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在上一篇论文中,我们介绍了怀俄明州县(Natrona)索尔特河(SaltCreek)油田CO2泡沫先导试验的实验室研究、油藏模拟和初步设计。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测试分析以及先导试验的初步结果,包括注入量剖面(injectionrateprofile)、产量数据分析、注入和生产测井、化学示踪剂、流线分析(streamlineanalysis)和油藏模拟。虽然索尔特河油田的CO2驱开发已经非常成功,但个别孤立的井网仍面临着CO2采出量大和CO2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通过小规模高渗通道(裂缝、漏失层等)的流体窜流以及注入流体的重力上窜(over—ride)。为此,开展了泡沫先导试验,来测试利用CO2泡沫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注入量的变化(在恒定的地面注入压力下)是观察到的第一个现象:注入量降低了约40%,说明CO2在储层中的流度大幅度降低。在注入表面活性剂之前和之后开展了生产测井和注入测井,观察到一口生产并的产出剖面发生了变化。在注入表面活性剂之前和之后的注气和注水阶段还注入了化学示踪剂,结果显示CO2从小规模高渗通道(例如裂缝)转向(diverted)。对4口相邻生产井的生产数据开展了分析,结果显示产液量出现了确定性的增长,而且气一液比也相应地下降。流线分析结果表明,还实现了CO2的平面转向(arealdiversion)。文中最后介绍并讨论了油藏模拟预测结果。CO2驱采油已经成为很多水驱油田的标准EOR技术。通过改善驱替效率(例如利用CO2泡沫)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 标签: CO2驱 水驱油田 测试分析 怀俄明州 泡沫 试验
  • 简介:1979年,乌拉尔斯涅夫捷天然气地质研究院(Uralskneftegas-geologia)在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发现了卡拉恰甘(Karachaganak)油田;1984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卡拉恰甘分公司首先对该油田进行了开采。为了优化技术和经济开采这个油田,1997年11月,股东集团ENI-阿吉普公司(EnteNazionaleIdrocarbuei-Agip)、BG集团、德士古公司(现今的雪弗龙德士古公司)和俄罗斯鲁石油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签订了为期40年的产量分成协议。卡拉恰甘油藏(13km×25km)是一个特大型反凝析油气藏,其油气藏高度1650m,油气地质储量177.8×10^8桶油当量。在这个油田已钻探了252口井,其中生产井163口。正在进行的修井计划使以前的递减产量恢复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现行的最优化计划要求采取局部放空和提高重力驱油策略,包括通过天然气回注保持局部压力和利用水平井开发油环。晚泥盆世(法门期)和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的非均质生物礁灰岩和台地碳酸盐岩构成主要的储集层。从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卡拉恰甘地块沿滨里海盆地北部边缘从类似斜坡环境演变成孤立的类似环礁的碳酸盐岩台地。石炭纪台地由边缘生物礁相、生物礁斜坡相和相对较小的以骨粒相为主的内部泻湖组成。二叠纪类似塔礁的生物礁和生物礁斜坡相覆盖在石炭系顶部的侵蚀不整合上。储集层的区域盖层由下二叠统(孔古阶)的硫酸盐岩和蒸发岩形成,直接覆盖在亚丁斯克期碳酸盐岩上。石灰岩和白云岩储集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6%的孔隙度下限对应于0.2md渗透率)。而白云石化作用局部改善了储集层性质,白云岩含量和有效孔隙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原始储层性质相反地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包括早期的海相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后期的�

  • 标签: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滨里海盆地 西北部 油田 碳酸盐岩台地 生物礁灰岩
  • 简介:文中描述了美国怀俄明州县(Natrona)索尔特河油田(SaltCreek)CO2泡沫先导试验的设计。CO2泡沫技术被确定为前景较好的候选技术,用于提高某些目标井网的波及效率。第二套WallCreek(WC2)砂岩地层是主要的产油层段,其净厚度大约为80ft,埋深大约为2200ft。先导试验区筛选过程的第一步详细研究了这个油田很多井网的地质特征、注采特征和经营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注入井位于井网中心的一个五点法井网,用于开展先导试验。开发出了一种表面活性剂配方,这个配方不仅能够在地层条件下产生所需的泡沫响应,而且还可以满足初步的经济和经营目标的要求。通过岩心驱替试验进一步研究了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泡沫特征。建立了历史拟合的油藏模拟模型,预测了在没有泡沫的情况下油田的开采动态,从而提供了与预期的泡沫响应进行对比的基线。然后利用泡沫的动态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标定,并利用标定后的模型指导这个先导试验项目的实施和油田开发动态的预测。这个先导试验项目已于2013年9月启动。文中对初步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油田开发动态 油藏模拟模型 泡沫技术 怀俄明州 试验区 CO2
  • 简介: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通过钻探获得的地球外壳特征的特殊发现,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科学意义还对支持这个研究项目的国家有直接的经济价值。这些科学结论属于两个方面:(1)地质环境中大量商业生产烃类堆积的发现,这是很不寻常的(至少在美国是这样);(2)用化学、细菌学、古生物学方法研究确定它的来源。

  • 标签: 第聂伯-顿涅茨克油气田 油气无机成因 油气勘探 原油古生物学 石油细菌学 上升氦
  • 简介:据Upstream报道,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主管格·阿布杜拉耶夫说,在第一口生产井出现作业难题以后,阿塞拜疆已把2007年来自

  • 标签: 产量预测 削减沙赫杰尼兹 气田产量
  • 简介:阿根廷西北部白垩纪一早第三纪安迪(Andina)盆地形成于裂谷作用的初期(同裂谷期),其后是一个长期的热沉降过程(裂谷期后)。盆地内有一套硅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巨厚陆相层序(7500m)(表1)。白垩系一下第三系层序属于萨尔塔(Salta)群(图1),

  • 标签: 盆地 湖相沉积 上白垩统 裂谷作用 陆相层序 碎屑岩
  • 简介:过去三十年来,梅迪(Medina)群砂岩一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的主要钻探目标。已有很多公司对这套致密的含气砂岩钻成了数千口井。随着压裂技术的进步,采用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压裂方案,包括含有少量低密度砂子的“滑水”压裂(“slickwater”fracs)、携带大量高密度砂子的交联凝胶压裂、含砂量和密度有很大变化的线性凝胶压裂以及也可以输送不同体积和密度的氮泡沫液压裂。虽然每个人都认为梅迪砂岩气井只有采取增产压裂措施才能产气,但有关最成功技术的看法却几乎与经营公司的数量一样多。然而这些看法通常都是推测性认识,缺乏可以对比的支持数据。位于克劳福德(Crawford)、默瑟Mercer)和维嫩戈(Venango)县的克拉穆文(Cramerven)一库帕斯汤(Cooperstown)气田,是分析梅迪群砂岩增产史以及对比不同压裂方案效果的良好场所。为了确定效果最好的增产压裂技术,分析了该气田的很多气井并追踪了产量。虽然地质条件差异所引起的变化可以明显影响单井结果,但为了把这种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对大量的气井作了对比分析。本文将讨论这个气田的增产压裂历史,联系估算最终储量(EUR)对比增产压裂方案,为所采用的压裂方案提供设计和开发背景,最后还要介绍基于产量递减分析的当前设计思路。

  • 标签: 压裂技术 最佳方案 致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产量递减分析
  • 简介:阿尔胡韦沙油田位于阿曼北部海域,该油田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在采油30年之后已处于高含水期,仍然有优质井投入生产。在裸眼完井或衬管完井的油层剖面中,应用了垂直和水平井技术并与各种气举或电潜泵组合装置相结合。油田的大面积延伸需要完整的数据采集,以便研究地下情况的不确定性。增加产量主要是采用多学科研究组方法,以便确定一种最佳方法来识别剩余油目标,并且使用基础石油工程手段以更协调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级。目前标定的原油最终采收率为25%,仍在继续试验研究不同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和增产措施,预计在裂缝不发育区域通过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方法增加原油采收率10%—15%。

  • 标签: 油田 高含水期 复杂油藏 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技术 最终采收率
  • 简介:据《石油地质》2004年3期报道,已证明哥伦比亚上马格达莱谷地有4个含油气系统。两个含油气系统位于Girardot次盆地,另两个含油气系统位于Neiva次盆地。在阿尔必和土仑期海泛滥事件期间,沉积的Villeta群下部的灰岩横向变为页岩,组成了该石油系列的主要生油岩。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哥伦比亚 谷地 2004年 石油地质 生油岩
  • 简介:淡马(Temana)油田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海域巴林基安含油气区的构造隆起部位。采用页岩涂抹参数对淡马油田第三系碎屑岩中正断层的封堵性作了评价。如果断层面的页岩涂抹因子小于6,且粘土含量比大于30%,那么这个断层可以在其两侧砂岩-砂岩界面上形成断层封堵层。根据断层两侧地层压差估算了砂岩储层的烃柱高度,计算结果和根据构造溢出点计算出的烃柱高度(76m)一致。断层的封堵性足以支撑延伸到构造溢出点的烃柱高度。根据现有的粘土舍量比一渗透率关系标定数据计算出的断层岩渗透率比较低,不到0.3md。以淡马断层为例,介绍了估算断层岩渗透率概率的一种新方法(根据粘土含量比、断层滑距和深度)。

  • 标签: 断层封堵性 沙捞越海域 马来西亚 油田 砂岩储层 页岩涂抹
  • 简介:Marathon公司在安波利斯的Halifax南部350公里处的NovaScotia大陆架上G-24深水初探井中发现了天然气。该井在几个层中钻遇了厚约30.5米的纯产气层。根据2377号勘探许可证,该井钻到水深1710米处,将暂时废弃以确保在以后重新返回已钻井眼。

  • 标签: 安纳波利斯 大陆架 油气潜力 油气勘探
  • 简介:恩河油田已开发一百多年,创立了一种从多层合采井中快速有效测算分层配产的方法。只应用少量容易得到的可用数据,包括完井数据、历史开采数据、砂层深度数据和油田井位数据;研制出一套周于鉴定修井作业备选对象和测算产量增加幅度的数据采掘手段,包括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文中列举出了这种方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恩河油田应用的一部分成功实例。

  • 标签: 油田开发 挖潜 加利福尼亚州 数据采掘 修井作业 回归分析
  • 简介:随着冈瓦大陆的裂解非洲大陆经历了多期裂谷作用。非洲中部的中生代被动裂谷盆地呈网络状分布,它们从大西洋到印度洋把非洲大陆一分为二。这些盆地的长度累计超过7000km,沉积充填厚度不等。Termit槽地在尼日尔东部的长度为14km,在乍得南部盆地(Doba、Doseo和Salamat盆地)为7.5km,而在苏丹穆格莱德盆地超过13km。这些裂谷盆地代表了非洲板块内部的岩石圈软弱带,

  • 标签: 冈瓦纳大陆 油气系统 联合古陆 裂谷盆地 非洲大陆 穆格莱德盆地
  • 简介:东胜地区直组绿色蚀变岩无论是主要地球化学参数、常量元素、伴生元素还是稀土元素特征,均与上岩性段的紫红色岩石相似而同下岩性段的灰色岩石明显不同,反映绿色岩石是由紫红色岩石还原而来。绿色岩石的还原能力远大于灰色岩石的还原能力,现代氧化—还原界线并非绿色岩石—灰色岩石界线而是紫红色岩石一绿色岩石界线。

  • 标签: 地球化学 蚀变 油气还原 绿色岩石 紫红色岩石 氧化还原界面
  • 简介:伦诺斯油田位于英国东爱尔兰海盆地内,该油田的生产井均为水平井,并且用多侧向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潜力早已得到公认。采用这种开发方式所面临的挑战是没法对付亏空补偿,同时尽可能减少气体向采油井的早期突进。采用扇形侧向水平井开采结果,使全油田增加了4.9%原油可采储量和约63%原油生产能力。

  • 标签: 伦诺克斯油田 扇形侧向水平井 采收率 生产能力 开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