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12月19日,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欧弗·巴尔-约瑟夫先生,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近东地区农业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以黎凡特地区为中心的近东地区农业起源的研究概况,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如何从采集狩猎者变为农人、以及采集狩猎群体如何与农人共存互动。携手迈入新石器时代提供了相当翔实的资料和解释。

  • 标签: 农业起源 地区农业 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学家 新石器时代
  • 简介:自1979年毛庆沟墓地①发掘始,内蒙古岱海地区的东周墓地研究遂逐渐步入学术视野,随后陆续发掘的饮牛沟墓地②、崞县窑子墓地③、忻州窑子墓地④、小双古城墓地⑤、草号沟⑥及水泉墓地⑦(图一),为深入研究岱海地区东周时期墓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在业已丰富的发掘资料与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岱海地区东周墓地进行更为详尽与全面的考古学分期研究.

  • 标签: 东周时期 分期研究 墓地 海地 学术视野 研究成果
  • 简介:先秦时期中原地区青铜镞出土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形制多样。各种不同类别的镞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在不断地演化。这种演化有鲜明的特征。镞的基本功能是杀伤性,但也有并无锋刃的镞。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文献中有镞有“八矢”的记载,但却没有具体的形制规定,通过考古出土的镞和发现的文字、青铜器上的画面,可以对文献记载提供物证,考证出哪些可能是文献记载的八矢。

  • 标签: 中原地区 先秦 青铜镞
  • 简介: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年代较长,一般已超过正常使用年限,有不同程度的耐久性问题。为了科学规范地保护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通过对6个典型案例的现场检测分析,对这类建筑的耐久性问题和寿命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规律,并提出了针对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碳化寿命计算公式,建议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寿命取锈涨开裂寿命,最后结合案例对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剩余寿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剩余寿命基本在10年以内。因此,迫切需要对这类建筑进行加固修缮。

  • 标签: 民国 钢筋混凝土结构 碳化寿命 锈涨开裂寿命 使用寿命
  • 简介:《京山屈家岭》是一部很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这部发掘专刊的文字及插图不足100页,图版不足60版,而且在1965年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不久就逢“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主持者与报告编写主持者张云鹏先生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过世,后人对这部发掘专刊未作任何的宣扬。然而,这部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却是我国江汉地区、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自然也是张云鹏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奠基之作 考古研究 江汉地区 “文化大革命”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