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新疆钱币》图册中,新疆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政权发行的货币中有两种纸币(编号567、568)为“喀什区行政长公署红钱肆拾文”和“红钱壹百文”(俗称马绍武票),在这十五、六年时间里,这两张纸币一直作为极罕见品存世。笔者前不久在喀什有幸收集到一张“喀什区行政长公署壹两”的银票(见彩图),这说明喀什区行政长公署曾先后印制有“红钱肆拾文”、“红钱壹百文”和“白银壹两”三种面值的纸币。

  • 标签: 新疆钱币 红钱 喀什 纸币 行政 军阀
  • 简介:有关长江枞阳段水域两次出水大量古钱情况,除有关刊物已有多次报道外,今年第1期《安徽钱币》又刊发了笔者一篇调查报告。其后,笔者又多次深入船户家里和江面船头,进行了调查访问,现再补充报告如下。

  • 标签: 宋钱 《安徽钱币》 调查访问 古钱
  • 简介:为丰富和完善浙江宁波出水的清代“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所用木材的资料,通过与国内外类似案例的比较,分析“小白礁Ⅰ号”沉船的用材特点,利用植物解剖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后续出水的“小白礁Ⅰ号”沉船木材种类进行了补充鉴定。结果显示,除了前期调查发现的木材种类外,该船的构件中还有榄仁(Terminaliasp.)和五瓣子楝树(Decaspermumparviflorum)两种木材。这两种木材在国内同类文物的鉴定中尚未发现过,因此对这两种树木的分布和种属问题做了简要的说明。

  • 标签: “小白礁Ⅰ号”沉船 木材种类 榄仁 五瓣子楝树 用材分析
  • 简介:《南方文物》2000年第2期所刊《南京邓府山明代福清公主家族墓》一文(下简称《简报》),集中报导了南京市博物馆于1998年6月在南京南郊邓府山先后发掘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墓及其子驸马舍人张杰墓。按,福清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诸女中卒葬较早的一位,据《明史》卷五九《礼十三·凶礼二》:“永乐十五年……二月,太祖第八女福清公主薨,辍朝三日。定制,凡公主丧闻,辍朝一日。自初丧至大祥,御祭凡十二坛。下葬,辍朝一日。

  • 标签: 南京市 公主 福清 家族 明代 1998年
  • 简介:根据《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现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的规划、保护和安全、消防方案;重要文物考古调查、发掘项目及报告出版方案;重点博物馆和重要地(市)级以

  • 标签: 保单 补助经费 项目 预算 国家 申报
  • 简介:曹定云先生在《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的研究》一文中,依据青铜器铭文,对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本文依据《殷周金文集成》等对周代女子称谓问题做了一次较全面的探索,发现周代对女的称谓除曹先生所列举者外,还有一些类型。

  • 标签: 周代金文 女子称谓 类型
  • 简介:  《关于游牧性质遗存的判定标准及其相关问题》①一文(简称《判定标准》)的初稿中原有一些附图,由于笔者未能及时完成技术处理,发表时只得删去,觉得有些遗憾;同时考虑到西方学者从东非考古学材料中辨识畜牧人群的方法值得介绍,因此选择这个题目撰就此文.……

  • 标签: 判定标准 图示补充 性质遗存
  • 简介:承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江章华同志见告,金沙遗址出土一件很重要的大型玉璧,特此致谢。不久我便在去年《巴蜀文化研究通讯》第四期上读到,宁远斋同志发表的《成都金沙遗址发现“玉璧王”》的报道。文中说:它是“迄今为止巴蜀地区最大的璧。这块玉璧长约24厘米,大小超过了此前发现的国宝翡翠玉琮,堪称‘玉璧王’。……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残损的玉璧,上面阴刻着罕见的孔雀图案。该玉璧雕刻细腻,纹饰丰富,属上乘精品。”

  • 标签: 金沙遗址 出土 文物考古 玉琮 纹饰 蜀文化
  • 简介:霉菌侵蚀是危害文物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消毒灭菌方面取得许多成果。然而,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因此,选择适当的防霉,使之既能有效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又不致给文物带来不良影响,乃是我们文物保护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标签: 防霉剂 消毒灭菌 色差计 研究工作 微生物研究所 药液配制
  • 简介:为保护好出土青铜文物,防止"青铜病"蔓延,必须除去有害锈,为此作了青铜器锈蚀机理的模拟性验证实验.依据电化学原理,经6次配方筛选和多次工艺条件试验,研制出能将青铜器中有害锈转化为无害锈的转化,它可将有害锈中的CI-转化成Cl2、Cu+转化为Cu2+和Cu,从而制止"青铜病"的蔓延.用此方法对青铜文物进行保护,在大气中存放7年,至今保护完好,无锈点.

  • 标签: 青铜器 锈蚀 有害锈转化剂
  • 简介:为了提高在文物保护中应用的环氧树脂的光稳定性,采用不同浓度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UV328对环氧树脂进行了耐光老化改性,并对改性后材料进行人工光老化,在老化过程中采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和涂膜硬度跟踪监测了各种改性及未改性环氧树脂的光老化过程,同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以及拉力试验机测量了改性效果较好的环氧树脂及未改性环氧树脂在光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和抗拉强度的变化,并推导了分子内异构化的光稳定机理。实验结果表明,UV328会先于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将紫外线的能量吸收并通过分子内异构化的过程将其消散掉,从而起到保护基体材料的作用。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环氧树脂的最佳改性组合为3%UV328改性材料。

  • 标签: 文物保护 环氧树脂 UV328 光稳定化
  • 简介:为研制一种适用于恶劣环境现场的文物防霉,以N,N-二正辛基-3,3-二硫代二丙酰胺在溶剂中通氯气,环化制得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盐酸盐,经水解分离油相配以载体即得防霉华科-108.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2℃,胺化物:氯气(摩尔比)=1:3.75,通气时间2h,搅拌时间1h,确立了可行有效的分析方法,收率可达70%.它在汉阳陵考古发掘现场应用中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杀菌、防霉效果和优良的适应性,可为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文物保护 防霉剂 合成 汉阳陵
  • 简介:为筛选适合木质文物使用的防霉防腐,对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4种防霉防腐进行了抗流失性和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抗流失性,其抗流失性顺序为ML-208〉咪鲜胺〉戊唑醇〉MV+OP-10;MV+OP-10的抗流失性虽较差,但雨水冲刷后仍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ML-208的抗流失性虽较强,但对霉菌的抗菌效果较差。

  • 标签: 防霉防腐剂 MV+OP-10 ML-208 戊唑醇 咪鲜胺 抗流失
  • 简介:新都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区县博物馆。博物馆自建立已来,把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次与四川省博物馆和有关科研单位一起,在文物保护技术及新型文物保护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馆内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科研队伍,抢救性修复和保护了一大批文物,如东汉说唱、画像砖、画像石棺、镇墓俑等文物。

  • 标签: 文物保护技术 材料应用 加固剂 省博物馆 石质 科研工作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护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交流阻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本工作将交流阻抗技术应用于研究铁质文物封护的性能。为了更好研究封护的耐蚀性能,运用交流阻抗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用该技术对铁质文物复合封护与聚氨脂乳液封护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明,复合封护的性能优于聚氨酯乳液。实验结果提示,交流阻抗法为文物封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电化学阻抗谱 文物保护 封护剂
  • 简介:南方湿热环境下馆藏有机类文物易滋生霉菌,使文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馆藏文物霉菌防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严格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和投放防霉,这两种方法受到经费或使用方式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博物院于2011年起开展了馆藏文物防霉纸的研制工作。针对防霉纸研制中防霉的选取问题,选择了国内文博机构常用的几种安全可靠的防霉进行了抑菌效果实验。通过对抑菌圈直径、抑菌时效等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LAg003、NMF-1和MD等防霉对馆藏文物常见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应用于馆藏文物防霉纸中。

  • 标签: 馆藏文物 有机类文物 防霉剂 抑菌性能 时效
  • 简介:熏蒸被普遍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处理中。曾经被广泛使用的一些熏蒸(如溴甲烷等),由于它们对环境、人体以及藏品的危害,如今还在使用的已极少。人们致力于寻找新的熏蒸。同时,替代技术也在被开发、利用,如采用气调技术等非化学方法来处理文物。博物馆有诸多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的藏品,如肌肉、皮革、动物胶、丝织品等。

  • 标签: 熏蒸剂 馆藏品 蛋白质 组分 保护处理 文化遗产
  • 简介:为探讨新型防霉CM-1在丝织品保护中的效果,通过抑菌活性和模拟环境加速老化实验,检验了其用于丝织品保护中的生物活性,皿内抑菌实验表明防霉有很好的生物活性,且具广谱性。结合多种仪器分析,通过热老化、光老化、酸碱水解老化等方法验证防霉对丝织品后期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防霉能有效抑制丝织品褪色,红外光谱显示样品的化学结构没有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说明防霉可使样品对抗热老化,对样品表面有保护作用,拉力试验和X-射线衍射论证了防霉对丝织品的拉力强度和结晶度均没有影响。

  • 标签: 防霉剂CM-1 生物活性 丝织品 色差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