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1.引言人们在分析强震资料时,首先研究的是地震动的峰值,其次是频谱特性,随着震害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地震动持续时间对震害的影响。由于地震动的振幅和频谱的定义较明确,因而研究得较多,可持时的定义不统一,因而持时的研究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2.持时研究的现状

  • 标签: 震动持续时间 震害经验 地震动 加速度峰值 频谱特性 自振周期
  • 简介:“十五”计划是我省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关系到我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五年计划,建设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是福建省防震减灾“十五”计划的重点,从我省震情、闽东南及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闽台地震科技合作与交流来看,该工程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等三大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一个防震减灾中心、三大地震观测台网和三大基础工程”的建设,使福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基本实现国家提出的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 标签: “十五”计划 防震减灾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系统研究了时间破裂模型的物理基础、分析方法、推导相关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2°~40°N,90°~105°E),对该区1970年以来20次Ms5.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有55%的地震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符合,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的。时间破裂模型的引入为本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物理基础的地震预报方法。同时用该方法在甘肃河西地区进行了地震预报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标签: 时间破裂模型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预测模拟
  • 简介: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 标签: 序列 次大地震 第三大地震 时间分布
  • 简介: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地震灾害预防和短临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天水市成功地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着手,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群测群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全国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群测群防 防震减灾 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