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历经百年,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食”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总体上看,整个近现代的饮食方式变革之讨论与实践的实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冲击后的饮食风俗改革,不如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饮食文化所历经的一次现代化的本土尝试。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只是满足人类温饱需要的生理行为,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在当代公共生活中,饮食风俗也将在现代卫生与身体观念的影响下,通过民众的传习与接受,不断潜移默化,约定俗成,形成契合当代中国人的饮食实践模式。

  • 标签: 分食 共食 移风易俗 现代化
  • 简介:<正>作为一位日本的社会人类学者,我一直非常关注着邻邦中国的民俗学研究动向,同时对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极有兴趣。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我对何彬的著作《江浙汉族丧葬文化》一书的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是中日学术交流的一项具体成果,同时也是我们理应努力去建设的面向21世纪的“国际民俗学”研究的一个尝试。本书作者何彬,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得到现任日本民俗学会理事长福田亚细男教授的指导,她当时对日本墓制民俗的实地调查,构成了本书最初的研究动机。何彬基于她在日本的调查经验,将日本民俗学的调查方法应用到了中国民俗的调查上。本书对有关事例的详细报告,正是运用这种调查方法所获得的,而这种调查方法,是日本民俗学数十年来在逐渐的积累与实践中所形成的。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日本式的调查方法论灵活地运用到中国民俗学里。在学问妁历史上,仅在头脑里空想的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将不会留下什么影响,可基于精密的调查方法所记述的资料,将来则会被作为第一手的历史资料而保存下去。

  • 标签: 丧葬文化 中国民俗学 调查方法 民俗学者 日本 民俗学研究
  • 简介:<正>历来对风俗的采集载录,有两种惯用的体例,一是辞书,如《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俗辞典》等;二是志书,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等。近年来却有新的突破,出现了一种新颖的体例,曰“民俗大观”。如《中国民俗大观》、《华夏民俗大观》等。前两种,一般是条目式的,已不能满足于广大读者阅读、鉴赏的需求,后一种则是“博览”式的,由各类文章集合而成,洋洋大观,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因而颇受欢迎。

  • 标签: 民俗事象 民间风俗 中国民俗 汉族风俗 结构方式 中国少数民族
  • 简介:汪玢玲著,中华书局2001年1月出版。本书以文化考古篇、宗教民俗篇、文史艺术篇和传播养护篇来结构全书,分为:虎崇拜的深远渊源,青铜器中的虎文化结晶,虎图腾崇拜与虎神话,东北崇虎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宗教与虎文化,古今民间崇虎习俗,干支、虎与十二生肖,伏虎史话,老虎传奇故事,虎典与虎谚,虎画与虎工艺等十四章,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文献学、历史学等方面关注虎文化的诸多领域,许多见解新人耳目。

  • 标签: 虎文化 中国 宗教民俗 文化人类学 中华书局 图腾崇拜
  • 简介:世界上任何一种成熟的艺术都表现为一定的程式,中国绘画尤其如此。本文通过对中国绘画史及世界绘画史以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研究,对中国绘画程式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 标签: 中国绘画 程式 符号 创新
  • 简介:自古以来,“江湖”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或兴风作浪,或潜流涌动,成为正统社会秩序的映照,甚至发展为对立。要解开“江湖”的神秘面纱,就需要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刘平教授所著《中国民俗通志·江湖劫一书钩稽推绎,对中国历史上的“江湖”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使不为正常社会所熟知的“江湖”完整再现。该书成功解决了材料、形式等问题,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不仅是一部史料翔实的志书,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 标签: “江湖” 中国民俗 通志 简评 倒影 社会秩序
  • 简介:蒙元时代,倘若有哪种织物最得青眯、最具影响,那它一定是纳石失。何谓纲石失?按无人的翻译,是“金锦”,以今世的称谓,则是织金锦,即一种以金线织花的丝绸。

  • 标签: 纳石失 蒙元时代 织金锦 艺术风格
  • 简介:佛山巧明火柴厂(广州火柴厂前身)始建于1879年,是中国第一家火柴厂。下图为其生产的“防伪”火柴花。

  • 标签: 火柴厂 中国 发展历史 发展战略
  • 简介:徐艺乙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本书对中国民俗文物的概念、特征、品类、分布和历史演变情况,以及征集、认定、鉴定、管理、研究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和阐述,并从理论的高度作了总结。由民俗文物正名,民俗文物的基本特征、民俗文物发展的源流、民俗文物分类、民俗文物的调查工作历程、民俗文物的调查征集等章节和附录组成,并配有相关图照250多幅。

  • 标签: 民俗文物 中国 上海文化 历史演变 出版社 征集
  • 简介:<正>佛教东渐,经数百年之传播,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其第一个宗派,即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它渊源于北齐、南陈,创立于隋代,鼎盛于唐朝,随着宋明理学之崛起,天台宗虽屡次中兴,但已“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与其他佛教宗派一样,渐趋“三教合一”.笔者试对天台宗的形成、发展与影响三方面作一论述.

  • 标签: 天台宗 天台山 弘法 三昧 知礼 中国佛教
  • 简介:[法]葛兰言(MarcelGranet)著,赵丙祥、张宏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本书是法国汉学家葛兰言研究中国“异文化”的代表作。作者基于对欧美人类学的方法和思想的整体反思,试图借助中国古典文献《诗经》和其他文献得以保留甚至在现代中国地方、基层人们的生活中仍然有所保留的歌谣、节庆等,来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习俗和民族信仰。

  • 标签: 古代中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献 《诗经》 民族信仰 宗教习俗
  • 简介: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全面系统提出维新中国的先进的思想家之一。容闳的建立民政政府、教育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维新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采纳,却为变法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容闳的思想体现了一条从改良主义逐步走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 标签: 容闳维新中国
  • 简介:<正>由严昌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是该社出版的“中国社会史丛书”的一种。本书运用历史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风俗的嬗变与社会近代化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地勾勒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渐和经济政治变革的大潮之下社会风俗演变的轨迹。着重论述古老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西风俗的冲突与融合、经济政治改革与风尚变迁等重要问

  • 标签: 社会风俗 中国近代 中国社会史 冲突与融合 研究方法 传统文化
  • 简介:中国存世最早的家具是漆器。汉代以前,古人是席地而坐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家具,主要有几案,床榻和屏风。当时的几案都很矮小,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床,是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床面活铺屉板,四面装配围栏,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有些像幼儿园的童床,床足仅有19厘米高。

  • 标签: 中国 漆器 家具史 生活习俗 制作材料
  • 简介:在西方文化全方位大量涌入的21世纪,在西方国家实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的今天,中国古老的传统绘画艺术当如何把握住自己“原生态”的“根”和“本”,不被西方文化所侵蚀。不被自己民族所遗忘,保持民族文化之树常青,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就中国原生态绘画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 标签: 中国画 原生态绘画 西方文化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