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经堂语是一种宗教场所的特殊用语。指的是明清时期,经师们用当时的汉语(“蒙式汉语”)翻译阿拉伯语或波斯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汉语变体。其面貌特征、性质、形成过程与历史上的“汉儿言语”,今天的临夏话、西宁话等西北民族地区接触方言十分相近。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经堂语的译文风格与元、明时期直译体译文风格接近,存在元白话里的“格”标记成分:如方位名词“上”是“位格…‘宾格”等标记形式,介词“打(达)”是离格标记形式等现象,属于蒙古语等语言的“格”范畴。我们认为这是蒙古语在经堂语里的干扰特征。

  • 标签: 经堂语 “格”范畴 蒙式汉语 “上” “打(达)”
  • 简介:在发音模式和发音规则上,甘肃会宁方言与英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在阐述会宁方言语音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会宁方言中的部分发音对会宁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产生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并指出相应的学习方法。

  • 标签: 会宁方言 英语语音 语音迁移现象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原理,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理论支撑.“小石桥”事件所引发的所谓“小众教”现象之所以一度成为梗阻地方政令通达的因素,即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力的具体表现;反之,当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由之决定的社会意识也或迟或早发生相应变化.小石桥现象的发生,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不可颠覆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宗教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民族地区 石桥 武定县 社会意识
  • 简介:本文运用专家主观评估法,对影响金沙江两岸藏区“超载”现象的各类因素进行了量化估算,并结合实地调查中的观察和相关文献中的讨论,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革牧区产权制度,才能有效地缓解“超载”现象?基本结论是:“使用权承包到户”只能解决利益的初始分配问题,并不能自动消除公地悲剧现象;只有“因地治宜”,尊重牧民根据“特定时空”的经验知识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产权制度的改革才可能实现其政策初衷。

  • 标签: 超载 产权制度 经验知识 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