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定向套管开窗侧技术已成为井下大修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套管开窗侧可有效的利用原井的上部套管及地面管网,减缓水、气锥进,改善驱油效果,使低渗油藏、裂缝性油藏及薄油藏发挥更大的潜能。简述了华北油田应用套管开窗技术采用的井身结构、开窗工具、开窗磨铣的步骤和开窗技术参数;定向侧采用的钻头和井眼轨迹控制方法,以及完井施工时尾管结构的确定、下入,钻井液的调整和固井作业。该技术经华北油田7口定向侧钻井实例应用,大部分井取得了较高的产能。

  • 标签: 定向井 套管开窗 侧钻 小井眼井 老井挖潜
  • 简介:根据彩南油田采九井区的地质、油藏特点及侧水平井完井理论的研究结果,在彩南油田实施了侧水平井完井工艺,本文较详细的叙述了C2133井侧水平井完井工艺中所采用的完井方式、完井工具与设备及完井施工.系统的分析了该井完井中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对彩南油田下一步的侧水平井完井施工的完井工具及完井工艺提出了改进意见.

  • 标签: C2133井 侧钻 水平井 完井方式 彩南油田
  • 简介:根据测井等静态资料与试油资料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查湖地区扶余油层产能预测方程,克服了以往单纯利用测井资料预测油气层早期产能方法的局限性,对试油方案的实施和勘探开发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石油地质 试井理论 统计分析
  • 简介:龙凤山气田是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的构造—岩性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中采用的可桥塞通径小,压裂结束后需将桥塞掉,既延长投产周期,又增加施工风险。大通径免桥塞配套可溶球的分段压裂技术中,大通径桥塞拥有足够大的流通通道,可溶球在压裂阶段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压裂完较短时间内可形成流道,允许桥塞留在井筒内,不干扰后期放喷或生产。室内开展了可溶性球在不同温度清水、原胶液和返排液中的溶蚀实验,发现可溶球在清水中几乎不溶解,在原胶液或返排液中均可溶解,在95℃返排液中完全溶解需要约90h,完全满足分段压裂时间的需要。在龙凤山气田3口井进行了大通径免桥塞射孔联作分段压裂先导试验,压裂注入总液量15078m3,最高泵注压力66.9MPa,停泵压力15~34MPa,平均注入排量7.8m3/min,压后日产气14.16×104m3,日产油22t,与易桥塞工艺相比节约施工时间6d,节省费用43万元。该技术施工后可直接进行放喷投产,充分发挥了压裂投产一体化优势,在致密低渗气藏开采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构造-岩性油气藏 大通径免钻桥塞 可溶球 分段压裂 先导试验 龙凤山气田
  • 简介:本文介绍了日本雄胜热岩区(HDR;温度为200℃)实验室和野外二氧化碳储存试验结果。在试验过程中,部分二氧化碳预期与岩石发生交互作用并以碳酸盐沉淀(地质反应器;从岩石和碳酸盐沉淀物提取钙)。2007年,把二氧化碳溶解水(含有固态二氧化碳的河水)直接注入OGC-2井(从9月2日至9日)和Run#2(从9月11日至16日))。同时,也向水井中注入多种示踪剂。利用取样器(容量500m1)在深度约800m的位置收集水样,并对其化学和同位素成分进行监测。在Run#2开展试验期间,在把二氧化碳-水注入OGC-2井2天后,向OGC-1井注入河水。在开展野外试验期间,利用“现场分析”技术测定方解石的分解或沉淀速率。把由钛棒或金薄膜覆盖的方解石晶体置于晶胞中,并嵌入晶体探测器内。随后把这种晶体探测器下入OGC-2井内,并在特定深度把水样导入探测器。l小时后取出探测器,并利用最新开发的相位移干涉仪观测方解石晶体,以分析储层流体中方解石的溶解或沉淀速率。“现场分析”结果表明,在注入后2天内观测到方解石沉淀。该结果支持大多数注入的二氧化碳可能以碳酸盐沉淀的观点。

  • 标签: 地质反应器 方解石 固定 花岗岩 二氧化碳(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