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编辑部:贵刊1984年第1期《关于于闽政权与喀喇汗王朝关系的探讨》一文117页在使用《突厥语大辞典》材料上有所失误。作者说“这从十世纪成书的由喀喇汗朝人所撰写的《突厥语大辞典》序言中的记载也可找到佐证(具体译文略)”。注说:“穆、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序言》维译本”。其实这是误

  • 标签: 突厥语 喀喇汗朝 喀喇汗王朝 敦煌学 辞典 编辑部
  • 简介:五代时,北方草原的契丹族逐渐强大,建立了辽王朝(史称西辽),并自行铸钱,存世均少,尤以早期钱甚。据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记载,辽太宗天显元年(926年)铸“天显通宝”。另据宋志强、王立强编著《中国古钱币库》记载:辽代第一钱小平钱“助国元宝”和“壮国元宝”。其后为契丹太祖天显元年(926年)铸天显元宝目前仅发现一枚,已流入日本,较天显早的天赞年间(922年)是否铸有天赞元宝,尚有争议,所见实物多认为是安南钱。

  • 标签: 铁钱 铸钱 小平钱 古钱币 契丹 辽代
  • 简介:南阳府文庙“龙马图”石雕是全国文庙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龙马图”图像。该石雕图案清晰,出处明确,流传信息翔实,是研究“龙马图”的起源、演变和“龙马图”与孔子、文庙渊源的难得实物资料。

  • 标签: “龙马负图” 孔子 文庙
  • 简介:《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卷》中收录平肩方足布一种.编号为第1886,此方足布面文当释读夏。但对夏地望的认识却岐义颇多。北魏时郦道元将其与鲁地的瑕混为一谈,清人赵一清又将其与帝丘相提并论。这都是不妥当的。本文认为夏又称瑕丘,其地望在今濮阳县老城南9公里的五星乡固堆村西首。

  • 标签: 地望 考辨 郦道元 濮阳县 北魏
  • 简介:1989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汝州洪山庙遗址发掘出一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瓮棺合葬墓,墓坑长方形,墓口东西长6.10米,南北宽3.30米,墓口及东南角已被破坏,坑深只有0.3米~0.65米.墓内出土136件瓮棺,均为大口直壁缸和半球状器盖相扣.

  • 标签: 仰韶文化 文物考古 遗址发掘 出土 东南 河南省
  • 简介:为了检测保存液pH对古尸蛋白质保存的影响。本实验于2002年检测了马王堆古尸保存液和对照液的pH、总氮量、氨基酸含量,以及古尸皮肤和肌的形态结构。然后分两步调整了古尸保存液的pH,并分别于2004年、2006年对古尸保存液和对照液进行了相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液pH的适当提高有助于降低保存液中总氮量和氨基酸含量,有利于古尸蛋白质的保存。

  • 标签: 保存液 蛋白质保存 古尸
  • 简介:秦陵博物院于2000年对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东北角的K0007号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坑共出土原大青铜水禽46件。据考古发掘报告,'铜禽坑'在坍塌前曾遭受水淹以及焚烧等人为破坏,加之长期处于高温多湿的埋藏环境,因而青铜水禽出土时腐蚀、矿化、粉化情况十分严重,有的甚至仅剩残块,无法辨识原貌。在这些青铜水禽中,编号为23号的水禽铜鹤尤其造型优美,形态逼真。为了对这件青铜鹤进行保护修复,从其保存现状出发,收集信息资料,检测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开展了具体实施的步骤。经过修复,达到了最终的展示效果。

  • 标签: 秦始皇帝陵 K0007号陪葬坑 23号青铜鹤 修复保护 展示
  • 简介:2009年,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1000余件鲁绣文物。其中大型发丝绣范增作品《竹林七贤图》,可谓是发丝绣作品中的精品。其长140、宽303厘米,于1987年历时13个月完成,1989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金杯奖)。整个图轴针线细密,绣工整齐均匀,丝理疏朗有致,线条流畅优美,将竹林七贤们豪放、洒脱、脱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原绘画比较,更突出了人物画面立体感。

  • 标签: 竹林七贤 2009年 省博物馆 工艺美术 百花奖 立体感
  • 简介:《南方文物》其前身为《江西历史文物》(内部刊物),1989年改刊《江西文物》(全国公开发行),1992改刊名为《南方文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办刊宗旨正如1992年《南方文物》第一期改刊词所言:以继承和弘扬南方民族优秀文化为已任,立足南方,面向东南亚;以文物研究和考古学为主要内涵,兼及民族学及其它有关学科和边缘学科;鼓励开拓创新,坚持百家争鸣。

  • 标签: 质量为本 创新 历史文物 民族优秀文化 公开发行 边缘学科
  • 简介: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艺术家,高寿九十又五的白石老人勤奋一生,于诗、书、画、印全能,取得了极高又极大的成就。其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既不肯人云亦云地“媚俗”,又不愿目中无人地“欺世”,这是其一生为人行艺的真实写照。在白石画论中,“似与不似”思想再三得到表述。50岁时,其题画就明确表达了对“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的境界神向往之;

  • 标签: 齐白石 中国 绘画艺术 生活基础 艺术风格
  • 简介:1999年夏季,笔者在县城关偶尔收到一枚红铜质“阳邑”平首小方足布,甚是幸运,常观不厌。

  • 标签: 红铜 铜质 幸运
  • 简介:<正>据报道,经考古调查,在湖北黄陂滠水左岸的鲁台山范围内,分布着许多古文化遗迹。其范围,南北长约1,625米,东西宽约775米,面积为1259,375平方米。在鲁台山对面仅隔一条滠水,又发现了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与鲁台山相当的椅子山遗址。两处遗址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其规模是相当大的。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范围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在墓地周围及西周墓葬填土中,又发现有商代二里岗期的红陶、灰陶鬲足及西周时期的红陶豆柄等,并推断这一带还有商周时期的遗址。1977年10月至1978年元月,配合滠水改道工程,在鲁台山西南清理古墓35座(西周墓5,东周墓30)和一个直径2米、深约4.7米的灰坑,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尤其是五座西周墓,共出青铜器47件,其中9件有铭文,这对于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 西周时期 铜器铭文 西周文化 军事据点
  • 简介:张謇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学研究者和奠基人。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要办好教育,必须办好博物馆,把办博物馆提到教育救国的高度来认识,之呐喊,之提倡,办之规划,之实践。”本文拟对张謇设苑教育的思想,以及他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实践作一剖析,使我们对张謇设苑教育的思想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博物馆。

  • 标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张謇 思想 博物馆事业 南通博物苑 博物馆学
  • 简介:前不久,笔者收集到一枚上有中文字样的外国方孔机制圆钱。该钱正面的方孔上下写有"大法国之安南"六字中文,中间中文纪"当二"字样;背面还写有法文及制造年份"1879"。

  • 标签: 中洋 法属安南钱 洋法属
  • 简介:广昌民风淳朴,崇礼尚贤,名人志士,代有人杰.清代康雍乾盛世,广昌甘竹之洙溪村出了魏方泰祖孙三侍郎,政绩卓著,名垂青史,他们是以德本官宦世家的代表,尤其为清代中晚期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教育世家
  • 简介:维摩展完善了这一以摩诘与文殊菩萨诘经变以窟门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窟门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 标签: 敦煌石窟 维摩诘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门
  • 简介:一部帮助西方人收藏中国古钱币的新作现已问世。丁福保于1940年出版的《历代古钱图说》收有古钱币2749枚。该书已被小乔治·A·费希尔(GeorgeA·Fisher,Jr·)改编。这是为了使不懂中文的西方收藏者能够使用它,因为原书用的是中文。费希尔译出了丁氏《图说》中所有钱币的名称和上面的币铭,给每一枚钱币加了号码,并注明铸行年代及所知的铸地。他译出了该书1940年钱币的价格,并加上了原文中相应的注释。他还注明了某些原书拓片上不大清晰的钱币背文。

  • 标签: 历代古钱图说 背文 丁福保 中国历代货币 造币厂 钱谱
  • 简介:咸丰初始,因滇铜采运受阻,铸钱缺铜。克勤郡王庆惠在安定门造办处发现旧存制料,请立新钱局,上谕“不准”,遂在大钱上加星月以资区别。笔者在1998年第3期《中国钱币》上曾发表《克勤郡王铸钱初考》,详述此事。近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史档案中查见咸丰元年十月二十二日詹事府少詹事朱兰“刻玉币,以裕国币,而济民用”的奏折(附图)。兹浅说如下。

  • 标签: 咸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奏议 《中国钱币》 造办处 铸钱
  • 简介:笔者是一名金融票证收藏爱好者,对一些历史票证尤为关注。近阅2007年第2期《安徽钱币》所载梁恒孝先生《从一张巨额支票看旧中国法币的崩溃》(以下简称《梁文》),深受启发。该文引用了大量金融历史资料,我们考究金融史提供了诸多有益的佐证,值得笔者学习。但是,学习过程中,产生两点疑问,特提出商榷。

  • 标签: 法币 金圆券 《安徽钱币》 票证收藏 历史资料 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