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水驱仍将是油田开发主导技术,但注水技术内涵和作用机理正在逐渐深化发展.赋予水驱除补充能量以外其他功能,成为各大石油公司攻关热点.低矿化度水驱、设计水驱、智能水驱技术通过调整注入水离子组成和矿化度,改变油藏岩石表面润湿,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无论在室内实验还是现场试验都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水驱技术 低矿化度 石油公司 科技进展 表面润湿性 原油采收率
  • 简介:利用R/S分析法对胜坨油田坨715井和坨711井层序地层单元内部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在准层序组内部R/S曲线呈线性特征,表明其具有一定线性相关。这种相关实质是其内部具有一种自仿射分形结构。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这种自仿射结构成因,认为在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均具有这种分形结构。这种层序单元结构特征揭示了层序内部本质规律,对层序单元变化特征预测以及层序地层演化模拟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层序地层学 测井曲线 分形 R/S分析 标度律 自仿射结构
  • 简介: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吐路一驼马滩地区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特征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以定性分析、定量解释方法对该区地层进行了四个大地层界面推断划分。为该区铀矿找矿地质环境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砂岩型铀矿 局部构造 成矿条件
  • 简介:本文目标是把“传统泥盆系页岩井长期生产数据应用于现代储量评价方法,特别是IIk(2008)幂律指数和Duong(2010)方法这样产量分析技术。选择用于分析这些井有许多都在修井或重新完井前已经开采了25年以上。这一分析所获得结果,显示了这些储量估算技术对现代高效页岩气层带长期适用。为了进行对比,这些技术也将应用于生产史超过10年传统巴奈特(Barnett)页岩井。

  • 标签: 产量递减分析 页岩 传统 气井 数据应用 储量估算
  • 简介:加拿大皇家石油有限公司(ImperialOilLimited)冷湖油田采油项目区位于阿尔伯达省东北部,离卡尔加里市约600km。在1958年-1962年期间,加拿大皇家石油有限公司购买了7700英亩油砂租区。并在过去30年里积极有效地开发了这一资源。目前沥青产量约130000bbl/d,冷湖油田剩余探明储量约900百万桶,该项目区是北美最大现场热采作业区。沥青储存在地表以下平均深度450m未固结砂岩中,原油很稠,在油藏条件下,原油重度10°API,粘度大于100000厘泊,这些油藏参数特征导致油田开发、原油处理、运输市场销售前景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冷湖油田商业成功可以归功于特殊技术方法应用。加拿大皇家石油有限公司技术方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专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现场先导试验分阶段开发。冷湖油田开发仍将继承寻求开发技术与商业匹配结合点。近期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提高现有热采作业区采收率,包括电力和蒸汽热电联供应用。对于项目的长期来说,主要是积极应用非热采技术提高油田产量。

  • 标签: 加拿大 冷湖油田 技术进展 商业性开发 稠油 热采
  • 简介:近年来,采油(气)技术和装备领域紧密结合油气田开发需要,针对油田整体老化、多井低产、低丰低质生产工艺要求,形成了高含水油田综合治理、低渗透油藏经济开发、稠油储量有效动用、气藏有效开发,超深复杂类型油藏采油、完井、井下作业和大修配套技术和装备。这些举措增强了老区开发效果,提高了新增探明储量产能转化效率,促进了各类油气田开发水平提高,基本满足了油气田开发需要。

  • 标签: 尖端技术 油气开采 油气田开发 高含水油田 低渗透油藏 工艺要求
  • 简介:放射源丢失后在废旧金属冶炼厂被误熔融销毁酿成污染事故屡屡发生。本文对放射同位素种类和在生产中应用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常见事故,并通过参与某金属冶炼厂放射源污染现场测量对此类污染事故及其现场判定进行了案例分析与讨论。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源 放射源 熔融销毁 污染事故 现场判定
  • 简介: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现已成为我国重要油气勘探领域。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类型、致密砂岩储层成因机理优质储层形成机制等方面详细总结了近年来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异常压力对致密储层成岩作用影响、深部储层次生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成岩流体对优质储层形成影响是这类储层今后研究方向。

  • 标签: 致密砂岩 低渗透 次生孔隙 成岩作用 储层研究
  • 简介:在地球物理文献中发表了与裂缝储层内饱和度变化(例如从含盐水饱和度到含气饱和度)有关P-波和S-波地震异常。这些观测受到了裂缝物理强度限制。此外,报道垂直传播S-波分裂异常不总是在同一个方向。利用适用于裂缝以及Brown和Korringa(1975年)流体置换结果干岩石模型能够解释观测P-波和S-波异常。

  • 标签: 裂缝性储层 含气饱和度 地震检测 地震异常 BROWN 水饱和度
  • 简介:江汉油田四机厂研制ZJ30低温钻机顺利运抵俄罗斯国家钻井公司。这是该厂在特种钻机开发上取得又一重要成果,也是该厂开拓国际石油机械高端市场所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 标签: 油田开发 江汉油田 俄罗斯 设备市场 低温 石油机械
  • 简介:随着石油行业飞速发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市场竞争将是最大垄断型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面临战场。同时,竞争特点和趋势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在近两年,随着油价连续增长,石油公司正在持续增加勘探和开发投资。因此,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市场出现繁茂景象。然而,在该领域如此快速发展过程中,幸运是出现了一种评价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公司国际竞争及其评价指标。本文目的是试图使这样间断更趋于完善。本文首先试图设定国际竞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竞争特点和趋势含义界限,第二,说明石油地球物理行业国际竞争能力含义。最后,提出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国际竞争能力评价指标。

  • 标签: 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行业 评价指标 竞争性 国际竞争能力 石油公司
  • 简介: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复杂构造区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解释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突破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过程。

  • 标签: 龙门山 复杂构造 地震勘探 构造成像 钻井跟踪评价 进展
  • 简介: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已确定了了解油藏中流体流动性质主要步骤。油水相对渗透率或许是岩心驱替实验得到最普遍参数,但这些参数只能求助于数学模型中岩石-流体所有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才能描述油藏流动现象。岩石润湿是对油藏流体流动机理有强烈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根据岩心驱替实验推测润湿论文。另一方面传统上认为原油-水-固体体系中观察到接触角是真实或通用度量润湿参数。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问题:根据岩心驱替推测润湿与接触角之间有联系吗?根据以前文献似乎不能得出确定性回答,原因有二个方面:①Craig广义经验方法虽然可以近似比较,尤其是极端情况下润湿比较,但不能直接推导出表征润湿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大小;②常规接触角测量普遍存在一个再现性问题。在其它文献中报导双滴双晶板(DDDC)技术,似乎解决了接触角测量中再现这个长期存在问题。本文目的是将对差别较大岩石-流体体系用有再现DDDC法检测结果与用油藏和贝雷岩心进行水驱实验得到对应油水相对渗透率相比较。共比较了10种不同实验结果。其中有8种岩石-流体体系水驱实验结果与接触角测量结果得出润湿类似,而其余两种差别明显。对结果一致与差异性进行了解释,重点是弄清岩心分析与油藏流体分布和流动机理之间重要关系。

  • 标签: 油藏岩石 油水流动性质 动态接触角 室内岩心驱替实验 流动机理
  • 简介:瞬时-频谱分析(ISA)是一种连续时-频分析技术,可提供一个地震道在各时间样品频谱。ISA技术通过小波变换可以达到精确时刻和频点,从而避免了常规傅立叶分析时出现复杂时窗问题。该方法可以提高分辨率、改善地层特征可视化、估算薄层厚度、压制噪声、改善频谱均衡和进行直接烃类显示

  • 标签: 地震道 地层特征 高分辨率 烃类 薄层 时-频分析
  • 简介:岩石物理模板(RPT)是从地质上进行约束岩石物理模型,是预测岩和流体有利工具(Avseth,2005)。在产生油藏模板中,岩石物理诊断模型和Gassmann流体替换关系是基本要素。使用测井岩石物理模板分析时,首先根据当地地质条件进行模型校准,然后再把模型应用在地震数据上。使用岩石物理模板可检测烃类异常,并减小勘探风险。岩石物理模板分析成功应用取决于合理模型选取和正确储层地质信息。本文对北海油田3口井进行了岩石物理模板分析,其中,两口井中出现含油砂岩。本文尝试使用岩石物理模板对储层和盖层特性做定性预测,并对含油砂岩胶结物含量、孔隙度和饱和度进行定量评价。

  • 标签: 岩石物理模板 模型 胶结 岩性 流体
  • 简介:通过作者对陕西旬阳某铅锌选矿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体会,阐述了矿业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事故工况判定原则评价基本方法。

  • 标签: 矿业事故 环境影响 选矿企业 评价
  • 简介:从1987年12月到1991年3月,多家作业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孔乔(Coneho)县国王(King)砂岩下段[宾夕法尼亚系上统锡斯科(Cisco)群]油气层带对25个远景圈闭进行了测试。他们综合应用了地下地质、航空气体遥感普查、地表放射测量、土壤磁化率测量扣土壤气烃类测量方法来确定远景圈闭。在国王砂岩中获得6项新发现或扩边发现,而在较深戈恩(Goen)灰岩也有3项油气发现。这样就使估算勘探成功率达到:36%,而到1998年勘探和开发总成本大约为每桶探明可采油当量0.89美元。每个成功远景圈闭发现井井位主要是根据地下地质和地表地球化学数据结合而确定。作为要详细介绍实例,我们将提供布雷迪溪(BradyCreek)扣阿加瑞塔(Agaritta)油田有关资料。阿加瑞塔油田是两个最大油田之一,它发现依据了下列数据结合:(1)区域地下地质预测;(2)航空油气遥感;(3)隙间土壤气烃类数据;(4)土壤磁化率测量数据;(5)由伽马射线光谱计量地表钾和铀含量。在隆瑟姆达夫Ⅱ(LonesomeDoveⅡ)一派帕德里姆(PipeDream)油田(国王砂岩油田),部分地区也测取了地表地球化学数据。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土壤气烃类测量和土壤磁化率测量异常具有互补特征。随后在阿加瑞塔油田东北方对国王砂岩层带勘探并没有发现任何产油圈闭,但却导致了塞尔登(Selden)气田、95新年油田和迭克马(DarkHorse)油田发现,它们产层都是较深戈恩灰岩。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地质预测 油气田 地球化学相 地表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