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唐代道世編纂的《法苑珠林》是一部具有佛教百科全書性質的類書,它包羅廣泛,收録的資料不僅有衆多的佛教文獻,而且有大量的外典俗書,是當今研究佛教文化的學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筆者近年校讀是書,每每受益於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的《法苑珠林校注》1的啟發。但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説:"標點古書也是一件相當費勁的工作,並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輕而易舉。"

  • 标签: 法苑珠林 念佛三昧
  • 简介:明代"三元宰辅"辂的礼祀观念与信仰立场,可谓当时江南儒家士大夫的典型:职在庙堂则坚决维护儒学思想及其礼法体系的正统地位,斥佛老之教为"邪道""异端";退居乡野却与僧道关系密切,似乎能包容、接纳甚至主动亲近佛老之教。本文从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信仰现象入手,将辂的礼祀观念置于"庙堂—乡野""官—绅"的身份退阶模式中进行考察与分析,力图揭示此类"前后不一致"的儒者知识精英在信仰观念上的内在转变及其"一以贯之"的、不变的人文教化价值立场——儒家"礼"的根本精神在适应具体的地方信仰环境中得以维持与实现。

  • 标签: 商辂 明代 江南士大夫 信仰
  • 简介:18、19世纪,作为整体符号体系的儒家世界开始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冲击,一种普世主义的帝国宇宙观逐渐动摇,并试图在作为他者的西方面前寻求一个相对化的自我定位。各路知识分子在亦敌亦友的西方参照下,整合国内分化的各种势力,加入到西方所建构的国家秩序与话语体系中来。建国以后,如何在新生政权的意识形态框架下处理少数民族他者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这一时期的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基本确立了中国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框架。在西方社会的冲击下,建国以前的汉民族想象与建构是一种自我寻找与定义,而建国以后的汉民族书写却依赖于对少数民族他者的分类,进而体现主体汉民族的现代性与同质性。90年代以来,随着少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建构策略在"作为自我的他者"和"作为他者的自我"的双重影响下不断遭遇实践与理论困境。这一历史生成的学术困境——即将中国作为一个符合国际格局的民族国家进行表述,还是将其作为一个超民族、超国家、超社会的体系进行书写——需要在长时段的历史事实与知识脉络中寻找出路。

  • 标签: 汉民族 少数民族 西方 他者 制造自我
  • 简介: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彰显出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已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力。通过分析江苏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现状,提出江苏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 标签: 江苏制造业 互联网 融合 路径
  • 简介: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振兴陕西钢铁产业而组建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11年12月重组加入陕煤集团,综合产能为1000万吨钢,2017年钢产量达到1024万吨、位列全国第21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精品建材生产基地。

  • 标签: 钢铁材料 中国西部 服务商 竞争力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