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918年8月,正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同,将其所有书籍、字画和衣物,分赠给朋友和学生,所藏金石封存于西湖西泠印社石壁上,并与其最亲近的弟子丰子恺、刘质平合影留念。19日,到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弘一”,号“演音”。这一天(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势至菩萨的生日。一代风流归逸谈,在当时和现在都使人深感惋惜和不解,人们在研究和探索弘一大师生平时,做出种种猜测和分析,但终未能解开这位旷世奇才出家的谜团,神秘的光环笼罩着他。

  • 标签: 李叔同 夏丐尊 茶花女 音乐 刘质平 断食
  • 简介:一、《酒后》成名凌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兼画家。原名凌瑞棠,华、素华、素心是其笔名。1900年3月25日生于北京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其父凌福彭系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点过翰林,当过京官,喜欢书画,清末民初许多俊彦之士都曾是他家座上宾。凌华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受到诗书画的

  • 标签: 凌叔华 珞珈山 著名女作家 康有为 新文学大系 《现代评论》
  • 简介:乡土作家都具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以乡土文学著称的现代作家先艾,自二十年代始,就以不少的篇章献给了故乡受难的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挣扎着的山民.乡土观念是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挚爱乡土的先艾,在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他的乡土感情便升华为爱国的热诚.一九三六年七月一日,他在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决心与所有的爱国作家一道,'加紧我们

  • 标签: 蹇先艾 现代作家 乡土作家 民族观念 国家观念 文艺工作者
  • 简介:北京师大附中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公立中学之一(原名"五城中学堂"),"五四"后李健吾与先艾入读该校期间,受新文学运动影响,开始尝试进行创作并组织文学社团,奠定了他们后来终生以文学为事业的基础.……

  • 标签: 北京师大附中 李健北京师大 蹇先艾李健
  • 简介:人们常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而我的三王鹤寿更是我心中巍巍长青的大山。三年少有志,十几岁就离家跟党闹革命,为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一辈子。他一生坎坷,6次蹲进国民党的监狱,加上“文化大革命”中又含冤蹲狱多年,小半辈子在监狱中度过,但这一切磨难丝毫没能动摇他的革命斗志。他坦坦荡荡,正义凛然,敢于为正义挺身而出;他铁骨柔情,对朋友重情重义,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建设事业 国民党 监狱 正义 柔情
  • 简介:在建党8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了《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图片史料展》。展品中一件微微泛黄的毛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驻足在毛衣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何衡和林伯渠两位战友握手道别的情景。这件样式极为普通的毛衣,凝结着两位革命老人深厚的战斗情谊,见证了他们艰苦的革命生涯。原来,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有四位革命老人,他们是何衡、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四老"经常聚在一起畅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何衡留在苏区,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三老则随红军主力长征。何衡与林伯渠是同乡又是多年的战友,曾共同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又同在根据地工

  • 标签: 何叔衡 毛衣 徐特立 苏区 革命博物馆 沙坝
  • 简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这段激情满怀的《金缕曲·留别祖国》,正是津门才子李同别离祖国,东渡日本探索人

  • 标签: 李叔同 春柳社 中国留学生 黑奴吁天录 日本 话剧史
  • 简介:伯夷、齐是商末孤竹国的二公子,因互相退让王位而远走,不食周食,最后饿毙首阳山。他们退让国位,体现的是忠于君臣世袭之天伦,忠于天下君臣之大道、忠于父子之人伦。故获“贤人”之美誉,是中华民族之“德源”。现今天下首阳山有五六处之多,且说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伯夷齐经孟津县,最后栖息洛阳首阳山;也有人经过考证最终认定此首阳山应在永济县境内。而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户部主事杨恩就此事撰文进行论证,考证首阳山就在甘肃渭源境内,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渭源县莲峰乡莲峰山五台下。

  • 标签: 首阳山 伯夷 中华民族 孤竹国 孟津县 渭源县
  • 简介:同是中国近代罕见的文艺通才,其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金石、诗词诸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道。他在39岁时出家为僧,摒弃俗世诸艺,精研律学,一变而为享誉近世的律宗高僧,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弘一大师。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正是李同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俗世还是出家后,李同皆以处世严谨而著称,故时人或以为他是个寡情之人,甚至闹出不少的笑话。其实李同不仅重情,而且重义,是那种典型的古道热肠之人。其与刘质平之间的师生情,足以说明这一点。1912年秋,李同应经子渊之邀,到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两科教席。图画和音乐在当时学校本是不受重视的课程,但由于李同的才

  • 标签: 李叔同 刘质平 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 师生情谊 中国近代
  • 简介:你们是登载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料的唯一专刊,对现代音乐史中的音乐文学“小疑问”,也必会感兴趣吧?那是90年代中期,我与爷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时,当主题曲《送别》唱起李同先生填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 标签: 《送别》 李叔同 音乐文学 音乐史 中国音乐 现代文化
  • 简介:《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19日发表了刘社刚先生《兽盨铭文及相关问题》一文。后程燕博士著《兽盨新释》(《古文字研究》第25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一文以作补释。二文对个别文字的分析仍有问题。今撰小文,以作补充。铭文'用(?)(稻)(?)需(糯)(?)(梁)',乃金文习语。其中,(?)(下以A代替),二文均隶定为(?),释为燋。伯公父(?)有(?)、(?)(以A1代替)字(见《金文编》第508页),《金文编》将之分析为'从米隹',径释为《说文》所收之'燋'字,可从。伯公父辞例作'用盛A1

  • 标签: 兽叔 叔盨 盨铭文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历史教育有悠久的传统和重大的意义。《国语·楚语上》所记春秋中期楚国大夫申时论傅太子之道,是目前所见历史文献中较早和较明确的关于历史教育的论述。申时所提出的九种历史文献及其教育作用,包含广泛的内容和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三国吴人韦昭《国语解》和相关补注文本,以及先秦文献进行考察,确认申时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教育论者之一,并对其深刻的历史教育理念做出探析。

  • 标签: 《国语》 春秋 申叔时 历史教育
  • 简介:《史记.晋世家》所记载的唐虞至晋武公年代事蹟简略,学者利用其研究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历史与考古,存在诸多的疑问与分歧。事实上,《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唐虞至晋武公的年代事蹟有许多错误与疏漏。《史记》所依据的年表资料是战国、汉代传世史料,存在传抄讹误与记载不明,不是源自晋史,可靠程度低於古本《竹书纪年》。所以,我们利用金文、古本《竹书纪年》、清华筒《系年》等予以考正与补充。

  • 标签: 《史记·晋世家》 金文 古本《竹书纪年》 清华简《系年》
  • 简介:南朝陈国柳敬言墓志(以下简称柳志)原为洛阳存古阁藏品。洛阳市孟津县杨凹村出土,出土时间不详。1998年从洛阳都城博物馆调拨洛阳古代艺术馆。志青石质,四刹无纹饰,高24厘米,宽25厘米,志文24行,满行25字,全文583字,楷书。无盖亦无撰文、书丹及刊刻者署名。

  • 标签: 墓志 洛阳 都城 出土 纹饰 南朝
  • 简介:为川西和平解放作过贡献的杨明、罗广文这一对连襟兄弟,他们的妻子都是清末曾任云南腾冲知府的浙江杭县人叶筱庵的女儿。杨明毕业于四川国学院(四川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曾任成都联中语文教师,重庆女师教员、校长,四川法政、美术专科学院教授,西康建省委员会秘书长,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青年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一生都在为争取民主奔走。

  • 标签: 和平解放 川西 国民政府行政院 四川大学 语文教师 专科学院
  • 简介:《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刊有《征集吕湘先生书信启事》:'我们正在编纂一部《吕湘书信集》。为此,我们征得吕湘先生同意,在本刊刊登启事,向同志们征集半个多世纪以来吕湘先生所写的各种内容的书信。诚恳希望保存这些书信的同志们鼎力相助,惠寄原件或影印件均所欢迎。'但一直未见《吕湘书信集》问世。

  • 标签: 吕叔湘 叶圣陶 出版社 《新文学史料》 书信集 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