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6月上旬,有幸亲临且末塔特勒克苏玉石矿拍摄采访,实现了多年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梦想。

  • 标签: 昆仑 玉石矿
  • 简介:目前国内不生产专用钻机,通过对G-2型工程钻机进行适当改造,加大柴油机的功率,加装副卷扬.去掉动力头,设计加工专用的套管夹持器和组合吊锤,实现了机械拧卸套管,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该型设备对藏北高原恶劣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

  • 标签: 砂钻机 设备改造 钻进工艺 高原环境
  • 简介:本文以安徽省繁昌县赤沸石为试验材料,以黄红壤为参照,研究了丝光沸石为主的天然沸石对NH、H_2PO及K ̄+的吸附与释放,结果表明:赤沸石的吸铵量和吸磷量为黄红壤的3倍;其中易释放铵和可释放铵占总吸铵量80%以上;易释放磷和可释放磷占70%以上;赤沸石的速效钾含量为黄红壤的7倍左右,而钾位缓冲容量(PBC ̄K)则为黄红壤的35倍左右。赤沸石用做肥料调理剂和土壤改良剂,将能够减少土壤中氮、磷、钾的流失,并提高肥料中养分的利用率。

  • 标签: 天然沸石 氮磷钾 吸附与释放 安徽繁昌
  • 简介:本文对国内外矿山露天场治理及植被重建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说明了各种技术的适宜条件、施工工艺、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介绍了立体多层遮附式裸岩覆绿新技术的应用实例,对开展矿山露天场工程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矿山 治理恢复 技术 应用
  • 简介:依托于“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自然重和化探专题,结合北京黄松峪地区的金矿分布特征,对已有的1:20万自然重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松峪地区金矿物自然重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两者的吻合程度高,自然重异常完全在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内,且93%的范围存在于地球化学异常II级与III级富集带中,所圈出的自然重和地球化学异常能直接指示相应地质体的含矿性.同时,自然重异常亦表明,在一级异常点密集的区域,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从而验证了,利用自然重对寻找金矿的有效性.

  • 标签: 自然重砂 地球化学 黄松峪 区域找矿方法
  • 简介: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4个组,即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组沉积时的古环境水动力相对最强,以潮间带下部为主,储层体最发育,单个体的厚度也最大,为纵向上最好储层段.

  • 标签: 储层 沉积相 潮坪环境 砂体 岩石组合 沉积构造
  • 简介: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自然重自然金、辰砂、雄雌黄、重晶石等中低温矿物组合异常与火山热液型金矿密切相关,其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反映自然金局部富集受火山岩分布和火山构造的双重制约。盆地内自然金异常可以直接提示在矿源层中寻找原生岩金。

  • 标签: 东溪金矿 火山岩 重砂异常 找矿模型
  • 简介:针对闭坑30多年的大通煤矿四号井老采空区受小煤窑重复动情况下的地质稳定性问题,利用钻孔取样及室内土工实验研究了松散层物理力学性质,采用瞬变电磁仪器对研究区50m和100m埋深视电阻率平面分布进行了现场探测,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稳定性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大通湿地单元第四系粘土层厚度稳定,透水性差,有效的阻隔了地表水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由于小煤窑的开采,研究区内中部和东部塌陷区活化,属于空塌陷不稳定区,而其它区域相对比较稳定。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重构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老采空区 重复采动 地质稳定性
  • 简介:塔河油田碎屑岩区块一直以中生界为主要目标产层,塔中地区顺9区块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的油气突破,不仅为塔河油田带来新的产能阵地,同时开拓了该区新的勘探领域--古生界志留系砂层。该区储层属低孔低渗,泥岩阻抗部分叠置,给储层预测带来较大难度。反演作为一种常用的储层预测手段,相对于其他属性方法,可做到定量预测储层。本文以塔河托甫台为例,利用反演法对该区体进行定量预测,为探井部署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志留系 柯坪塔格组 低孔低渗 反演
  • 简介:采空区建筑物的变形特性研究,一直是空塌陷灾害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大村涧村空塌陷为背景,在充分分析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砖墙上裂缝形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建筑物受力方面探讨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矿影响下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浅析,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建筑物加固和维修提供依据,还可为空塌陷区治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采空塌陷 建筑物 倾斜 曲率 水平变形 数值模拟
  • 简介:以塔河油田AT9井区三叠系阿四段河道油藏为例,通过对隔层的精细描述认为,该油藏中主要发育2套平行于层面的隔层,隔层延伸长度大于水平段长度,若采用常规水平井难以有效控制储量。针对该类储层特点,选取台阶状水平井开发对策,最大限度提高了隔层上下油层储量动用程度,取得较好地应用效果。

  • 标签: 塔河油田 河道砂油藏 隔层 台阶状水平井
  • 简介: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洪雅城东电站坝基卵石层中施工帷幕堵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帷幕堵漏的成孔工艺、灌浆工艺及工程效果评价。

  • 标签: 砂卵石层 帷幕 灌浆 堵漏 四川洪雅
  • 简介:综合怀柔应急水源地多年气象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重点分析了2015年9月份水源地减热备前后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源井动水位等监测资料,评价了应急水源地热备涵养对水源地及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地运行至2015年8月31日,中心区地下水位已累计下降31.34m。水源地减热备后,应急水源地及周边地下水位恢复明显,相对于2015年8月31日至2015年12月底,区域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1.69m,中心区升幅最大,南部地区升幅大于北部地区。水源浅井动水位平均上升了8.07m,水源深井动水位平均上升了18.34m。减初期,深层承压含水层水质有所恶化,接近于浅层承压水。随着时间的延续,地下水位的升高,水质恢复到减前水平。怀柔应急水源地作为首都最大的应急备用水源地,在南水北调来水后的新水情下进行热备涵养,对于保障首都供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怀柔应急水源地 减采 热备 动态监测 地下水涵养
  • 简介:通过对尕斯库勒西区块N1—N21油藏Ⅺ、Ⅹ—Ⅸ、Ⅷ—Ⅵ、Ⅴ—Ⅰ油层组段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西区块N1—N21油藏从下向上发育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整体为一套反旋回沉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区块N1—N21油藏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Ⅷ—Ⅵ油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构造高部位的河口坝、远坝微相体为该地区的主要储集体,Ⅴ—Ⅰ油层组发育的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为该区的区域性盖层.

  • 标签: 砂西区块 N1—N21油藏 沉积体系 油气分布
  • 简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井相标志的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第三系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描述了柴达木盆地6井第三系主要发育的三种沉积相及发育的主要类型,指出了研究区内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沉积相类型。

  • 标签: 第三系 沉积相 柴达木盆地
  • 简介:储层的孔隙结构是决定微观孔喉内流体流动、油气运移、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对镇泾地区主力产层延9、长6和长8段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从延9到长8,孔隙结构特征变化大.就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成孔隙结构变化的因素有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其中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体孔喉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则使得长6段和长8段的孔喉增大.

  • 标签: 镇泾油田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孔喉
  • 简介:本文通过怀柔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应急开采两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运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水源地三种续方案开采年限进行了预报:水源地分别以1.2×10^8m^3/a、0.8×10^8m^3/a和0.4×10^8m^3/a的开采量续,续年限分别为1年-2年和4年。

  • 标签: 怀柔 应急备用地下水源地 数值模拟 地下水开采强度 方案研究
  • 简介:根据柴达木盆地西南部80余口钻井的岩心、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在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第三系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基础上,识别出向上变深、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旋回层序3大类型。根据层序可容空间发育特征,进一步将每种类型层序进一步细分为3种、共9种样式;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层序与体发育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各类型层序的岩性油气藏发育潜力。

  • 标签: 基准面旋回层序 砂体 可容纳空间 柴达木盆地
  • 简介:矿产资源开发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以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普朗铜矿一期选工程为例,简要分析了临近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的普朗铜矿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程度,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 标签: 普朗铜矿 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