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近两年来,中越边境贸易发展迅猛.1988年越南边民进入广西7个县市贸易点经商互市买卖人数已达75万多人次.比五十年代最高年,还超出25万人.中越成交额据不完全统计1988、1989年每年已近亿元,其中凭祥市则占5000多万元.可是,1990年4月以来,情况有所变化,进入贸易点人数渐少,商品交换日益萧条.为了使今后中越边贸更好地恢复健康发展起来,促进我边贸生产建设大发展,民族经济大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发展边境贸易,繁荣民族经济

  • 标签: 中越边境贸易 大力发展 稳定政策 民族经济 人民生活 健康发展
  • 简介:<正>金秀瑶族自治县总面积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下辖十一个乡镇,1990年底总人口139475人,其中瑶族47644人(占总人口34.16%),壮族57827人,汉族33939人,其他民族65人。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很关。心金秀县的经济发展,曾经托付学生董纪兴同志(广西社会科学院特约副研究员)调查大瑶山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完成费老托付的任务,在董纪兴同志的指导下,我校特组成17人的“大瑶山社会经济考察组”,自4月11日开始,历时8天,深入金秀20个县直单位、1个乡、2个村公所,通过座谈,访问以及查看文献资料等途径,重点就改革开放以来金秀民族贸易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本次考察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民族贸易 大瑶山 金秀县 供销社系统 1990年 现状调查
  • 简介:台湾原本没有贵重的物产足以吸引外国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者的注意。1861年《天津条约》议定九口通商,淡水是其中的一个港口。最初选择淡水开港的原因不明,事后却证明,茶是淡水开港后最亮眼的出口产品,台湾于是登上现代国际贸易的舞台,这也造就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因为台湾取得这种成就,引来日本人的觊觎,而有乙未割台之惨事。茶如何与台湾人民的祸和福相连,是本文的重点。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把眼光放大到近代世界贸易史上,如此才能看出相关的各种联系。本文首先说明英美人民如何喜欢上喝茶,再谈英国人如何找茶,再谈台湾的洋行和茶叶外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乌龙茶、包种茶和红茶各自代表不同的政体、政商关系及营销策略和管道。

  • 标签: 工业革命 乌龙茶 包种茶 红茶
  • 简介:近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旅游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以1998年为例,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343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同期GDP的4.3%、第三产业增值的13.2%。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把旅游业定为支柱产业,广州自1996年起,大力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后,跨入新世纪,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市 旅游工艺品 贸易发展 中国 广东
  • 简介: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官鲁、浙、豫、赣、两广、云贵,为清代名臣和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以文长于后世,所著述“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义,巨细无所不包。”其主编《广东通志)为研究广东的3大通志之一。作为清代名臣,阮元又为所任职的地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拟就其在任两广总督期间(1817—1826)与英商就鸦片贸易问题所作的贡献作一论述,以就学于史学界。

  • 标签: 鸦片贸易 东印度公司 海盗商人 清政府 清代名臣 澳门
  • 简介:<正>蒙古游牧社会,从理论上讲是能够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明代,蒙古人的确达不到自给自足,总是需要一些诸如谷物、豆类等食物,以及他们自己不能生产或至少是非常缺乏的各种手工业品,尤其是纺织品和家庭生活用具。他们无论是通过贸易还是越境抢掠,始终试图从汉地得到这些东西。明朝官方认为,汉地无求于蒙古,与蒙古贸易无益于汉地,如果说允许蒙古与明贸易,

  • 标签: 蒙古人 蒙古贵族 明朝 明政府 马市 汉蒙贸易
  • 简介:<正>苦力贸易是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中国向外掳掠劳动力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资本主义各国对近代中国侵略和奴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给近代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南沿海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当时的澳门,则是这种贸易的罪恶渊薮。澳门,自1557年被葡萄牙人以租借的形式窃据之后,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便利用

  • 标签: 西方殖民主义 葡萄牙殖民者 西方殖民者 资本主义 葡萄牙人 奴隶贸易
  • 简介:<正>在我国,居住在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同居住在西南、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中茶马贸易又是汉藏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汉藏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前后相沿数百年,成为汉藏民族维持友好关系的重要纽带,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上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茶马贸易 茶叶 吐蕃 茶马互市 汉藏民族 宋朝
  • 简介:有明一代,伴随明蒙双方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蒙汉互市贸易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中以市场的增减变化最为典型,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本文分明代蒙汉互市贸易初期、曲折发展期、繁荣期、衰落期四个阶段,对贸易市口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梳理,涉及市口的设置时间,具体位置,设置原因,发展演变等内容。

  • 标签: 互市贸易 发展演变 明代 政治经济关系 阶段性发展 设置时间
  • 简介:宋代的西北蕃市是民族民间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从北宋政府对蕃市采取既较为自由和明智,又有所控制和干预的政策,分析了西北蕃市的特点,以及蕃市的分布、蕃市的贸易状况和蕃商在西北边区民族贸易中的中介作用

  • 标签: 西北蕃市 民族民间贸易 蕃商
  • 简介:文章以贸易通道为视角,透视了清代中越贸易通道的路径、特点、效用及通道的开辟对当时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和越南经济的影响.

  • 标签: 清朝 中国 越南 贸易 通道
  • 简介:18世纪,法国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面的竞争,两国在广州的敌对状态正是其在欧洲、北美和印度爆发的一系列冲突的延续。在并不安顺的通商环境下,双方亦敌亦友,既为了商业及外交上的利益你争我夺,又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不测危机而相引为援。

  • 标签: 法国 广州贸易 18世纪 英法关系
  • 简介:保安人早年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少量的牧业;有的人家自养少量的山羊、牛、驴等牲畜,生产水平十分低下。保安族的社会劳动分工妇女劳动强度高于男子,她们除承担家务杂活外,在农事中,诸如挖肥送肥、下种拔草、收割打碾以及灌地等无不参加,全年农活的百分之七八十要由妇女来承担。而男子们在农活中一般只参加春播、秋收、打碾等农事,其余时间进行副业(打柴等)、商业或小手工业活动。据说,早年在保安城内有各种手工业匠人,这些匠人中除少部分汉人外,主要是保安人。

  • 标签: 手工业 商业贸易 副业 分工 牧业 保安族
  • 简介:<正>清代康熙中,陕甘官营茶马市受到四川商茶体制冲击,藏汉贸易中心南移,形成打箭炉与松潘两大贸易中心,将藏汉边茶贸易推向了历史高峰。边茶贸易是清政府推行民族羁縻政策的重要政治经济手段。通过发展边茶贸易,清政府有效地加强了对康藏边疆地区各土司的抚治,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从而巩固了西南边防。边茶贸易以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政权干预,加深了民族经济的依附性;加以乾嘉以后封建茶政腐败,边茶流通体制僵化,经营方式保守落后等原因,导致以边茶为主体的藏汉贸易一度中衰,进而为印茶涌入藏区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对处理汉藏民族关系以及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将不无镜考的意义。

  • 标签: 藏汉 打箭炉 清政府 贸易中心 流通体制 民族地区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西藏地区自吐蕃时期以来与尼泊尔的交往,侧重分析了两者在清朝及至当代的经济贸易。指出尼泊尔在穿越喜马拉雅的垄断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80年代。其后直至近代,尼泊尔作为西藏地方与印度等国贸易的中介地位日渐衰落。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1956年《中尼协定》签订后,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贸易有序恢复并日益发展

  • 标签: 西藏 尼泊尔 贸易
  • 简介:尼泊尔是中国西藏南缘的一个小国,因与中国西藏接壤,同处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域的相近性使其具有了文化上的共性。因此,自古两地便有了频繁的来往。自7世纪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为妃,并为其随行带人的释迦牟尼像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始,由于共同的信仰使尼泊尔与西藏在宗教方面的往来不断。

  • 标签: 尼泊尔 西藏 贸易 清代 松赞干布 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