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单道地震等水上声学探测技术,对天津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和地层错断信息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在水深较深,相对宽阔的河道内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在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上断点深度位于河底面以下30m左右,对应的最新活动时代为Q^3p-Q^1h,这与前期的钻孔勘探结果基本吻合。在渤海近海海域,海河断裂呈一组NWW-NEE向分布的断裂带,其上断点距离海底的深度小于30m,断层断错和影响的地层年代为全新世早中期,断层活动特征与塘沽地区的基本一致。

  • 标签: 声学探测地震反射波组海相层海河断裂
  • 简介: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的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国家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的关键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地震行业应对地震灾害的基础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震行业中各个业务技术系统的功能,使防震减灾成果更好、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 标签: 地震安全 协同联动 公共服务
  • 简介: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因其传播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地震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新兴媒介平台的优势,通过对地震信息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为主体的地震信息发布构架.同时,借助大众新媒体传播及时快捷、立体多元、全面覆盖的信息平台,可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信息 传播平台 综合服务
  • 简介:介绍了全国地震系统的微博、微信开通情况,研究探讨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微博的运行及推广现状,并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微博、微信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措施,并就微博、微信在地震信息服务、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

  • 标签: 微信 微博 地震信息服务
  • 简介: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部署NC以及服务器中心,搭建一套经济实用、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使之能高效运行政务办公系统,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标签: 政务办公平台 瘦客户机
  • 简介:本文利用WebGIS成本低、跨平台、应用简单的特点,将WebGIS作为构筑地震信息发布的平台,从而将“九五”、“十五”建设期间积累的大量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充分应用起来,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九五”、“十五”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使用问题,同时又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开放、直观的有利研究环境。

  • 标签: WEB GIS技术 地理信息 信息平台
  • 简介:我国尚未制定海洋平台的抗震设计规范,本文首先将美国API—RP2A(2002)和GB17503—1998规范作分析对比,并结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和我国渤海海域地震活动性的情况,认为GB17503—1998规范的抗震设防概率水准似乎过于保守。根据我国海域地震活动特征、海洋平台的设计基准期和设防目标等因素,参照相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经验,提出海洋平台用于强度设计的正常极限地震重现期取200年、用了延性设计的变形极限地震重现期取3000年,并与有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海洋平台 抗震设防 概率水准 重现期
  • 简介:通过对公元1000年以来北京市及附近地区6级以上地震震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北京市历史地震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本文较详细介绍了建立该技术平台的过程,这对于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北京市 历史地震 地理信息系统 震害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福建漳州某地填土地基强夯试验监测项目,利用钻探、原位测试及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螺旋沉降、磁性分层沉降、水位及沉降标观测等试验监测手段,对强夯加固填土地基试验进行监测研究,并对强夯效果作出评价。

  • 标签: 强夯 填土地基 监测试验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测震软件评估平台的基本架构和功能,通过具体测试实例阐述了评估平台的应用,为地震行业专用软件的测试提供了一个比测运行的软件支撑平台。通过对被测软件进行合理、有效的测试,评价了被测试专业软件在数据汇集、数据交换、实时处理、交互处理、地震编目、数据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测震专业软件提供了相应的实验依据,为地震行业专用软件的质量保证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测震软件 软件测试 实验评估
  • 简介:使用德国脉冲电离室测氡仪,在海口已知全新世活断层上进行了一条剖面土壤氡试验测量,测量点距为10m,异常点附近加密为5m,测量结果显示高值异常点位与断层位置相吻合,说明仪器测量质量和效果较高,测量装置合理,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土壤氡测量 活断层试验 海口市
  • 简介:为了了解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薄层(HighPerformanceFerrocementLaminate,简称HPFL)加固低强度眠墙的抗震性能,本文通过1片未加固眠墙和4片采用HPFL条带加固的眠墙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研究了各个墙片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用HPFL条带加固后的眠墙显著提高了其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墙体的脆性性质有所改善。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了HPFL条带加固砖墙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以供加固设计人员参考。HPFL加固方法可应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砌体结构抗震加固。

  • 标签: HPFL条带 加固 眠墙 抗剪
  • 简介: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的设计思路,包括多源数据处理与集成方法、查询方式与结果展示方式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关键技术等内容。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将来源于不同部门的影响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各类因素数据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向各级政府、不同部门和相关地震应急人员提供便捷直观的信息查询服务,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有效缓解了部门之间数据孤立的壁垒。

  • 标签: 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 多源数据 WEB专题图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灾情 信息服务 发布平台 网页 手机
  • 简介:为精细化模拟桥梁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在深入分析纤维梁柱单元模型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ABAQUS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精细化纤维梁柱单元模拟平台FENAP,开发了与其相适应的材料模型库FENAP/MAT,涵盖了多种材料本构模型,能够有效考虑构件的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等损伤效应,以及模拟轴力和弯矩的多维耦合效应等复杂非线性动力行为,且可考虑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等。利用该FENAP平台数值模拟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悬臂梁,进行了Pushover分析,考虑了箍筋对核心混凝土约束效应的影响,并与OpenSEES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ENAP平台可有效模拟桥梁构件的多种复杂非线性行为,且具有很好的计算效率和求解精度。

  • 标签: 钢筋混凝土 纤维模型 梁柱单元 非线性 滞回特性 约束效应
  • 简介:岩基是核电厂Ⅰ、Ⅱ类物项的承载基础,其动力参数取值对核电厂抗震设计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核电站岩基以块状火成岩为主,其动力参数取值和试验成果较少,而有关层状岩体结构的核电站沉积岩岩基动力参数取值和试验研究则未见报道。本文以我国首个以沉积岩为岩基的核电厂为例,基于振动基本理论,设计了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激振实验,并对比了垂直层理水平方向和沿层理水平方向的激振试验结果,旨在获得首个沉积岩核岛岩基的岩基阻尼比、抗剪刚度和抗弯刚度等动力参数,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依据。试验表明:由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获得的某核电站呈层状岩体结构的沉积岩核岛岩基动力参数相近,岩基抗压刚度系数为21.40—28.83MN/m3;岩基抗剪刚度系数为15.44—22.68MN/m3;岩基抗弯刚度系数为44.24—60.72MN/m3;岩基竖直向阻尼比为7.34%—7.68%;岩基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阻尼比为7.43%—7.44%;垂直层理水平方向和沿层理水平方向试验成果的各向异性指数为0.9%—7.5%;动力参数呈弱各向异性。试验结果首次给出了该核电站沉积岩岩基的动力参数取值范围,对具有相似岩基的核电厂抗震设计有较好的工程参考价值。

  • 标签: 核电厂 沉积岩 核岛岩基 激振试验 阻尼比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地区裹体碎石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认为复合地基试验中堆载反力梁装置及正确布设基准梁对试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裹体碎石桩 复合地基 压重平台 基准梁
  • 简介:本文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结构模型动力相似设计、模型土体的模拟及土体边界条件的模拟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几年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重点描述了试验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震动条件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机理,学者们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技术。最后,总结了传统的土箱-振动台试验存在的不足,并与这种新的试验技术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对于这种新的试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实时子结构试验 综述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背景及当前灾情获取的主要途径,分析了Android平台的灾情速报系统的架构与设计,以及客户端各个模块的功能

  • 标签: 中的应用 于田地震 地震中的
  • 简介:为地震地下水前兆观测技术实现数字化和综合化这一发展目标,性能先进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和功能优良的综合观测平台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在分析已有综合观测体系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新一代综合观测模式,给出了单井综合观测平台结构设计。该平台在与地下水各测项的数字化观测仪器对接后,可实现静水位、水化学和水温三者均处在理想观测状态条件下的自动化单井综合观测

  • 标签: 地下水前兆 数字化观测 单井综合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