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城市化大发展时期,培植了丰厚的城市研究土壤。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研究的已经得到启蒙。1980年代恢复社会以来,恰逢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社会在中国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三十年。高校社会专业的城市社会方向研究人员做出了大量的专业研究工作,并逐渐开拓了中国城市社会的新阶段。其中南京大学社会系城市社会团队围绕"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和"城市文化资本"核心概念所建构的城市社会研究的"南京群落",为中国城市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一种个案视角

  • 标签: 城市社会学 芝加哥学派 洛杉矶学派 南京群落
  • 简介:关于"旅游是什么"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采用演绎逻辑或历时分析。通过访谈收集62位社会大众对此问题的回答,并使用内容挖掘分析法提取高频词后,本文发现,旅游的核心构成是时间、空间与体验;旅游的本质动机包括放松、体验、猎奇、享乐、社交与审美。本文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消费者建构不同的旅游类型,具体包括享乐型旅游、体验型旅游、生活型旅游和消费型旅游。对文本进一步批判性分析又发现,社会大众建构的旅游是被体制化的,旅游所追求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体现在旅游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以及对旅游行为特征的刻板印象。

  • 标签: 旅游 本质 社会大众视角 反思
  • 简介:社会建设的视角出发,以公平、包容为主要原则,从政府治理、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四个方面,对我国287个城市的和谐度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和谐度整体偏低,相对于“北上广”等特大城市,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和谐度较高。城市和谐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高,东中西部地区差距明显,西部偏远地区基础薄弱。和谐城市评价中的四个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未来,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社会建设为主要手段,促进我国城市和谐程度的提高。

  • 标签: 和谐城市 社会建设 评价
  • 简介:作为一种分散型城市化,郊区化始于20世纪20年代,盛于二战后的发达国家。西方早期的郊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郊区化的发展浪潮,郊区化的界定方法、发展机制、后果和政府调控等方面,90年代所提出的"新郊区化"概念将郊区化与边缘城市、郊区次级就业中心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1世纪以来,社会空间成为西方郊区化研究者最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近年西方学者关于郊区化研究的最新文献,从郊区化与居住空间重构、郊区化与住房选择和分异、郊区化与居民通勤行为、郊区化与居民生活空间、郊区化的社会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西方学者在社会空间视角下的郊区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西方研究议题转变和研究方法创新对中国郊区化研究所带来的启示。最后,从研究视角拓展、定性方法应用、微观机理探讨、多重互动模式建构等方面对未来中国郊区化的研究进行展望。

  • 标签: 郊区化 社会空间 地理生活史 质性方法 西方国家
  • 简介:为防止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应尊重其再社会化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实现再社会化的理想模式。基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借鉴社会嵌入客体——即社会关系三个层面的分析框架:制度秩序嵌入、组织间制度嵌入、人际嵌入,对比分析中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会嵌入程度发现,我国在三个层面的社会嵌入均低于日本,老年人再社会化程度也低于日本。为此,必须加快养老事业的法制化、鼓励多种非营利组织加入、培育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营造多样的社会交往活动,同时需要重视老年人的潜在资源价值以及老年人主动选择社会的交往意识。

  • 标签: 社会嵌入理论 再社会化 社会关系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 简介:实习生是酒店员工队伍的储备力量和有益补充。本文以酒店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纵断调研法,先后两次在广州、福州、厦门、杭州等12个城市的19家高星级酒店收集数据。采用第一次收集的462份有效问卷进行前期研究,使用两次均填写完整的401份有效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检验及回归分析,探讨了酒店实习生的正面心理资本、组织社会化、职业承诺与留职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习生的正面心理资本对其组织社会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正向预测实习生的留职意愿,且组织社会化在正面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同时,酒店实习生的职业承诺对组织社会化在正面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

  • 标签: 正面心理资本 组织社会化 职业承诺 留职意愿 酒店实习生 纵断研究
  • 简介:从原住民社会融合角度出发研究历史街区活化复兴规划,是为了解决当下历史街区更新复兴过程中与原住民之间产生的冲突问题。缺少原住民生活的历史街区无法体现持久性活力,而新的复兴改造及商贸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打扰原住民生活。关注原住民本真生活与行为模式,可以激发历史街区空间环境的活力和生命力。导入社会融合理念,构建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体系,提出历史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的活化复兴规划策略。以哈尔滨老道外街区为例,研究讨论以原住民社会融合为本的历史街区发展商贸旅游复兴规划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历史街区复兴 社会融合 原住民社会融合测量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主义思潮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揭示和消除“男造环境”中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空间和地方使用上面临的种种限制,从而开始了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探究这一学科兴起的具体学术渊源,分析和评价它的主要的研究路径和成果。论文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在当下中国发展这一学术领域的前景,认为它将会有助于:①拓展性别分析的交叉性;②实践女性主义知识生产的位置理论;③为性别主流化提供政策依据。

  • 标签: 女性主义地理学 性别 空间 性别主流化
  • 简介:赶在落幕之前,失急慌忙奔了趟上海,补完了第二期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我天分有限,看画总是一头雾水。南去北来,更像是受职业道德驱使,履行一种程序正义。

  • 标签: 熟人社会 职业道德 程序正义 吴湖帆
  • 简介:札记(十四)陈桥驿郦道元籍贯郦道元是北魏幽州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这本来是很明确的,却因某些古书如《魏书》记载中只写郡名,不写县名;某些古书如《北史》则把涿县误写作涿鹿县,因而至今还有人存在一些误会。1984年初,河北省涿鹿县地名办公室...

  • 标签: 郦道元 涿鹿县 《水经注》 《兰亭集序》 《徐霞客游记》 《禹贡》
  • 简介:<正>宋本不少人有一种嗜古之癖,南宋时,江西袁州人赵希鹄写过一卷《洞天清禄集》,专辨古代器物,全书分成古琴辨、古砚辨、古钟鼎彝器辨等十门。在古画辨中说:“古画色黑或淡黑,则积尘所成,自有一种古香可爱。”这大概就是“古色古香”一语的来源,

  • 标签: 郦学 札记 赵希鹄 宋本 古琴 彝器
  • 简介:认识王琛是因为他的《地球的表情》,他镜头下那宁静纯洁的雪山、广袤丰美的草原、深邃凝重的高原、浩淼无际的大海以及绿意勃勃的湿地……那种“美”是单纯肃穆的,震撼心魄的。在王琛的影像帝国中,“美”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不管是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之美还是人文的纯真之美,又或者是建筑的力量之美……在每一张片子中,观者都可以发现地球上某个角落的奇异风景以及带来的视觉冲击,更能通过图片视角感受到其中的诗性隐喻和富于哲理的韵味调调。

  • 标签: 地球 表情 视觉冲击 诗性隐喻 “美” 大自然
  • 简介:本文在对有关背包旅游的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的基础上,以背包旅游者的特征、背包旅游对旅游接待地的影响和旅游接待国对背包旅游所持的态度等几个涉及较多的、重要的研究角度为基本框架,对国外学者在背包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背包旅游 国外旅游研究 文献综述
  • 简介: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野牛是最常见也是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与水牛.黄牛——它那些已被驯服的表兄表妹们——不同,非洲野牛以脾气暴烈著称.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爆.“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赞誉明显不是献给它的。从经营的角度说.这种客户是最难伺候的:挑剔、不讲理.难以沟通,有暴力倾向。

  • 标签: 黄牛 经营 暴力倾向 非洲 野牛 草原
  • 简介:我出身农家,虽有幸进入大学攻读历史学本科,但直至毕业还是懵懂未化,竟没有认真读完过一本真正的古籍,更不知学术研究为何物。1987年始入史念海先生门下,治历史地理学。六年间,史老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终于使我艰难地跨入农业历史地理的学术之门。其后随史先生从事《西安历史地图集》的编写与中日合作历史地理学课题“中国黄土高原的都城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学记 博士学位论文 生态环境变迁 学术研究 言传身教
  • 简介:札祀(九)陈桥驿《水经注》与野外考察地理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均重视野外实习,在地理系本科学习的四年中,野外实习的机会很多,例如地质野外实习,地貌野外实习,以及水文、土壤、植物、经济地理、城市地理等,都有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使课堂中的基本知识与野...

  • 标签: 《水经注》 野外实习 “三” 壶口瀑布 “五” 含沙量
  • 简介:社会趋向与观光需求陆景武1前言现代观光学所研究的对象,一方面对观光客产生地区的观光市场区隔作科学的分析与研判,从而研究现有的观光者与未来的观光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对观光接受地区的观光供应,研究其计划、经营与管理,为满足观光客的欲求而提供观光有形的产品,...

  • 标签: 余暇时间 社会变迁 观光事业 旅游目的地 观光旅游 九十年代
  • 简介:从统计视角来界定旅游概念是旅游研究中达成共识的一种可行选择。本文以统计为视角,对旅游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一概念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然后从中国旅游统计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面临的困难、旅游卫星账户以及中国旅游统计发展的大体思路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旅游业的测度进行了阐释。最后,从统计视角出发,对旅游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纠正。

  • 标签: 旅游 概念 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