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经过数年的努力,龙门石窟终于有幸荣人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无疑使龙门宝库更上了一层楼。但是,要真正以龙门名胜风景做为龙头,切实带动发展全洛阳的旅游大业,进一步搞清龙门石窟在国内乃至世界历史、文化、地理等各方面中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那么,要搞清这些方方面面的“重要地位”,又须先搞清有关龙门石窟的上下纵横各种边缘性问题,或谓之“第一”、“之最”等。

  • 标签: 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 文物考古 河南
  • 简介:龙门石窟的摩崖刻经达19部之多,全部为初唐所刻。这些佛教刻经,对研究唐代佛教宗派、佛教信仰的流行情况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摩崖刻经 版本 毛道
  • 简介:近代人为的大规模盗凿破坏龙门石窟始于清末民初,贯穿于20世纪前半叶。佛教艺术石刻的盗凿与流失给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保护与研究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是世人关注的恒久课题。

  • 标签: 龙门石窟 盗凿史 佛教艺术石刻 世界文化遗产
  • 简介:龙门碑刻中古地名及相关问题杨超杰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12.5公里的龙门山上。自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营造①,隋唐大规模续凿,历数百年镌刻磨砺,现存窟龛2345个②,造像10万余躯,造像题记2780品③,佛塔60余座④。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

  • 标签: 造像记 古地名 龙门石窟 石窟造像 北魏 地方行政机构
  • 简介:关于龙门药方洞药方的镌刻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其镌刻年代应是唐代高宗时期,并从出土和传世文献的记载方面对其进行补正。

  • 标签: 龙门药方洞 唐代 高宗 药方
  • 简介:龙门石窟小型窟龛坍塌、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坍塌、缺失窟龛进行适当修补和复原,可使雕刻品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蚀。为此,以龙门石窟683号洞窟坍塌窟顶的保护性修复为例,选用石材在坍塌洞窟恢复小体量窟顶的修复方法。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对石窟外观的改变不大,又可以解决雕刻品直接受到的日晒雨淋问题。试验表明,本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其它露天摩崖石刻的保护。

  • 标签: 龙门石窟 坍塌窟龛 修复
  • 简介:龙门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60多公里的石城镇源头村,地属太行山脉的天台山麓。寺周青山环绕,风景优美,泉水泉眼随处可见。寺东南比邻山谷,谷内奔流不息的清泉河水清澈见底。在山谷内望不见寺院,当登上谷边的云步山道,盘旋而登,寺貌豁现眼前,颇有“深山藏古寺”的韵味。

  • 标签: 勘察报告 侏儒柱 平柱 平顺县 周青 擎檐柱
  • 简介:为配合基建,2015年3~7月,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广东龙门县龙城街道办江厦村的庙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并清理了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代5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石器、瓷器和铁器等遗物。其中,庙山遗址一期遗存的发现,为粤东地区虎头埔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对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广东龙门县 庙山遗址 虎头埔文化 有肩石器
  • 简介: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藻井音乐图像中包含着许多乐器,这些乐器呈中心对称式排列,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是传统乐器、外来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及北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 标签: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音乐图像 乐器
  • 简介:本文通过对龙门出土的一组唐代女性墓志的研究和探讨,不仅从微观案例角度透视出龙门唐代殡葬文化中充斥着浓郁的佛教信仰意识,更从宏观视域揭示了当年龙门地区佛教文化殷殷繁荣的总体态势。

  • 标签: 龙门 唐代 女性 墓志 佛教
  • 简介:<正>中古一代,为我国民族交流空前频仍的时期,适值此间的龙门石窟,其碑刻题识亦每有涉及当时民族史事者。比年以来,笔者对于这一方面的洞窟资料搜罗既富,感受亦深,故仍盼将此类文物资料条缕排比,公诸学界,以期用兹,有助于学林方家深明研讨。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上层,有太和晚年交脚弥勒像一龛,龛下造像题识文云:都绾(?)口游激校尉司马解伯达造弥勒像一躯,愿皇道赫宁,九荒沾泯,父母康延,智登十(?).仕达日迁,眷属道场,声求响和,斯福必就,六趣群生,咸同此愿,太和年造。

  • 标签: 北魏 民族史 魏书 阿史那 民族交流 碑刻
  • 简介:10月22日,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主办的“流失海外龙门石窟文物回归庆典”在洛阳龙门石窟礼佛台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菊梅等领导同志出席并为回归的佛像揭幕。

  • 标签: 洛阳龙门石窟 国家文物局 回归 庆典 海外 流失
  • 简介:<正>《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是研究龙门奉先寺造像的唯一文字史料(以下简称《像龛记》)。《像龛记》镌刻于龙门大卢舍那佛座北侧,高107厘米,宽65厘米,四周绕以半破之莲花纹(拓本见《文物》1961年4、5合期)。历代金石学家收录《像龛记》者甚多,如朱彝尊的《曝书亭记》、毕沅的《中州金

  • 标签: 奉先寺 河洛 卢舍那佛 武则天 唐高宗 龙门山
  • 简介:近年新发现的叶笙叶子旧藏《龙门百品》全拓,选本朝代混杂,含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及武周诸朝,且全是小件,但纸质、大小及捶拓手法一致,拓工精良,应为同一时期所拓。选本似在关百益选拓魏刻百品前后。其中隋大业六年黄法暾及大业十年女弟子文造天尊像一龛两则造像题记拓本,表明龙门石窟有两品隋代天尊造像,黄法暾一品也并非出自四川绵阳。它对龙门石窟这一佛教圣地的佛道之争,乃至"三教合一"趋势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该两品早年被盗凿或破坏,拟将之作为一个美术考古课题,寻找查对遗痕。

  • 标签: 道教 造像题记 黄法暾 女弟子文
  • 简介:文中阐述了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凝结水的形成机理。以龙门石窟潜溪寺作为监测点,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潜溪寺凝结水变化的现场、发展直至消失的规律,并提出了龙门石窟凝结水病害的防治对策。

  • 标签: 凝结水 凝结核 露点温度 病害
  • 简介:一、前言2002年4月×日的上刊登了"博爱青天河峡谷北魏摩崖石刻"一文,因涉及早期摩崖刻经与造像,故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亦前往实地踏察.本人由于前两年曾做过龙门刻经洞窟和经幢资料的整理与调查工作,因此对早期经碑、经幢等格外留心.为获取资料遂于2002年9月下旬只身前往博爱青天河谷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将考察资料撰文刊出,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 标签: 二横山 经像碑 观音菩萨 佛教 苏建
  • 简介:龙门堂墓地位于湖北省郧县东约60公里的安阳镇小河村一组的五谷庙岭,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7座,现将其中M37与M56两座墓葬的发掘及出土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两座墓葬均为带斜坡墓道的长方形砖室墓,共出土陶器、铜器、玉器和石器35件,钱币233枚。依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判断,M37时代约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M56时代约为新莽时期至东汉早中期。

  • 标签: 郧县 龙门堂墓地 汉墓
  • 简介:<正>宝球寺水电站是国家水电工程的在建项目。电站位于白龙江下游的广元市三堆镇,淹没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在正常设计的蓄水位588米高程时,广元市三堆镇、青川县沙洲区等十余个区、乡镇将被淹没。为了查明这一区域内的古代文化遗存,在水库蓄水之前,对淹没区内古文化遗存实施有效的保护、搬迁等处理措施,受能源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委托,省文管会派出有关专业人员会同广元市文管所、青川县文化馆的文物干部一道,于1990年10中旬至12

  • 标签: 青川县 广元市 白水 白龙江 宝珠寺 古文化遗存
  • 简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周群山环抱,伊、洛、瀍、涧四条河蜿蜒贯穿其间,素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誉。正是这方美丽的沃土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构筑了十三朝帝王的千载基业。“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早在四千多年前,正当华夏之邦刚刚跨人文明社会门槛的时候,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此建都了。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先后建都于此,

  • 标签: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 文物考古 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