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汉代墓葬在中国现今出土的历代墓葬中保存较为完好,是我们研究古人世界观及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汉都城西安和洛阳为主要研究对象,总体考察了中国古代墓葬的特点,分析了汉代墓葬形制的演变,总结了墓葬形制与汉代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汉代人对宇宙万物及生老病死的认知。

  • 标签: 汉代 墓葬形制 生死观
  • 简介:《敦煌本文选注》的断代上限可划至武德三年到七年之间,下限可划至贞观年间,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注本;《敦煌本文选注》多有常识性错误、体例随意,应属於大众知识份子的普及性注本;以《敦煌本文选注》为起点的佚名注综合研究有助於解决佚名注的研究争议,重绘唐代的选学图景;《敦煌本文选注》可以证明:一,在俄藏敦煌φ242号《文选注》的断代问题上,“撮钞”说可能难以成立;二,俄藏敦煌φ9242号《文选注》不是曹宪的《文选音义》,而是大众知识份子的普及性注本;三,《文选钞》的着者可能不是公孙罗;四,唐代的选学发展应由精英+经典和大众+普及这两部分交互发展而成。

  • 标签: 佚名《文选》注 《敦煌本文选注》 综合研究
  • 简介:尹湾汉墓简牍自出土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涉及文本,某些篇章、词语考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 标签: 尹湾汉墓简牍 研究 综述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戴卫红的《北魏考课制度研究》(以下简称戴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付梓面世,是系统研究北魏考课制度的第一部专著,得到了朱大渭、陈琳国、李凭诸位先生高度评价。戴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前言主要是北魏考课制度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和考课制度的源流及演变。

  • 标签: 考课制度 制度研究 北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评介
  • 简介: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兼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兼官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兼官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兼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 标签: 宋代 吏部尚书 兼官 经筵官 修史官
  • 简介:族际通婚是指由分属两个民族的个体缔结而成的婚姻婚。本文尝试概述对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及人口学等领域有关族际通婚的研究状况,梳理族际通婚的总体情况、原因与机制、通婚后果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梳理结果显示,近十几年,学界对当代中国的族际通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不论在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上,还是民族志个案的挖掘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族际通婚 通婚状况 研究概述
  • 简介:“向下看”作为对传统“向上看”史学研究的一种调拨,其兴起是近年来史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新方法与新理念。具体运用到票据研究上,“向下看”要求深入挖掘底层票据史料,自下而上看社会看历史看经济现象,力图发现社会历史更加丰富和玲珑的内涵与色彩,从而对社会与历史问题有个更加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 标签: “向下看” 票据 研究 视角
  • 简介:保守主义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同的是保守主义研究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保守主义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脉络中保守主义的形成时间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比较合理的说法,同时,学界还研究了中国近现代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近现代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激进主义、民族主义等其他思潮之间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何正确评价保守主义则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 标签: 保守主义 思潮 述评
  • 简介:国家级传统村落王家迪坐落在鹤壁西北部山区。村落的选址遵循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传统择地理念。本文从王家迪人居环境体系展开研究,通过对村庄的空间组织、实体构建,以及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形态的梳理,展现了长期农耕文明中人们由生活实践而形成的生存智慧成果。王家迪与环境和谐相融,在时光的历久琢磨下,显露着晶莹迷人的色彩。

  • 标签: 传统村落 环境体系 空间组织
  • 简介:随着文学研究事业的深入,地域文学研究逐渐兴起,成为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李惠玲博士《清代岭西词人群研究》是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新收获,清代词学史研究的新收获。

  • 标签: 清代 人群 地域文学研究 文学史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
  • 简介:中国学界研究高句丽佛教寺庙建筑的成果相对较少,对此关注和研究较多的反而是以韩国为主的国外学者,与研究高句丽佛教建筑情况不同,国内研究渤海佛教寺庙建筑的成果颇丰,但多以考古学为主体,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高句丽和渤海佛教建筑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两个政权下的佛教建筑同属于佛教建筑模式下的建筑构造体系;第二,两个政权由不同民族建立,因此在佛教建筑风格上又表现出了各自的特有性;第三,因两个政权是在同一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前后发展顺序,所以后继者势必对前代技术和风格有一定的继承性;第四,因同为中原王朝宗藩体系下的地方政权,所以都不可避免有着向中原王朝学习的过程,表现在佛教建筑上都受同时期中原佛教建筑模式的影响。

  • 标签: 高句丽 渤海 佛教 建筑
  • 简介:有清一代,所举“博学鸿词”者凡有两次:一为康熙十八年己未“博学鸿儒科”,一为乾隆元年丙辰“博学鸿词科”。学术界目前对康熙己未科的研究较为重视,对乾隆丙辰科的研究则少有涉及。本文旨在探讨丙辰科在开科、遴选、任用等环节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康熙己未科与乾隆丙辰科之异同进行比较。

  • 标签: 博学鸿词科 制举 遴选
  • 简介:出土的简牍帛书材料中,包含了很多涉及医学的类容,除了马王堆古医书,武威汉代医简等这样大宗的外,还有很多涉及医学的只言片语散布在众多的简牍当中。对马王堆古医书,武威汉代医简等大宗医书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但是对其它散见涉及医学的简牍却重视不够,我们也应该要重视这部分材料,对其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楚简 秦简 汉简 散见涉医简 研究综述
  • 简介:近代以来,枪支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川西北游牧进程中,枪支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自然和普遍的现象。而随着游牧活动的式微和结束,枪支问题也就凸显与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枪支从生产工具向征战武器拓展,又从生产和征战中隐身于民间成为影响现实社会安定的隐患,这都对当今社会安全提出了严峻课题,需要严谨的诠释解读。

  • 标签: 近代川西北 枪支 调查
  • 简介: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 标签: 壮族 壮学 生态研究 民族生态学
  • 简介:长城作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建筑,中国历史上共有大小十九个封建王朝为了各种防范目的,先后修建了不同走向以及不同长度的长城。中国国内的长城的研究自明末至今已经有长达三百多年历史,在此时期中出现了三次研究高潮,分别落在明末清初、民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后这三个历史阶段。本文将着重对明末以来三百多年的长城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并总结,进而对未来的长城研究进行展望。

  • 标签: 长城研究 现状 回顾 展望
  • 简介:《箕雅》是朝鲜汉诗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朝鲜时期的汉诗占绝大篇幅。通过对朝鲜时期汉诗用韵情况与《东国正韵》及《洪武正韵》韵部的比较来看,汉诗用韵与两部韵书的相合率均较高,且《东国正韵》与《洪武正韵》的韵部大部分对应严格。说明一方面《东国正韵》的编纂参考了《洪武正韵》,另一方面朝鲜诗人作诗用韵有的依据《东国正韵》,有的遵循《洪武正韵》。

  • 标签: 朝鲜汉诗 用韵 《东国正韵》 《洪武正韵》
  • 简介:《廿二史劄记》是清代史学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巨作。后人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集中体现在:整体校正工作已取得突破性、阶段性进展;史学评论特色被广泛关注;考据、比较、归纳的治史方法被高度评价;经世致用思想被普遍肯定。目前,对《廿二史劄记》的研究已日益成熟。

  • 标签: 《廿二史劄记》赵翼 校正 史学评论 治史方法 经世致用思想
  • 简介:美国外交史是美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外交史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外交史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的衰落之后,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转变。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外交史研究最近30年来的进展,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主要作者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国内学者和读者更详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

  • 标签: 美国外交史 意识形态 文化转向 跨国转向 文献述评
  • 简介:黄斌卿为南明弘光、隆武时期控制舟山的将领,以往史书、学界对其评价颇为负面,多认为其行为无异于割据一方的军阀。然而,黄斌卿在南明朝廷实际为诸朝廷中所谓"清流",如东林党、复社成员、阁员等重臣所仰赖的水师将领,而原因或许即出在其军籍的背景与交友关系。本文拟透过黄斌卿的生平事迹重新省视在明清鼎革之际这一位举足轻重的将领。

  • 标签: 南明 明清鼎革 复社 军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