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1984年9月,西平县师灵乡师灵街农民黄双喜捐献一件战国晚期青铜戟,现藏西平县文化馆。此戟分戟刺、戟刃和胡、内、穿等(见图)。通体完好无损,锈蚀较轻。戟全长30、宽22厘米;援长11.5、宽2厘米;戟刺长21.7、宽2.6——4.4厘米;直内长5、宽1——1.7厘米。这件铜兵器为连铸,戟刺较长且双刃锋利,戟刃(援部)和胡部以及内端均有利锋刀,对敌皆有杀伤力,它能刺可,为刺兵器和兵器的结合物。这种铜戟是战国后期出

  • 标签: 战国晚期 兵器 文化馆 战国后期 双刃 青铜
  • 简介:一、引言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最早被认识的一种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红山文化祭坛[1]、女神庙、积石冢[2]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大量玉器的相继出土,不仅进一步证实了东北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而且为探讨我国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红山文化玉器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鉴定确认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不少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解决了不少学术课题,其中涉猎较多的就是所谓云形类玉器,分歧较大的也是此类玉器.本文拟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一些不同见解,以期有助于对此问题的探讨.

  • 标签: 红山文化 玉器 祭坛 考古发现 新石器时代 出土
  • 简介:一、探讨缘起蜀国开明氏青铜器上,有一常见的组合式文字,称为“心文”。文意义明确,不外乎崇奉与保卫之意;心文究竟代表什么?则众说纷纭。笔者前曾作过初探,以为是开明氏所奉先祖或先妣之意。近则进一步探索,推知乃表示古蜀先王鱼凫氏。笔者早先略有论证,

  • 标签: 鱼凫时代 蜀国 考古工作 蜀史 三星堆文化 氐族
  • 简介:<正>敦煌莫高窟之藏,自儒释道写经至塐刻画壁,容观之盛,古今无匹,而俞脉该备,统纪调达,又非孔壁汲冢之残缺.它的真正价值,除了高超绝世的艺术瑰宝外,还在于创造这一伟大宝库的人.敦煌文献的官、私写本的经生、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之中虽然没有惊人的业绩和作为,但他们当时留下的宝贵遗墨,却为后人开拓了宽阔的研究前景.他们书写的各类经卷,成了中华民族宝库中的弥足珍贵的宝藏,为世人所瞩目.为了不泯灭这些

  • 标签: 敦煌文献 妙法莲华经 敦煌文书 题记 敦煌写经 考述
  • 简介:<正>尊:青铜礼器。一九六五年在汉阳东城垸(附近是纱帽山)出土。高37.1、口径26.4、底径16.5cm。喇叭口,腹略鼓,高圈足。器表三层花纹:云雷纹衬地;颈饰薰叶纹,其下作回首夔龙,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在主纹的凸线条表面刻划脉络以为勾勒。圈足上部有两个对称的不透空十字形镂孔。器身从

  • 标签: 青铜礼器 饕餮纹 十字形 江苏铜山 汉阳 凸线
  • 简介:本文介绍了敦煌写本《千经》与《大悲启请》的详细情况,注意其开首“仰启月轮观自在”之句,对于了解水月观音与千观音的关系,水月与密宗观音的关联,即水月观音的真正缘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标签: 千手经 大悲启请 水月观音经 水月观音像 月轮观自在
  • 简介:佛教自汉朝末年由印度传人我国,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和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佛教传人的佛教艺术,逐渐独立发展。建寺造像成为时代风尚而风靡各地。这为那时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创作能力的场所,他们把外来佛教雕塑艺术中的形式,

  • 标签: 千手观音 造像 山西省 佛教艺术 传播与发展 汉朝末年
  • 简介: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东隅的隆兴寺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于寺内修铸一尊高21.3米的铜质干千眼观音像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木,对寺院进行扩建,基本奠定了现有的平面布局.之后,元、明、清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增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敕重修后,赐名隆兴寺.

  • 标签: 龙兴寺 铜质 宋太祖 赵匡胤 正定县 北宋
  • 简介:2015年11月8日,由尼泊尔艺术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一脉情深·赵溅尼泊尔写生中国画展”开幕。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林凡,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尼泊尔艺术委员会副主席萨哈·拉纳,尼泊尔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参赞、代理大使比诺德·阿查亚,我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古建东等出席开幕式。

  • 标签: 中国画展 尼泊尔 写生 益阳市人民政府 中国大使馆 浙江师范大学
  • 简介:陈列的形式设计与内容的关系,是文博界的一大批高层专家一直在争论的课题。最近我院徐湖平院长与文博界著名学者苏东海先生发起召开的“陈列总体设计”理论研讨会上,讨论热烈而富有新意。正是在这次研讨会的理论光环的笼罩下,由徐湖平院长倡议,我和陈同乐先生共同对手捏戏文专题展的陈列设计,进行了新的尝试。捏戏文专题展的陈列设计,改变了过去的内容创意策划、陈列形式设计两张皮分而治之的作法。内容设计者从始至终地参与全过程的工作,形式设计者也从专题展筹办的开始便参加进来,两者的沟通,便使形式设计完整表达出手捏戏文作为工艺品的文物价值,和作为以戏剧为主题内容的艺术价值。首先展览的创意策划颇具新意。南京博物院拥有丰富

  • 标签: 展览工作 陈列形式 陈列内容 手捏戏文泥人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