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里,莲花被赋予了一种高贵的品格,素有“君子之花”的美誉;人们一提起莲花,自然会想到“出于污泥而不染”这句脍炙人口的赞语。一般认为,莲花这一文化内涵源于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著名散文《爱莲说》。其文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也!这里姑且先不论《爱莲说》原本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与前代咏莲作品相比,其立意不可谓不高,其观察不可谓不奇,辅以生动凝炼的笔触,无怪乎流传千古。但是这高超的立意和脱俗不

  • 标签: 《爱莲说》 流传千古 香远益清 李唐 莲华 大正藏
  • 简介:黔环处皆山,无山无洞,无洞不奇,雅好名胜者,靡不以黔中无佳山水,而唯洞是求。去岁,军次安顺,闻任使志清谈,凡洞无充足阳光,清洁流水,及干燥路径者,不为上选。余素有烟霞癖,每遇有足称之胜,虽冒酷暑,犯霜露,无不以浏览为快。去夏,奉命绥靖黔西。公余,辄驾轻车,策怒马,踪迹所至,石穴为穷。得证任使之言,确有至理,而真能具此三者之佳洞,迄不多觏。

  • 标签: 清谈 山水 踪迹 阳光 名胜
  • 简介:暮春三月,随友人游普定莲花洞。洞在离地百尺的山腰。洞口仅容一人,且洞低矮,“莲花古洞”四字竖额,伸手就可触及。但一跨人这个狭隘的孔穴,脚下便豁然一座巍峨的穹庐。踏过一道石梁,步下几级环绕石梯,便置身这所鬼斧神工的殿堂。数十丈高的洞顶,岩破一隙,泻进天光如瀑,映照出嵯蚜参差的石柱石笋。由于有阳光空气,岩石上蔓生着茂密的蕨类植物,苍翠古绿,为密封的溶洞所未有。洞身又分出两个大穴,逶迤隐入神秘的黯黑之中。

  • 标签: 入神 映照 神秘 阳光 石柱 狭隘
  • 简介:〔一〕“莲花”———澳门人的“吉祥之花”,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图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特区区徽的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文“MACAU”(澳门)字样。图案含意深远:五星象征国家统一、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人的“吉祥之花”,既与澳门旧称“莲岛”、“莲花茎”以及其“莲花”、“莲峰庙”等等相关,又寓意澳门未来的兴旺发展,三个花瓣表示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个附属岛屿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二〕澳门在历史

  • 标签: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未来 林则徐 莲花山 区徽 葡萄牙文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自古以来,壮族先民就聚居在今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祖国西南一带,他们勤劳、勇敢、朴实,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众多奇迹,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人类多彩的文化宝库。其中,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绝佳之笔。

  • 标签: 花山岩画 传播研究 人类文明史 西宁 民族文化 历史进程
  • 简介:1940年春,国民党一九七师侯为(山西介休侯家庄人)营长率领一支美式装备的加强营,由河南的阕乡县渡过黄河来到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的南张村。次日他又率部由南张村移驻三面环沟的军事要地胡营村,在那里修炮楼(碉堡)、炮台、筑工事,决心有力地打击和消灭日本侵略者。

  • 标签: 莲花池 1940年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国民党
  • 简介:7月15日下午,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宣布,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9项世界文化遗产。这标志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的花山岩画申遗项目,实现了广西和壮族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遗产的空白。

  • 标签: 英语 阅读 理解 世界文化遗产
  • 简介:<正>广西宁明花山崖画的主题研究,是崖画研究的核心;不同的理解,必然会使崖画的一系列研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对崖画的评价,曾提出了下述数种看法:一说是反映原始社会时期的狩猎图;二说是反映祭水神的原始祭祀图;三说是反映古代壮族先民反抗斗争的誓师图;四说是反映古代战争胜利的凯旋图;五说是从绘画向象形文字过渡的语言符号(即原始文字)。五种观点,虽各持有故,一时难得统一,但也揭示了数十年来对崖画的研究,正在不断

  • 标签: 壮族先民 花山崖画 花山崖壁画 五十年代 祖先崇拜 原始信仰
  • 简介: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阐述了莲花纹样在高句丽建筑装饰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并探求高句丽人在建筑中广泛使用莲纹的原因。

  • 标签: 高句丽 建筑装饰 莲花纹饰
  • 简介:好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赵海洲也许是读了河南汲县出土的“穆天子传”竹简文,常常神游于西王母宴饮西周穆天子的瑶池,也许是咏过李商隐的名诗:“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引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而向往着阿母倚窗开的“瑶池”。瑶池在哪里?有人说:...

  • 标签: 雪莲花 西王母 中年妇女 《本草纲目拾遗》 冰山 穆天子传
  • 简介:“蚂[虫另]节”是与花山岩画联系最为紧密、最具可比性的活态文化事象,作为壮族稻作文明核心载体、精神内核和动力表征的“蛙”即为二者核心的文化关联,生境、族群、文化表现、蛙崇拜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与相通表明二者都是那文化圈内大河生境基础上以壮族为主体的稻作文化的表征,蕴含着丰富的稻作文化内涵,它们分别以图像形态和节庆仪式形态向蛙神表达祭祀和敬仰,体现了壮族蛙崇拜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壮族人民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活模式和生态观念。

  • 标签: 花山岩画 大河流域 稻作文化 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