mo、Co、Cd、Sb。综合原生晕分带图及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分析,判断Ⅲ-1矿体原生晕出现明显分带异常,其由浅部到深部总体表现为: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近矿晕—前缘晕元素+近矿晕元素+尾晕元素元素异常分布序列,指示在深部存在一个或多个隐伏矿体,是造成元素异常叠加共存与轴向分带序列异常原因。

  • 标签: 原生晕 地球化学分析 隐伏矿体 泥堡金矿床 贵州
  • 简介:为了阐明CH4与CO2在高岭石中竞争吸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了高岭石超胞模型,模拟计算了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孔径对高岭石吸附CO2CH4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高岭石对CH4与CO2分子吸附量均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压力条件下,高岭石对CO2分子吸附量远远大于对CH4分子吸附量;293.15K时,高岭石对CO2吸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CH4在CO2分子影响下不再符合Langmuir曲线,说明高岭石与CO2分子相互作用强于与CH4之间相互作用;随着孔径增大,高岭石对CH4与CO2吸附量均减小,表明CH4CO2主要吸附在微孔中;高岭石吸附CH4与CO2分子后体系总能量非成键能发生了变化,说明高岭石与CO2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高岭石与CH4相互作用能,高岭石对CH4吸附典型物理吸附,而对CO2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伴随着微弱氢键作用。研究结果阐明CO2CH4在黏土矿物赋存机理以及CO2驱替CH4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岭石 吸附位 竞争吸附 分子模拟
  • 简介: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寻找锂资源提供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平缓右倾型特征,暗示九架炉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风化酸不溶物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Si/Al值皆呈负相关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风化分解,主量元素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重要机制。

  • 标签: 黔中 黏土岩 白云岩 风化作用 富集机理
  • 简介: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Re、Co、Au、Ag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钼粗精矿中Ag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云母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

  • 标签: Re-Co-Au-Ag元素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浮选过程 德兴铜矿
  • 简介:一直以来,寄存在橄榄石自形晶中熔融包裹体被认为是代表初始熔体岩浆珠滴,可以从岩浆喷发所经历近地表过程中完好保存下来。然而,对于熔融包裹体内被捕获熔体来源,则一直存在多种观点:(1)代表地幔中熔体组分最新再平衡;(2)记录了岩浆通道系统相互作用;(3)代表局部、颗粒尺度溶解-反应-混合过程。

  • 标签: 橄榄石 熔融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