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晕渲法是在地图上表示地貌高低起伏的种方法,17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晚清时期,晕渲法通过译著传入中国,但当时没有专用名称,被称为"新法"或"斜光之法";民国时期,"晕渲法"词出现,据笔者考证应来源于日文书籍,同时期还存在其他别名,如"颜色法""影线法""浓淡色法"等;1949年后,晕渲法名称成为主流,但其别名"影线""阴影"直存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晕渲法知识的普及和晕渲地图的推广,"晕渲法"这名称固定下来。

  • 标签: 晕渲法 影线法 浓淡色法 阴影法 地图学史
  • 简介:简述了冥卫首批12个地貌特征英文名称的产生、确立,中文译名的翻译、调研、讨论、论证、公布几个阶段的工作,并针对科技译名的原则提出了些问题。

  • 标签: 冥卫一 地貌特征名称 中文译名 公布
  • 简介:1.ArgoChasma——阿尔戈深谷阿尔戈(Argo):源自希腊神话故事,在拉丁叙事诗《阿尔戈英雄纪》(Argonautica)中由伊阿宋(希腊语α′σων和拉丁语Easun的音译,英语译为Jason)和阿尔戈众英雄驾驶的寻找金羊毛的探险船名字。2.ButlerMons——巴特勒山巴特勒(Butler):美国科幻作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OctaviaE.Butler,1947—2006),是第个以科幻小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1995)的杰出人物。她的标志性作品《黎明三部曲》(XenogenesisTrilogy)描述了人类离开地球然后又返回的历程。

  • 标签: 背景资料 地貌特征 名称 冥卫 科幻小说 巴特勒
  • 简介:有关震积岩词的去留,文章尝试从术语本身的含义和大家已经接受的含义出发,结合青藏高原东缘湖沼地震学研究进展,对震积岩的相关质疑提出了最新的解释。对比分析震积岩和地震岩,认为这两个术语虽接近,但含义存在明显的不同。震积岩是个意义明确并广为大家接受的术语。

  • 标签: 震积岩 地震岩 湖沼地震学 软沉积物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