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梦与新时代”这个主题很鲜明,也很重要。研讨会的地点在国家博物馆,体现了国博同志的政治站位、政治定力。目前国博也正在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一个深刻启示和宝贵经验是:中国梦,必须走中国路。走中国路,其要义之一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标签: 中国梦 改革开放 国家博物馆 大型展览 基本路线 政治
  • 简介:"一化"钱(也称"一货"、"一刀"),是燕国晚期铸造使用的方孔钱。因其流通区域小、时间短,加之钱体薄小,品相不佳的较多,因而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多年以来,系统研究"一化"钱的文章和成果不多。本人根据多年对于"一化"钱的收藏与研究实践,重点从钱币学的角度,对此钱予以初步考证。

  • 标签: 钱币学 初步考证 方孔 版别 剪凿钱 明刀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发行的地方货币——中华民国元年的赣省民国银行拾元券。该券长157、宽105毫米,横型,石印,紫、黑双色套印。正面上端中间印有当时江西省军政府都督马毓宝头像,像下有“赣省都督马”字样,像两旁印有。赣省民国银行”六字,中央花纹内印有“拾”,右印“凭票即付”,左印“执此为照”,下端印有横书“中华民国元年吉月吉日”,票的右边印“完粮纳税、一律通行”,左边印“来往兑换,概不折扣”,上端左右两角有“拾”字,下端左右两角有“10”字,

  • 标签: 都督 军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 中央 中华 地方
  • 简介:中国最大的方孔钱洪天福,计光华现存云南会泽铅锌矿的特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80毫米,厚35毫米,重41.5千克,相当于清代库平1112.57两。比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一直径为335毫米,厚8毫米的半枚残片“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大得多,可以说特大型“...

  • 标签: 铅锌矿 孔圆 云南会泽 特大型 金属成份 代币制
  • 简介:普列汉诺夫指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没有地址的信》)。通行中国二千多年的方孔钱,它的造形往往被解释为“天圆地方”,这显然是从理念出发的,因而也未必准确。圆形作为一种造形,早已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以圆形为造形手段,是最易产生和谐效果的,也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最易于

  • 标签: 方孔 造形 天圆地方 币文 旋读 普列汉诺夫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货币中,方孔钱(亦称方孔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方孔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方孔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 标签: 秦始皇 公元前 云南 文字 母钱 北宋
  • 简介:1866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设立造币厂,开始铸造“香港壹”、“香港半圆”银币流通市场。该银币是在中国领土上铸造的最早的机铸银币,而且是最早在币面铸上中文字“”的银币。

  • 标签: “圆” 银币 文字 英国殖民者 流通市场 中国领土
  • 简介:10年前,朋友赠我一张中国通商银行伍纸币(封面),票幅153×81mm,左右及四角花符内均有面值。中间椭圆形镜框内为财神像,像下方两旁注明“凭票兑付”,“通用银元”及“上海”,下缘有“中华民国九年一月十五日印”;背面上缘英文中国通商银行行名,下缘公元纪年1920,中央圆形篆印“中国通商银行”,左右及四角为阿拉伯数字。查阅《中国各省地方银行纸币图录》一书,未见“通商银行”踪迹。读《安徽钱币》2006年第2期雷晴波《浅谈晚清发行的铁路债券》一文,方才得知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并提及清朝督办大臣盛宣怀其人。

  • 标签: 中国通商银行 纸币 《安徽钱币》 阿拉伯数字 中华民国 地方银行
  • 简介:  20世纪50年代的考古调查中,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盆瓦窑遗址发现过三段式纹饰布局筒形罐,口沿下为平行细条附加堆纹,其下是半重环附加堆纹,主体纹饰是平行压划纹.……

  • 标签: 文化初论 西梁文化
  • 简介:1911年11月22日,四川新军响应辛亥革命,驱逐清廷知府钮传善,建立重庆军政府,推举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11月27日,湖北新军石资州起义,杀死清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建立成都军政府,推举蒲殿俊、朱庄澜为正副都督。12月8日,同盟会发动政变,骄逐蒲、朱,另推尹昌衡、罗纶为正副都督。

  • 标签: 军政府 民国初期 四川 银币 辛亥革命 川汉铁路
  • 简介:奉呈一枚民国二十九年伍拾军需公债券(封底),供同好共赏。该券券幅225×208mm,彩色单面,由“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承印。券面上部为一淡蓝色花框,花框由坦克、飞机、弹头及“军需”两字等图文组成。右下方钤一红色税票型印章,章内文字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军需公债伍拾”。

  • 标签: 钱币 军需公债 伍拾圆券 中华民国
  • 简介:1949年4月,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为应付市面之急需,令省造币厂铸“壹”银币。笔者所藏这枚新疆省造币厂壹银币,径39.0mm,重26.7g,传世包浆,面上环“新疆省造币厂铸”7个汉字,中间以双穗环抱“壹”二空心汉字,左右梅花边花,下纪年“民国三十八年”;背珠圈,圈内有阿拉伯数字纪值“1”,圈外上环维吾尔文,下公元纪年“1949”(封三)。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新疆 银币 公元纪年 阿拉伯数字 维吾尔文
  • 简介:《孔庙、国子监图》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国子监辟雍刚建成时绘制的孔庙、国子监图,是研究孔庙、国子监历史的珍贵资料。

  • 标签: 左庙右学 辟雍
  • 简介:本文是作者2007年5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纪念敦煌学一百年(1907—2007年)国际会议”上提交并宣读的论文中译本。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其第二次中亚考察(1906—1908年)过程中,于1907年春、夏两季到甘肃省敦煌县考古。当时,敦煌县农民正在进行抗缴采买粮的运动,敦煌一带又流行瘟疫白喉。斯坦因乘敦煌县局势不稳定之际,利用敦煌县文武官员全力处理官民矛盾、无暇顾及文物保护的机会,在莫高窟与王禄道士秘密交易,骗购大批藏经洞文物。随后,斯坦因又利用敦煌县农民暴动后甘肃西部政局混乱之机,将藏经洞文物运出甘肃,造成敦煌文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外流。

  • 标签: 斯坦因 王圆禄 中国官员 敦煌 莫高窟 藏经洞
  • 简介:带村墓地是近年来周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芮国墓地,年代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到了春秋早期。笔者综合目前已经发表的材料,认为该墓地并未见到西周晚期的遗存,已经发掘和公布的材料,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早阶段;而且仅有南区的带墓道的大墓与芮国相关,从出土遗物来看,北区大墓与芮国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区大墓中,M27组是芮桓公和两位夫人的墓葬,是芮伯万返回芮国之后,其父母芮桓公和芮姜被驱逐到带村一带的结果,M28墓主是芮桓公到达带村之后,新立的下一代国君;而北区发现的大墓性质复杂,与南区大型墓葬关系不明。

  • 标签: 梁带村墓地 年代 性质
  • 简介:额济纳旗砾石沙墓葬,西北距额济纳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31.3公里,东北距绿城遗址1.4公里(图一)。2006年4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额济纳旗额日古哈拉遗址时,对这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清

  • 标签: 墓葬清理 沙梁墓葬 清理简报
  • 简介:1972年夏,本人受宁县文化馆之邀及当时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的指派,协助宁县文化馆对宁县高汉墓进行清理。其后对西峰南佐汉墓、正宁湫头西候郎汉墓、正宁永和龙安东汉墓、正宁罗川武王庄唐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许多文物遭到破坏。例如,西峰彭原宋代砖塔被拆除;肖金宋代砖塔也遭到一定损失。四面栏杆和窗棂被打掉:庆阳普照寺大殿建筑昂嘴被锯掉;正宁罗川赵氏牌坊被涂抹或胡刻乱划。

  • 标签: 东汉墓 宁县 清理 甘肃省博物馆 文化馆 文物
  • 简介:在祖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在陇原大地沟壑纵横的山川里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征程中在巍峨的子午岭腹地中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收藏有《桑园围图》碑刻一块,该碑刻原嵌在南海区西樵镇海舟村河神庙内,毁庙时曾被移作铺路石,故表面曾粘满石灰砂,也受到了一定的磨损。该碑为墨料石质,作长方形,高1.42米,宽0.83米,厚0.07米,右边缘及右下角

  • 标签: 《桑园围全图》 碑刻 马浚泉 邹伯奇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