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Pr原子特殊的电子结构使其具有多方面的催化特性.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0.7%的PrCl3就可使漆酚(U)于110℃固化成的时间从5h降低到1h.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子能谱、紫外和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U在PrCl3作用下的固化成历程.结果表明,在Pr(Ⅲ)催化U聚合的过程中首先是U与PrCl3发生配位作用,生成U镨配合物(UPr),然后该配合物分子中的Pr(Ⅲ)催化U聚合成体形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 标签: 漆酚 催化剂 氯化镨 配位作用 干燥成膜 交联聚合
  • 简介:用壳聚糖交联电渗析方法,分离去除Cl-、F-以及AsO-2,并考查了其分离的最佳条件,如槽电压、酸度、浓度等,并通过其对Cl-、F-的分离与目前极具权威的AEM对F-、Cl-分离进行比较看出:两者的分离效果极为相近.所以把壳聚糖交联用于工业生产中前景可观.

  • 标签: 离子交换膜 壳聚糖 电渗析
  • 简介:将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W=3500)与氯化铜在异丙醇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配位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PSAA-Cu(Ⅱ)).以ESR,FT-IR,XPS,电导率,元素分析及DMTA等方法对此配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了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的中心离子Cu2+与二个链节单元上的羧基发生配位,从而引起进一步的交联作用,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的提高.

  • 标签: 聚(苯乙烯-丙烯酸)-氯化铜配合物膜 络合物 催化剂 合成 表征 氯化铜
  • 简介:合成了八-4-(四氢糠氧基)酞菁铕(Ⅲ)(A)、八-4-(正壬氧基)酞菁铽(Ⅲ)(B)、双酞菁铽(C)和八-4-硝基酞菁铽(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加以确认.测定了配合物A的π—A曲线,表明有很好的成性,Z型沉积形成的石英LB具有很强的荧光响应,随着LB厚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加.掺杂邻菲咯啉的混合LB荧光强度比纯强,但不是邻菲咯啉加入的量越多发光性越强.研究结果表明nA∶nphen=1∶10时有最好的荧光行为.同时研究了A和LB对于NH3,NOx(x=1,2)和Cl2的气敏性.当A和LB分别在NH3和NOx(x=1,2)为5×10-5时,未观察到响应.而Cl2气中,在2×10-6的情况下,迅速产生了响应.在低体积分数条件下(2×10-6~8×10-5),电导率随着Cl2体积分数的改变而呈直线变化

  • 标签: 稀土双酞菁 LB膜 荧光性 气敏性
  • 简介:通过缩聚方法合成了主链含苯胺结构的苝聚酰亚胺,将其负载在纳米二氧化钛上,光电转换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含苯胺结构苝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特性,其光电流比不含苯胺结构的苝聚酰亚胺大11倍。

  • 标签: 三苯 聚酰亚胺 苯胺 合成 缩聚 纳米二氧化钛
  • 简介:应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方法得到了24种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优势构象,利用AM1方法和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其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拓扑结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与苯基丙烯腈衍生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苯基丙烯腈衍生物对MCF-7的活性与羟基指示数、分子表面积和B环上原子净电荷之和之间存在良好的多元线性相关性,成功地建立了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式.

  • 标签: 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 定量构效关系 羟基指标 分子表面积 药物研究 乳腺癌
  • 简介: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及模式识别方法,对34个新型均氮苯类衍生物进行了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此类衍生物分子除草活性的主要因素有C(1)上所带的电荷Qc(1),分子总能量E,分子生成热Ef,溶剂可及面积SGrid,分子体积V和C(3)上所带的电荷Qc(3)等参数.通过在C(1)上加上吸电子基,降低C(1)上的电荷,以及在C(3)上连接单取代氨基可以提高除草活性.所得模型对化合物生物活性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 标签: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构效关系 模式识别
  • 简介:用直接法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具有Keggin结构的以Ag作为第二配位离子的钨硼杂多配合物,利用ICP,IR,XRD和XPS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Gd作为渗入元素对其进行化学气相扩渗,借助IR,TG-DTA,XPS和XRD对配合物扩渗前后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导电性的测试表明:室温下,扩渗后试样的电导率提高了约10^3倍,且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是一种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导电材料,为制备可实用的导电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稀土扩渗 导电性
  • 简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硝基苯酚的种异构体,其邻、间、对种硝基苯酚的检出限分别为4.6、6.9和9.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6.4%、7.1%和4.9%.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本酚 异构体
  • 简介:用直接法合成了以锰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和钨的元杂多配合物,经ICP和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5,6[MnM(OH2)W11O39]*xH2O(M=Mn2+,Fe3+,Co2+,Ni2+,Cu2+,Zn2+和Cd2+),采用IR,UV,XRD和XPS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测定了其系列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得出系列配合物的氧化性顺序,同时讨论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 标签: 中心原子 三元杂多配合物 合成 氧化还原性 直接法
  • 简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HL的酸常数(L=苯并咪唑,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以及二元配合物CuL2+和元混配配合物Cu(Bic)L+(Bic-=Bicine的单电荷阴离子)的稳定常数.元混配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lgKCu=lgKCu(Bic)Cu(Bic)L-lgKCuCuL来表示.结果表明由于δ-π协同效应和疏水作用,元混配配合物有较强的稳定性

  • 标签: 三元混配配合物 BICINE 芳香氮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