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借助地质资料开展研究,再加之野外的努力调查,可以发现地质灾害的实际发育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地质滑坡通常产生在松散坡或者是积斜坡,而崩塌情况大多出现在砂岩、页岩以及泥岩等软硬夹杂结构的斜坡甚至是灰岩陡峭的大型悬崖之处,泥石流则是大多出现在河谷沟谷等地。地质灾害更是和人们项目实施以及采矿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经验,就 某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 标签: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人体步态特征是反映人体个体特征的重要生物特征。对人体的步态动作图像进行视觉跟踪识别,运用红外和激光成像技术进行人体步态特征图像采集,对采集的图像采用视觉特征提取和跟踪识别,实现智能安防监控,研究基于步态特征识别的安防监控系统在实现安防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步态 特征提取 安防监控 图像 识别
  • 简介:摘要:视觉和红外相机具有互补的属性,将它们一起使用可以提高人脸识别的性能。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人脸识别方法,融合了来自两个领域的互补信息。第一步,通过基于区域分割和 PCNN的新图像融合方法获得融合图像。第二步,根据熵的贡献,通过 ECA和 2DECA提取融合图像的特征。该方法已在 OTCBVS数据库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在人脸识别中表现良好。

  • 标签: 人脸识别 图像融合 人工神经网络 2DECA 熵贡献 区域分割
  • 简介:摘要:广西融水县是我国铜矿分布的主要地区,处于江南陆古陆西南缘,属于古特提斯、太平洋两个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因受到印支 -燕山运动的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复杂,矿产丰富。本文主要介绍广西融水县的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并探究了矿床成矿的模式,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 标签: 广西融水县 铜矿 成矿特征 矿床成因
  • 简介:摘要:阿克萨依金矿位于属阿尔泰山脉北西段南麓低山丘陵区。发育于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硅化。通过对阿克萨依金矿地 质特征分析,确定其找矿标志。

  • 标签: 阿克萨依金矿 地 质特征 找矿标志 构造控矿
  • 简介:摘要:煤炭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动脉,资源量十分丰富,在消费和生产上都居于世界首位。但是,部分地区煤矿资源的开采方式和技术设备都相对落后,导致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地表灾害和矿井灾害,威胁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稳定。因此,充分掌握煤矿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并进行有效地预防,才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 标签: 煤矿开采 地质灾害 灾害特征
  • 简介:摘要:对于新疆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来讲其主要处于我国新疆西天山那拉提结构带的北缘,该矿床通常情况下赋存在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之内。根据相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富矿二长花岗岩主要是由于俯冲—碰撞—造山的地质结构环境影响下从而形成的。对于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的形成主要是受地层方面还有地质结构以及岩浆热液的综合性控制的。其中对于区域地层其主要为矿床提供的是矿物质,对于地质构造其能够为含矿热液进行运移通道还有容矿具体空间的提供。对于岩浆热液来讲其主要为矿床的形成提供强大的热动力。

  • 标签: 矿场成因 地质特征 构造环境 卡特巴阿苏
  • 简介:摘要: 2019 年是向 5G 商用迈进的关键时间点,在此之上,运营商、设备商、终端芯片企业此次的巴展展示仿佛走在聚光灯下,备受业界瞩目。在技术创新之外, 5G 应用作为 5G 盈利的关键,也将是设备商展示的重中之重。 各大运营商不断促进 设立

  • 标签: 5G 无线网技术 特征 部署
  • 简介: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和培养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公立学校以外,各种民办学校、民办培训机构等多如过江之鲤。由于竞争的激烈和人才的短缺,“ 90 后”教职工(指 1990 年后出生的教职工)逐渐成为教育行业,尤其是民办教育机构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了管理者需要面临的新管理群体。对其有效的管理是提高现代教育管理效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观察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从“ 90 后”教职工的特征及管理方略两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达到全面分析、正确认识“ 90 后”教职工,并对其合理引导、培养和管理,从而提高民办教育机构管理效率的目的。

  • 标签: “ 90 后”教职工 民办教育机构 教育管理 管理者
  • 简介:摘要:针对传统的图像匹配算法存在误匹配率高,特征提取信息也比较少的问题。本文基于 BOW+SVM框架组合设计并实现了物品识别算法。对目标物体利用无监督学习的方法构造目标物体的识别模型,再与环境图像进行识别模型的特征点匹配,最后确定并且框选出目标物品。使用 SURF算法将目标物品的特征点提取出来,再结合 FLANN算法、特征点二次筛选算法与 RANSAC算法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与框选。

  • 标签: SURF 特征匹配 FLANN匹配 RANSAC。
  • 简介:摘要: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根据1981-2010郑州辐射站太阳辐射和日照资料、三门峡四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照资料,采用气候学方法、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和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利用价值、稳定程度、日最佳利用时段等指标,对三门峡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三门峡地区近30年来相应的年均总辐射大约是4916.9 MJ·m -2·a-1,整体来看呈现逐年下降,下降速率大约是2.659 MJ·m -2·a-1/ 年;相应的年总辐射量大约是卢氏最低,则渑池最高;冬季辐射量相对较低,反之夏季辐射量相对较高,夏季总辐射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冬季的2倍;月均总辐射量最少的月份是12月 ,其中最丰富的是5月份。近30年来相应的年均日照时数大约是2131小时,整体来看呈现逐年下降。渑池的年日照量大约是2298小时,居于首位,卢氏的年日照量大约是2017.5小时,居于末位;日照时数最少的季节为冬季,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多。日照总时数冬季比相应的夏季少24.64%;其中月均日照量最多的月份是5月高达219.3小时,为最多),月均日照量最少的月份是2月低至141.7小时,为最少。三门峡相应月日照量高于6小时的的天数仅为13.8-20.9天,全年大约共有194-220.5天;其中日照相对较为丰富的月份是5月大约存在19.7天日照时数多于6小时,大致是2月份的1.35倍,从12月到次年2月份都不利于相应的太阳能利用。各县(市、区)相应的太阳能资源可进行开发利用的天数相对较多,太阳能资源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资源较为丰富,具有相对较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区域特征 太阳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