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谈判桌前的热烈“文斗”我的外交生涯是从参加边界谈判开始的。在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的六年中,我不仅直接体验到了政治谈判斗争的复杂性,也有机会接触了解当时中苏两国的一些关系现实.同时还交了不少苏联朋友。

  • 标签: 外交生涯 非正式 边界谈判 政治谈判 直接体验 代表团
  • 简介: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而在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者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文从外交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国民政府在“道义外交”实施前所面临的外交困境以及国民政府为改变中日外交状况而实施“道义外交”的策略思路;对日本外务部门和关东军对“道义外交”的不同回应也进行了分析;对国民政府由于“道义外交”开展而面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两方面压力的状况作了描述。指出,从外交策略上看,不能排除它是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调整,而不能将其完全视为本质性的卖国外交政策和策略。但是,它的实施和失败,既使国民政府的外交重新陷于了被动,也使国民政府的民族代表性遭到质疑。

  • 标签: 国民政府 日本 外交关系 “道义外交”
  • 简介:5月26日,《巴中市志》评议工作会召开。巴中市市县(区)志评议委员会成员、《巴中市志》参编人员和巴中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巴中市志》的编纂工作,自2001年启动,到2010年4月完成总纂稿,历经10年。该志记录了巴中1912年至2000年间,巴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演变。着重记述了1993年巴中地区成立以来,巴中社会的巨大变化。这是巴中市的第一部市志,是巴中市第二轮修志工作中的重要成果。

  • 标签: 《巴中市志》 评议会 2001年 2010年 评议工作 干部职工
  • 简介:郑和在1450年至1443年的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中国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曾经说,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也算是开放的;江泽民也指出,

  • 标签: 郑和 外交思想 明朝 经济贸易 宗教
  • 简介:在自信、包容、大气磅礴的唐代对外交往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有作为的外交使臣。他们有的“宣国风于殊俗,谕大化于异域”(《大唐西域记赞》),传播唐文明,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使者;有的穿梭于周边或两国之间,调停纷争,斡旋关系,充当着“和平”的使者。本文所论及的便是一位在唐代中国与新罗友好交往

  • 标签: 唐代 外交使臣 归崇敬 水平 人格精神
  • 简介: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迫于人民的民主要求,妄称战后实行宪政,还政于民。并在其统辖区内,成立临时参议会。1946年4月,南京市临时参议会成立,参议员人选均由行政院任命。越年又组成所谓民选的第一届市参议会。我个人参加该会活动达两年零四个月,兹就回忆所及,提供片断史料,尤侧重该会内部的派系斗争。

  • 标签: 参议会 派系斗争 南京市 参议员 同乡会 张简斋
  • 简介:傲慢与偏见1675年3月,俄国沙皇派尼古拉使团来华。觐见康熙帝时,清朝的礼仪官按惯例要求尼古拉行三叩九拜之礼,尼古拉大摇其头,他的理由很充分:在俄罗斯他只在上帝面前跪倒双膝,即便对沙皇也只行单膝跪地的吻手礼。礼仪官们懵了,如此失礼之事前所未有,大家好话说尽,哄了尼古拉半天,有个官员还差点儿给他跪下。

  • 标签: 礼仪 清朝 外交 尼古拉 康熙帝 俄罗斯
  • 简介: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策略中,有人把"烤鸭外交"和"乒乓外交"、"茅台外交"一起称为他的"三大外交策略"。他的"烤鸭外交"的经典之作就是当年他曾专门用烤鸭宴请秘密访华的基辛格一行。照片中,他还亲自选了片好的鸭肉夹给基辛格。

  • 标签: 基辛格 北京烤鸭 叶剑英 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 茅台酒
  • 简介:如何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每个年鉴编辑部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年鉴编纂出版的流程来讲.一般要控制好三个环节.即资料收集供稿环节、编辑加工环节和审校出版环节。如果这三个环节的质量关都把握好的话.这本年鉴的质量应该不会差。这三个环节相辅相成.资料收集供稿环节是基础.处于年鉴编纂出版的初期阶段:

  • 标签: 年鉴编纂质量 评议会 年鉴编纂出版 资料收集 出版环节 编辑加工
  • 简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曾饬各省都督将清末各省所设谘议局改组为“临时省议会”,作为正式议会成立之前的过渡性机构。川省谘议局中的多数议员进入临时省议会。1912年7月1日,四川省临时省议会在成都成立。议长骆成骧,副议长胡骏、邓孝可,秘书长姚弼宪。议员共289人。会址设成都纯化街原谘议局旧址。临时省议会于是年11月17日议决通过了《四川省临时省议会法》。该法共九章三十九条,基本体现了资产阶级议会的性和特征。第一章《总纲》规定:省议会为本省最高立法机关;《权限》第六条规定:省议会议决事件由都督府公布施行。第八条规定:省议会对于都督认为违法时。得以全体议员3/4以上出席,2/3以上决议,向中央政府弹劾之。

  • 标签: 省议会 四川军阀混战 孙中山 袁世凯 副议长 国民党
  • 简介:政治现代化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进程中的主线之一,议会制度的建立则是政治现代化的集中表现。以往有关中国近代议会制度史的研究,学者或是从制度的层面论及议会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刘伟:《民国初年知识分子对议会政治的反思与建构》,《史学月刊》2005年第1期;孔玲:《略论民国时期的贵州省级民意机关》,《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许友书:《1912~1927年四川省议会述略》,《文史杂志》1997年第1期),或是侧重探究作为民意机构的谘议局与地方官长的关系(沈晓敏:《清末浙江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徐继平:《清末东三省谘议局与地方公署关系初探》,《历史教学》2000年第8期),很少将其放到地方社会历史中加以论述,因而难以深入揭示国家政权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实际上,对于地方社会各利益集团来说,无论是清末各地成立的谘议局,还是民初各省的省议会,都可视为一种新的、具有合法性的权力资源。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国初期江西省议会的考察,揭示其与地方政治派系的内在历史联系。

  • 标签: 民国初期 省议会 江西 政治现代化 《近代史研究》 清末民初
  • 简介:1707年,苏格兰议会被解散,与英格兰议会合并为大不列颠议会,两个王国也从此合并为一个主权国家——大不列颠联合王国。1707年英苏合并事件是苏格兰历史上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民族主义者和联合主义者对此争论不休。1707年英苏合并主要是由1688年光荣革命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可被视为光荣革命的延续和深化。合并事件对苏格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苏格兰人形成了对苏格兰民族和对不列颠国家的双重认同感。

  • 标签: 苏格兰议会 英苏 苏格兰人 詹姆斯党 联合派 长老会
  • 简介:外交史》(DiplomaticHistory)是美国对外关系史学家协会(theSocietyforHistoriansofAmericanForeignRelations)创办的刊物。学会成立于1967年,是美国唯一一个以研究美国外交史和对外关系为中心的学术机构。1977年创刊的(《外交史》也因此成为研究美国外交史、对外关系以及国家安全的学术阵地。

  • 标签: 美国外交史 简介 对外关系 学术机构 国家安全 史学家
  • 简介:明代我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接触比较频繁。因此,外交史料此时也相应地多了起来,出现了记周边各国地理、风光、民俗、人情等方面的书籍:有的是游记、访问录,有的是域外人物、外国情况介绍等等。由此又使得中国对世界各国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关系进一步密切,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起

  • 标签: 周边国家 外交政策 对外交往 世界各国 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 简介:<正>游子情结陈友仁,又名尤金·陈,祖籍广东兴梅。1878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父亲陈阿金年轻时曾跟随太平军作战,终因战伤失去了一条下肢回到家乡。陈阿金在老家走投无路,与同乡一起逃往拉美加勒比海一个多火山的岛

  • 标签: 陈友仁 孙中山 革命外交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宋庆龄
  • 简介:民国初年,面对议会政治的失败,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大致表现出三种路向:第一是认为中西社会条件不同,代议制不适合中国;第二种主张用普选制、职业团体选举来改造代议制;第三种要用直接民权取代代议制.但民初政治发展的实际走向是从移植西方代议制转向由集权走向宪政的曲折道路.

  • 标签: 民初 议会政治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一个从"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的大转变.促使这种大转变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其中国际因素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归纳与研究,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外交战略 和平外交 革命外交 世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