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笔者不赞同吴彤教授提倡的"破碎的系统观",本文试图通过讨论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性与局域性、系统与非系统的辩证关系,来说明真正的系统观一定不是破碎的,系统观一旦破碎,那就不再是系统观了。

  • 标签: 系统观 普遍主义 破碎的系统观
  • 简介:劳动解放发生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历史大系统:人类智能的发展、工具的改进、剩余劳动的出现和发展,推动着劳动解放的产生和发展;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劳动解放的进程就是剩余劳动分配制度演变的历程,也就是劳动者从奴隶向农民向工人演变并逐步获得解放的历史系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劳动解放的进程,就是人类凭借智能的发展,把自身的劳动任务逐步向机器(工具)上转移的历史系统。运用系统观研究劳动解放,意在从整体上认识和推进劳动解放。

  • 标签: 劳动解放 劳动者 人类智能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历史正当性 直接生产过程
  • 简介:本文从全球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平衡等危机出发,说明森林在保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森林经营管理不善,林业尚未摆脱资源危机、林区企业经济危困与生态灾难危害的局面,从而指出只有转变观念,树立起森林辩证的系统观,改变森林资源管理方式,建立起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管理的思想方法,才是正确发展林业的途径。

  • 标签: 系统观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资源 持续发展 林业 整体管理
  • 简介:以复杂巨系统为对象的研究领域,是当代最前沿的科学阵地.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从两个方向上对它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果:一个方向是在数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先后出现了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超循环论等新的自然科学理论;另一个方向是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进行有关人类的命运与前途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先后出现了《增长的极限》(梅多斯D等).《人类处在转折点》(米萨诺维克M与帕斯托尔E)、《小的是美好的》《舒马赫EF》、《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布朗LR等)等新的社会科学思潮.如果说,前一个方向是对自然历史观的冲击,那么,后一个方向则是对社会历史观的冲击.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场新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时代的浪潮激荡下,一位中年科学工作者,独树一帜,从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复杂巨系统中,选取“天地人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综合现代科学研究的上述两个方向的成果,写出了一部思想新颖的著作,这种独立地走自己的路的开拓精神,十分值得赞许.读了刘波同志的这部著作,我高兴地看到,它在理论上确实是有所创见的,其中闪烁着不少新思想的火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就是:第一,试图通过‘天地人巨系统’的研究,为系统地探索五大宇宙

  • 标签: 巨系统 天地人 自然科学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类处在转折点 舒马赫
  • 简介:本文概括说明生态文明系统观的本质内涵、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并从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生态文明系统观的整体性,进而从生态文明系统观的统筹和顶层设计等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生态文明系统观践行的具体对策。

  • 标签: 生态文明 系统观 整体性 细节 践行
  • 简介:针对舆论观点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化的现象,提出一种考虑观点篡改的新的观点传播模型。考虑节点观点在舆论传播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概率被社会中的个体所修改,并基于此研究源节点的状态和节点观点的篡改对网络观点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WS和BA网络)节点考虑观点篡改时,最终网络中节点的观点与源节点的观点是否相关,取决于网络节点的观点篡改率和源节点的观点强度;而在真实Facebook网络中,不仅仅取决于这两个因素,而且取决于源节点的度。同时实验表明,网络中高度数的源节点的观点比低度数的源节点观点传播更快。

  • 标签: 观点篡改 观点传播动力学 SIR模型
  • 简介: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对促进统筹城乡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乌杰系统辩证学中的系统观和系统分析法,对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 标签: 系统观 重庆 统筹城乡 教育发展
  • 简介:记述了1997年4月25日到27日在深圳市举行的国际系统科学与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中,系统辩证论创始人乌杰教授与国际系统科学著名学者拉兹洛E和哈肯H两位教授所进行的跨世纪洲际对话的部分重要内容.

  • 标签: 思维模式 系统范式 系统辩证论
  • 简介:"复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表现为重复、拷贝或再造某种事物、结构或关系。这种现象在生命系统中尤为明显。通过把系统表征为由点(属性)和线(关系)所组成的网络,网络思维可以作为考察各种系统的认知工具。这种思维除了可以进行诸如还原、切出、背景化和层级化等多种表层操作以外,还具有更深层的点和线的复制。以对部分与整体、系统和环境的辨析为引导,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鲁曼系统理论中的系统观发展史,然后以现有系统观的生命系统模式作为框架,提出把复制性作为网络思维的图式(基于点线符号的网络)及其考察的对象(系统)的基本特性,从而为利用网络思维考察各种系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分析视角。

  • 标签: 复制 网络思维 系统理论 鲁曼(卢曼) 符号
  • 简介:"一事一议"制度在产生之初是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机制,随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一事一议"制度被有效地引进到村民自治当中,成为了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与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径。运用系统方法,站在系统整体的角度,对"一事一议"制度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解读,可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事一议"制度不仅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加快了村民自治发展的脚步,是普通村民表达诉求、民主监督、当家作主的好形式,也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培育农村新风尚的重要途径。

  • 标签: “一事一议”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 简介:从系统论的观点,结合工程界对电力网络与停电问题的研究以及最近复杂网络方面有关研究进展,给出了大停电问题的研究进展概述.首先讨论了电力网络的整体特性,指出电力网络具有小世界性质;其度分布是指数的,负载分布却是幂律的;具有介于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之间的抗毁能力.简单回顾了关于电力传输动力学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的研究,指出可以利用缺供电时间衡量停电规模,并给出了相应的统计结果,该结果支持最新研究的结论.最后,文章介绍了3个主流模型,并详细比较和讨论了不同模型的优劣,提出了本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电力网络 大停电 小世界 自组织临界性 级联效应 抗毁性
  • 简介: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持续高涨,朱自清先生在他的许多著述中阐述了他的中国语文观。本文是对朱自清先生的著述中有关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论述和观点的综述。

  • 标签: 中国语文 国语 运动
  • 简介: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是机械还原论,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型组织是针对19世纪、20世纪组织管理的弊端,全球经济的新环境与组织管理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是更具人性的复杂性组织.学习型组织重在强调思维方式的变革,提升系统思维的能力,从机械观走向系统观,从简单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

  • 标签: 学习型组织 全球经济 组织管理模式 复杂性 变革 机械观
  • 简介:受系统思潮的影响,钱学森教授在总结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代科学中运用的还原论方法的反思,明确提出用系统方法研究精神。用系统方法解释精神,不仅可以回答还原论方法无法回答的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而且由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 标签: 钱学森 系统论 还原论 精神 范式 思维方式
  • 简介:本文从还原论思想的起源及文化背景切入,分析了其自然观基础,进而论述了还原论传统在近代科学中确立的前提及修正式的发展路线,揭示了还原论传统在近代科学中的危机及整体论的出场。最后表明,以整体性和整体论为根本特征的系统科学的出现,事实上预示并践行着又一场深刻的科学革命。

  • 标签: 近代科学 还原论 整体论 科学革命
  • 简介:本文从系统观出发,根据成都市下属区县三镇调查获得的资料,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以系统观为指导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链条上来综合加以考虑。具体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等有较高的满意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统筹城乡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统筹城乡发展 影响
  • 简介:在明、清两朝传统商业文化蓬勃发展的四百余年,它造就了一批最有影响的商界精英;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创造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和谐范式.商帮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儒学思想的熏陶,对中华"和"的思想智慧作了出色的承传和弘扬.在今天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社会的各个层面,坚持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应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因此有必要从传统的商业文化中,透视以义为利,坚守诚信商德的内在的形成因素.挖掘系统和谐的信仰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弘扬和更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血液和蓬勃生机.

  • 标签: 传统商业文化 透视 系统和谐范式
  • 简介:面对今天中国平面设计的困境,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数码平面设计的同时,重视民族文化的培养,同时摆脱盲目崇拜国外平面设计的思想,在不断吸取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同时,创作出具有我国本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形象。

  • 标签: 平面广告设计 表象元素 隐性元素
  • 简介: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技观念等均是科技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通过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要素解析与系统创新,进而推动华人科学家的成长与崛起,为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奠定文化基础。

  • 标签: 中国传统科技文化 系统创新 华人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