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基于重力、航磁异常的地质解释,对庐枞盆地线性(断裂)构造、环形构造(火山机构)和隐伏岩体分布提出认识,并对深部构造(莫霍面、变质基底)特征进行探讨。

  • 标签: 庐枞地区 重磁异常 构造信息
  • 简介:皖北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第四系广为覆盖,地质研究程度因此受到相应的制约。本文结合地质和物性等资料,在对1:20万磁资料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皖北地区主要断裂格驾进行了解译,认为皖北地区主要发育北北东、北西西、近东西等走向的断裂,另在徐州至宿州发育弧形断裂;其中北西西走向断裂发育时间相对较早,近东西次之,而北北东走向断裂发育时间相对最晚,晚期发育的断裂错断了早期发育的断裂。

  • 标签: 皖北地区 重磁场 断裂格架
  • 简介:介绍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超级大陆的重建研究,表明中元古代以来,地球上先后经历了罗迪尼亚-冈瓦纳-潘基亚等几次超级大陆的拼合与裂解过程,罗迪尼亚古陆的拼合源于中元古代晚期(1300~1000Ma)发生的全球性格林威尔造山事件。东冈瓦纳(澳大利亚、东南极和部分非河)作为一个整体最早与劳伦古陆分离,导致了太平洋的张开。进一步的裂解产生了组成西冈与纳的各克拉通块体。在泛非造山和期间(720~500Ma)西

  • 标签: 冈瓦纳 罗迪尼亚 重建 新元古代 泛非 古大陆
  • 简介:依托于“北京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自然砂和化探专题,结合北京黄松峪地区的金矿分布特征,对已有的1:20万自然砂和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松峪地区金矿物自然砂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两者的吻合程度高,自然砂异常完全在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内,且93%的范围存在于地球化学异常II级与III级富集带中,所圈出的自然砂和地球化学异常能直接指示相应地质体的含矿性.同时,自然砂异常亦表明,在一级异常点密集的区域,是寻找金矿的最有利部位.从而验证了,利用自然砂对寻找金矿的有效性.

  • 标签: 自然重砂 地球化学 黄松峪 区域找矿方法
  • 简介: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内,自然砂自然金、辰砂、雄雌黄、重晶石等中低温矿物组合异常与火山热液型金矿密切相关,其展布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反映自然金局部富集受火山岩分布和火山构造的双重制约。盆地内自然金异常可以直接提示在矿源层中寻找原生岩金。

  • 标签: 东溪金矿 火山岩 重砂异常 找矿模型
  • 简介:通过对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周边、磁资料以及实测高精度磁剖面的综合解释,揭示了庐枞盆地的莫霍界面隆起带的特征,确定了郯庐断裂的位置,对庐枞火山岩盆地的边界断裂以及区内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探讨,圈定了盆地范围,初步推测火山岩盆地的底界埋深约2000~2500m左右,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标签: 重磁资料 断裂构造 火山岩盆地 罗河式铁矿
  • 简介: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三介质储渗系统的识别,划分和与之相对应的水驱油机理,具有高孔低渗特征的岩块系统主要靠自吸排油方式水驱油,在驱替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高孔高渗特征的洞穴系统水驱油近乎均匀推进,低孔高渗特征的裂缝系统水驱油易发生指进和突进。

  • 标签: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缝洞型油藏 三重介质 水驱油机理 驱替压力
  • 简介:在井探和建筑、桥梁、矿山治理等基础工程施工中,常使用钢模板,如尾砂坝治理中的幅射井,基础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桩护孔等.由于井(孔)的直径变化范围大,每次施工都要根据井(孔)直径重新做一批钢模板,既费时,又增加成本,给施工带来不便.为此,针对野外施工情况,采用自制模具加工钢模板,既满足了施工需要,又降低成本.

  • 标签: 直管机 钢模板 基础工程施工 制作
  • 简介:本文介绍了GPS-多天线技术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在滑坡监测中GPS形变监测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差的难题。

  • 标签: 单频 GPS 自动监测系统 边坡监测
  • 简介:磁力资料处理的计算机化和处理结果的彩色化,导致、磁力资料中的很多隐伏信息得以显示出来,其中的构造信息为研究大型断裂的运动学特征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本文以合肥盆地、磁力资料显示出来隐伏信息为例,研究了合肥盆地东界郯一庐断裂的运动形式,认为至少存在一次左行走滑和一次右行压扭;西界吴集断裂向南延伸至大别山,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终止于肥中断裂,同时首次指出该断裂燕山早期表现为右行走滑,燕山晚期北段表现为正断层,南段作为肥中断裂下降盘而停止活动或活动较弱。

  • 标签: 重力勘探 油气勘探 重磁资料 断裂运动学 合肥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