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考虑到手套箱系统的主要污染核素为^239Pu,^241Am,^3H和U,其中^239Pu,^241Am属α长寿命极毒核素,很容易产生放射性气溶胶。在手套箱系统退役过程中,手套箱系统的拆除解体前后均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去污,最大限度的减少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文中根据可剥离膜去污技术、电解去污技术、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导电机理以及超声波去污技术,针对镅污染手套箱拆下部件的污染情况和材质特点,采取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去污技术研究。

  • 标签: 去污技术 污染情况 手套箱 系统 ^239Pu ^241AM
  • 简介:提出了一个核污染传播的分层模型,通过对核污染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物外围大颗粒的抛射与重力降落、放射云内小颗粒的沉降和放射云的膨胀扩散等传播方式的研究,给出了放射性核污染物传播的范围和污染程度,为核泄露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 标签: 核泄漏 核污染 传播模型 核污染防治
  • 简介:提出并建立了基于热像素的电荷耦合器件电荷转移效率在轨测试方法,通过对在轨暗场测试采集到的任一幅图进行计算,统计热像素个数,计算出基于单个热像素的CCD单次电荷转移效率,最后计算求出N个电荷转移效率的均值.研究结果表明:CCD未经辐照时的电荷转移效率为0.999999,在轨受空间辐射后,电荷转移效率降低到0.999958.

  • 标签: CCD 电荷转移效率 在轨测试 热像素 实时测量
  • 简介:电法修复是目前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主要技术之一。文章研制了“电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装置”,并进行了电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实验。通过模块化的土壤处理室和电极室的组合,在污染土壤中产生不同电场。电解液循环控制系统实现了电解液pH值的自动中和,保证了电法修复土壤过程的持续进行。实现了电极电压、电场电压、温度等参数的自动测量、处理及显示,减少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精度。实验表明电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良好,除油率达到了85%以上。

  • 标签: 石油污染土壤 电法修复 实验装置 实验
  • 简介:神光Ⅲ原型装置运行过程中空间滤波器和终端光学组件保持在10^-3Pa的真空条件下,其中使用的各种润滑脂和密封圈中的有机物饱和蒸气压浓度和自由程增大,造成膜层污染。光学元件表面膜层在污染后性能退化,对装置激光通量、能量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会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神光Ⅲ原型装置 污染过程 光学元件 真空系统 控制 空间滤波器
  • 简介:针对传统电动力学修复污染土壤技术存在的不足,在介绍电动力学技术修复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相关的改进技术。大量研究表明:实验装置添加工作液循环系统、工作电极布置形成非均匀电场、土壤中添加改良剂或表面活性剂、修复过程中调节pH值等技术改进均可提高电动力学修复效率;采用原电池代替电源的方法可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联合可扬长补短。未来研究中应加强不同性质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机理研究,以便较少破坏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加大与其他修复技术联合方式的研究力度。

  • 标签: 污染土壤 电动力学 修复 改进技术 机理
  • 简介:利用TCAD仿真技术,研究了电离总剂量辐射陷阱电荷对0.18μmN沟道MOSFET转移特性的影响.构建了0.18μmN沟道MOSFET的三维仿真结构,获得了在电离总剂量(totalionizingdose,TID)效应影响下,负栅压偏置时器件中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器件浅槽隔离层(shallowtrenchisolation,STI)中氧化物陷阱电荷和界面态陷阱电荷对器件泄漏电流的影响.仿真计算了N-MOSFET的转移特性,仿真结果与辐照试验结果受辐照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为深亚微米MOS器件的总剂量辐射效应的损伤机制提供了一种分析手段.

  • 标签: TCAD仿真 深亚微米MOS器件 总剂量辐射效应 辐射陷阱电荷
  • 简介:根据电荷转移效率的测试原理,基于宇宙射线高能粒子入射对CCD图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高能粒子入射产生亮线的CCD电荷转移效率计算方法,对高能粒子入射产生的12条瞬时亮线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一致性较好的CCD电荷转移效率.该方法可实时评价电荷耦合器件的在轨性能,对预测CCD成像性能退化情况和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宇宙射线 高能粒子 电荷耦合器件 电荷转移效率
  • 简介:在治理某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场地时,为了尽量减少二次污染,最大程度地缩减污染废物量,需要对地表一定深度内的污染砂土进行精确收集。针对现有路面铣刨机在戈壁地貌砂土收集方面的不足,研究了戈壁松散砂土的地表探测、铣刨深度误差控制、提高铣刨鼓一次性收集率等关键技术,研制了用于戈壁地貌砂土收集的实验装置。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连续起伏的戈壁地貌条件下,实现了污染砂土的等厚度收集,一次性收集率大于97%,收集深度误差在±4mm之内。该铣刨收集装置相关技术及设备可用于类似工况的采矿或场坪污染治理工程。

  • 标签: 地形探测 松软砂土 深度控制 铣刨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