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对氧化镁浸提一扩散法测定土壤中铵态氮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氧化镁浸提一扩散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用振荡器代替人工转动扩散皿,最终确定较佳的氧化镁浸提-扩散温度为26℃,时间为15h。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在1.1%~3.3%,NH。C1的加标回收率在92.83%~103.1%,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高,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 标签: 土壤 铵态氮 测定条件 大批量样品
  • 简介:探索了在以磷酸为酸化剂条件下的实验条件,包括还原剂的添加、酸浓度选择的计算、系统的精密度、准确度的统计,目的是为土壤中硫化物的检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以三种土壤为实验样本的实验中,对比磷酸、盐酸、硫酸为酸化剂的检出结果,添加20mL磷酸、1.5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5g抗坏血酸的检出结果和以硫酸为酸化剂的检出结果比较接近,同样酸度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后的检出值和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都有提高。三种土壤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5.6%、6.1%、10.1%,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是77.8%、81.9%、64.4%。系统可以完成对部分金属硫化物、易溶硫化物完全解析,且不会因为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对S2-的正负误差。

  • 标签: 硫化物 酸化 精密度 加标回收率 氧化还原反应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微波条件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在水、乙酸(3%,体积分数)、乙醇(10%,体积分数)、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在微波加热下,食品快速升温并能将热量传递给外部包装,从而加速包装材料中双酚A向食品的迁移。研究了不同微波温度、时间和功率下双酚A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对双酚A迁移有显著影响,迁移量随着微波温度、时间和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微波加热方式中双酚A在4种食品模拟物种的迁移量均高于水浴加热。

  • 标签: 双酚A 食品模拟物 迁移 微波
  • 简介:为了探索二氢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作用机理,依据文献中提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重复验证,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痕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搅拌反应,杨梅素的生成率为11.2%,与文献值基本符合.然而,液相色谱并没检测到文献中提出的查尔酮结构中间体和环氧烷结构中间体.另外,分别探讨了氢氧化钠用量与生成查尔酮结构中间体和杨梅素生成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在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恒温水浴35℃搅拌20h,反应过程通过液相色谱跟踪,并未检测到对应的查尔酮结构中间体生成,却检测到杨梅素成分的生成痕迹;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杨梅素生成率逐渐升高,可达65.1%.最后,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对二氢杨梅素在碱性环境中释放超氧阴离子的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溶于弱碱性(pH值为8~9)的甲醇(φ=50%)溶液中,且有氧条件下,加入自旋电子捕获剂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后,可观察到DMPO捕捉超氧阴离子形成的加合物特征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特征峰的强度也增强.综上所述,实验证实了文献中提出的二氢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作用机理的不合理性,并合理地提出了基于超氧阴离子催化二氢杨梅素脱氢合成杨梅素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作用机制
  • 简介: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并考虑到溶剂的影响,应用PCM模型,对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缓蚀性能与分子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Fukui指数分析了分子中反应活性位点,结果表明5种分子均为存在共轭体系的平面分子,2-SH-BI易于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缓蚀效率与分子最高占有轨道能量EHOMO、能隙△E、分子化学硬度η偶极距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 标签: 苯并咪唑 缓蚀剂 量子化学
  • 简介:小麦粉中甲醛的提取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因素问题.采用正交实验法,选用L9(34)正交实验表,在提取试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多个因素和水平中优选小麦粉中甲醛振荡提取的最佳条件.实验中甲醛提取量采用Nash试剂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是小麦粉中甲醛提取的最主要因素,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30℃、提取液为硫酸钠、提取时间为40min.

  • 标签: 正交实验法 甲醛 振荡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 小麦粉
  • 简介: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销毁残渣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用土壤连续提取法对残渣样品的砷形态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黄剂及红剂销毁残渣样品中主要元素均为铁、铜、砷、钛、铅等,其中砷元素占比大且危害最深。进一步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残渣中砷形态主要为Fe-结合态、Ca-结合态、残渣态等。分析结果对销毁残渣的二次处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在敦促日方改进销毁技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日本遗弃化学武器销毁残渣 X射线荧光光谱 土壤连续提取法 砷形态
  • 简介:非破坏分析法部分着重介绍了岩石矿物中铀钍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非破坏分析手段主要包括:中子活化分析法(NAA)、裂变径迹法(FTA)、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激光烧蚀光谱法(LIBS)和7能谱直接测量法。非破坏分析鉴于其独特优势仍有发展空间,LIBS技术是新近发展的具有较大潜力的技术手段,而7能谱直接测量法针对铀钍等放射性核素的测量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

  • 标签: 岩石矿物 铀钍 非破坏分析
  • 简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主要报道无机分析化学科研成果和工作动态,交流无机分析化学科研经验,服务无机分析化学的技术推广和科研生产,促进无机分析化学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推动无机分析化学技术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技术交流、综述评论、信息之窗等栏目。

  • 标签: 无机分析 分析化学 中国 投稿 科研成果 技术交流
  • 简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主要报道无机分析化学科研成果和工作动态,交流无机分析化学科研经验,服务无机分析化学的技术推广和科研生产,促进无机分析化学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推动无机分析化学技术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技术交流、综述评论、信息之窗等栏目。

  • 标签: 无机分析 分析化学 中国 投稿 科研成果 技术交流
  • 简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主要报道无机分析化学科研成果和工作动态,交流无机分析化学科研经验,服务无机分析化学的技术推广和科研生产,促进无机分析化学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推动无机分析化学技术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技术交流、综述评论、信息之窗等栏目。

  • 标签: 无机分析 分析化学 中国 投稿 科研成果 技术交流
  • 简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主要报道无机分析化学科研成果和工作动态,交流无机分析化学科研经验,服务无机分析化学的技术推广和科研生产,促进无机分析化学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推动无机分析化学技术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

  • 标签: 无机分析 分析化学 中国 投稿 科研成果 科研生产
  • 简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刊号CN11~6005/06)是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无机分析化学专业科技学术期刊。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综述评论、技术交流、信息之窗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从事无机分析化学及相关技术的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相关公司及企事业单位。本刊也是相关图书、情报等部门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

  • 标签: 无机分析 分析化学 征订启事 中国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工程技术人员
  • 简介:采用干式灰化法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花玄参不同部位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小花玄参不同部位均含有钙、铁、锰、镁、铜和锌等微量金属元素,其中钙、铁、锰的含量较高,锌、镁的含量较低;6种微量金属元素在块根中含量均高于茎叶;加标回收率在95.3%~10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为小花玄参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小花玄参 火焰原子吸收法 微量金属元素 测定
  • 简介:为建立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脉红螺中痕量汞的最优分析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仪器分析程序,通过设置进样量梯度,确定了脉红螺样品的最佳进样量。结果表明:DMA-80最优分析程序为:干燥温度200℃,干燥时间150s,分解温度650℃,分解时间150s,齐化时间12s,氧气流量200mL/min,最佳进样量为0.1~0.2g(精确至0.0001g),在0~20.0ng和20.0~1400.0ng范围内均呈良好的二次拟合,相关系数为1.000,检出限为0.02ng。采用国际标准物质贻贝组织(NISTSRM2976)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5.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2%,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海洋行业标准"HY/T147.3—2013"方法中的规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脉红螺中痕量汞的实际检测工作。

  • 标签: 直接测汞仪 优化 正交实验 脉红螺
  • 简介:利用高速离心、减压蒸馏和萃取等方法分离和定量分析苯酚催化羟化反应中所产生的副产物焦油,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使用萃取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各种条件下,以Cu2(OH)PO4为催化剂时苯酚羟化反应体系中焦油的生成量.

  • 标签: 苯酚羟化 焦油 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