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与佛教有关的汉代铜镜翟玉莘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馆藏东汉神人画像镜。该镜铜质、呈茶绿色,直径19.9厘米.厚0.6厘米,镜面微鼓,背面中央为半球形钮,连珠钮座,主体纹饰为浅浮雕环绕式神人画像带,以四乳间隔分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四区,乳钉周围饰...

  • 标签: 画像镜 佛教 早期传播 西王母 东王父 莲花
  • 简介:<正>一九六五年三月,我馆在南阳地区物资回收仓库拣选到古铜鼓。该铜鼓系黄铜铸造,鼓面中心有修补痕迹,敲击时声音依然宏亮。现将此铜鼓介绍如下:鼓重16公斤,鼓面直径49厘米,鼓高27厘米。其体形扁矮,分为胴部、胸部、腰部和足部三段。通体呈束腰状。鼓面和胴部相接折处出现小垂檐,径略小于胴部,胴部与腰部间无分界线,腰部靠上起凸棱分腰部为部分。

  • 标签: 南阳地区 博物馆 黄铜铸造 凸棱 铜鼓 南阳市
  • 简介: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唐镜白彦芳周雪松(大同市博物馆)1994年4月,在大同市西北部的陈庄村外,村民施工中发现了件唐代瑞兽葡萄铜镜,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铜镜为圆形,青铜质,直径10.6、厚1.1厘米,兽形钮,镜的周边及中部各有凸棱周,将镜背分为...

  • 标签: 大同市 博物馆 葡萄果实 高浮雕 蔓枝 海兽
  • 简介:山西省博物馆收藏东汉晚期的二铜镜,“周仲车马二神镜”、“龙氏镜”(见图版叁)。铜镜主题纹饰布局采用四分法,其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个新的阶段。周仲车马二神镜:直径21.8、厚1.2厘米。圆形,大圆钮,钮座外有连珠纹圈。四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神人与车马相对。区神人盘坐椭圆形座垫上,背侧均有羽毛向上卷,左右侧为羽人。与此神人相对的为长胡须神人端坐,座垫为长方形,背羽毛下卷,左右侧为羽人。区为六驾马车,均作奔腾状,第二、四、六匹马昂首竖耳,第、三、五匹马回首张望。车作二轮,辐条十四根,车厢为长方形,伞盖户牖俱全。车顶后有天雀,振翅飞翔。车后的斜曲线,示飞驰时扬

  • 标签: 省博物馆 山西 画像镜 三角锯齿 神仙思想 神人
  • 简介:在我国古代建筑装修的结构上,有些极其微小的部件,即各种楔子、木钉、销子及砦。这种小部件体积虽小,常不被世人和研究者注意。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作用却很重要的小木块,与其他部件样,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研究它们,可使我们更进步地了解中国古代装修的构造全貌,对其历史发展、流派形成以及形制分布形成更加明确的概念,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建筑装修 中国 古代 文化内涵 研究者 文物考古
  • 简介:<正>王育成同志《从周金文探讨妇名"称国"规律》文(《江汉考古》1982,1),在探索周金文中妇名称国的规律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但是,文中把曾姬无恤壶定为夫国为妇作器,据夫国称妇人国名,"皆是其生身国名"例,证明曾姬的国姓,却值得商榷.其铭云:佳王廿又六年,圣?之夫人曾姬无恤,望安兹漾陲,蒿间之无(马匹),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三代》12·25·1)"圣?之夫人曾姬无恤",同位语作主语,显然就是作器者.圣?究为何人?论说不

  • 标签: 两周金文 商榷 名称 育成 规律 同位语
  • 简介:<正>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枚重斤八铜权(图1),通高4.2、底径2.9厘米。体呈扁圆形,桥形钮,饼足,环腹由右向左刻铭“官平秤槌(锤)重斤八”九字(图2),足底刻“平”字。实测权重332.4克,

  • 标签: 单位量 东汉 度量衡器 西汉 杆秤 标称值
  • 简介:<正>1986年的上半年和1987年的下半年,湖北省博物馆、郧阳地区博物馆、房县文化馆的考古工作者先后次在房县桃园村发掘43座东周、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出土青铜器、玉饰、银器、陶器300余件。这批墓葬分布在桃园村砖厂取土的小山坡上,

  • 标签: 房县 出土青铜器 考古工作 两汉时期 省博物馆 墓葬
  • 简介:<正>红四方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它们和有关历史文献样,是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就当年红四方军留在四川广元地区的条石刻标语(图、图二)来分析红四方军西渡嘉陵江的原因。红四方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争论的。在些党史资料和党史论著中,有些同志认为,红四方军西渡嘉陵江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结果。于吉楠在《张国焘其人》书(四

  • 标签: 红四方面军 嘉陵江 刻标 条石 中央红军 川陕革命根据地
  • 简介:钱的版别常以“”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小人”、“连山”、“十字”,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而正是多了这么点,就成了种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

  • 标签: 变化情况 “两” 半两钱 丁福保 马定祥 版别
  • 简介: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中国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譬如金银虽自古即有价值,却没有制造金银币,即便铸过货币形状也不是用来作流通工具;真正作流通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到清朝时,大体上仍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间基本上维持一千文兑一的比价,以增减铜钱的重量来配合市场的变化。

  • 标签: 金银币 香港造币厂 上海 铜钱 货币 银两
  • 简介:《钱币博览》2004年第2期中,笔者对“上海壹”的来龙去脉做出了说明。现因蒐集到更多英文资料.于此再做次梳理,同时将随其后出现的“关平壹”纳入.祈使中国泉界对此有更完整的了解.能与国际认知接轨。

  • 标签: “上海壹两” “关平壹两” 古钱币 图案设计 制作背景
  • 简介:由广州市政协、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广州市文化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东省分会、黄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岸退役将领盼统书画展》于近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广东省分会会长叶耀、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京军、广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李哲夫、局长周素勤、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执行会长古今生。

  • 标签: 中国 大陆 台湾省 退役将领 书画展览 广州市
  • 简介:<正>中国烹饪历史悠久。中外学者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在认真研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不足,往往限制着人们的认识。因此,有价值的文物的新发现,就成为学术研究中新的突破的关键。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号墓中出土的全套悬挂着的编钟,以它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优美的音响、精巧的铸艺,轰动了中外。从其铭文来看,镈钟铸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该墓的出土文物中,还有大量青铜、漆木、赤金制造的饮食器具。有些是世界罕见的珍品。其中有件铜器,非常引人注目。它的形制是我们在先秦文物很少见到的种类型。器高21.3厘

  • 标签: 二十年 历史悠久 新发现 文化遗产 出土文物 古代文明
  • 简介:<正>吐鲁番阿斯塔那222号墓出有书写的文书,为《唐垂拱四年(688年)队佐张玄泰牒为通当队队陪事》(以下简称《队陪牒》),为《唐中军左虞候帖为处分解射人事》(以下筛称《解射帖》)。今录《解射帖》如下:

  • 标签: 吐鲁番文书 总管 李靖兵法 中军 官文书 唐代前期
  • 简介:<正>我们的目的和希望山东古国西周时以齐鲁为大。齐鲁而外,小国林立,春秋经传所记为数众多,入战国后则渐为齐、楚吞并,为数日少。《史记·田齐世家》记威王曰:“吾臣有檀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索隐》以为“邾、莒、宋、鲁之比”,仅推测其中四国;《战国策·楚策》记张仪说楚王曰:

  • 标签: 两周金文 山东 考释 铜器 小国 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