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51980-1990年5.1属性的进一步改善20世纪80年代,随着余弦瞬时相位、主频、振幅、频率和其他属性的发展,地震属性技术迅速普及开来。余弦瞬时相位得到发展是因为它是一个连续参数,不像相位本身在±180°有一个间断。这样一个连续属性可以被内插、平滑、处理甚至偏移。80年代还出现了一些对层段和地层属性的相关介绍,这些属性可以测量以拾取层为中心或两拾取层之间由用户限定的时窗内的平均特性。当地震反射波来自非均质油藏并影响到追踪所有地震道上某一波峰或波谷时,常用这种开时窗的属性。这些时窗化属性在统计上比瞬时属性合理,正如测井对比那样,把若干薄层和不连续砂层单元综合起来得到的是一个有效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图,而非识别单个砂体的厚度图。

  • 标签: 地震属性技术 历史 瞬时相位 有效厚度 非均质油藏 地震反射波
  • 简介:地震属性是对目的层地震特性的量化测量。自地球物理工作者开始将旅行时拾取到野外地震记录上的20世纪30年代起,属性分析在反射波地震解释方面已经变得相当重要。现在已经从地震资料中计算出50多个明确的地震属性,并将其应用到了地质构造、地层和岩石/孔隙流体特性的解释中。地震属性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天,能够将不同资料综合成大数据体并计算大量地震属性的大型计算机工作站已经成为地震解释人员从地震资料中寻找地质和油藏工程信息的日常工具。在庆祝SEG75界年会的回顾文章中,我们列出了现代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 标签: 地震勘探 地震属性 显示技术 发展史
  • 简介:由于认识到美国的经济安全与美国以外的世界能源资源有密切的联系,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定期开展以地质研究为基础的世界油气资源评价。近20年来,已发表了四次评价报告(Masters等,1984,1987,1991和1994)。表1总结了这些评价结果(包括美国在内)。

  • 标签: 美国 世界 经济安全 资源 USGS 评价结果
  • 简介:小井眼完井已在全世界应用了几年。这种完井方式的目的是降低油气井成本(包括钻井与完井成本),并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要介绍印尼西北爪哇海域(ONWJ)油田对油气井实行小井眼完井的结果。通过对以前油井性能的回顾,重点分析小井眼井在完井期间的问题、这些井的后续产量、可能实现的成本节约和将来各项采油修理作业好处的比较。到目前为止,已在ONWJ油田打了40多口小井眼井。这些井都是以3%”或2%”单管完井的。通过这种完井方式,实现了节省成本。但在完井时产生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有可能降低这些项目的经济效益。完井期间最经常出现的是固井作业后在尾管段发生水泥堵塞(占注水泥井总数的22.2%),这是由水泥顶替不佳引起的。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相对较深和井斜较大的井中。据已有经验,钻井作业过程的改善能减少完井期间的作业问题。总体结果表明,与小井眼有关的问题,相对于它的节约成本和有利于作业的潜力来说,还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在我们的实践中,小井眼单管井的产量与常规井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本文还介绍了为减少与小井眼单管井有关的事故而对作业所作的某些改进。

  • 标签: 印尼 爪哇海域 小井眼完井 完井方式 成本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