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1931年4月,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更名为《家》,是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的问世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家》已先后四次被内地和香港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其中,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拍摄的同名影片《家》较为国内观众所熟悉,影响较大。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陈西

  • 标签: 电影拍摄
  • 简介: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是著名中国电影史学家丁亚平、陆弘石、高小健感念师恩而合力主持编纂的一部力作,其拳拳之情令人动容。以史为鉴,知千秋盛衰兴替;前事不忘,明万代是非得失。2015年3月16日,中国电影史学泰斗、《中国电影发展史》作者之一李少白先生因病去世,他的离世让电影学界为之悲伤。2016年4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一书,回溯了李少白先

  • 标签: 中国电影 传承电影史 历史图景
  • 简介:出了电影院,思绪还停留在纪录片《冈仁波齐》的情节中,它带给观众的震撼一时难以消逝。朝圣之路是灵魂洗涤中国导演张杨的新作《冈仁波齐》讲述了生活在西藏东部村庄里一个叫尼玛的村民,与亲朋好友一行11人前往拉萨布达拉宫与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是世界公认的神山,有"万山之王"的美名。

  • 标签: 冈仁波齐 普兰县 西藏东部 多伦多电影节 世界电影 尼玛
  • 简介:7月19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话剧及影视表演艺术家邵宏来先生在青岛病逝,享年84岁。邵宏来1933年8月出生于江苏淮安,195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过演播员和演员。三十多年来的舞台演剧生涯,他塑造了四十多个人物形象。

  • 标签: 《血战台儿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表演艺术家 桥梁 两岸 电影
  • 简介:"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开启了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征程,为年鉴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年鉴编纂工作者应适应转型升级需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勇于担当、求精求新;配合转型升级发展,坚持创新理念,与时俱进,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形成信息密集、堪存堪鉴的实录;紧跟转型升级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年鉴利用率和影响力。

  • 标签: 年鉴 转型升级 发展
  • 简介: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位在战火纷飞中坚守在前沿坑道里用悦耳的歌声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女卫生员刚毅的形象,据演这位女卫生员的演员刘玉茹在《哈尔滨铁道报》载文介绍说:'王兰这个角色原已经有了人选,她是一位歌剧演员,身材修长,

  • 标签: 上甘岭中的 中的卫生员 卫生员原型
  • 简介:《丹麦女孩》(2015年上映)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由英国导演汤姆·霍伯执导,'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瑞典女演员艾丽西亚·维坎德'、本喵'本·卫肖联合主演。这是一部备受关注的影片,影片入围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第88届奥斯卡颁奖礼4项奖项提名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这部影片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位变性艺术家伊恩娜·维金娜与妻

  • 标签: 丹麦女孩 传记电影 女孩女性主义
  • 简介:传记电影《戏梦人生》(侯孝贤,1993年)讲述了台湾布袋戏表演艺术家李天禄的前半生(1910-1945)经历,记录了李天禄及其家庭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不仅反映了台湾'日据时代'普通民众的境遇和心理,也通过个人历史经验折射出台湾殖民地时期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变迁。影片采用了传记人物口述与戏剧性演绎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虚实相间,实现了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的对望。散文式长镜头的影像特点,诗意的镜头呈现,延续了侯孝贤一贯的纪实风格。

  • 标签: 传记电影 虚实结合 散文式长镜头 日据时代
  • 简介: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达·芬奇不是每一次踮起脚尖,都能够更靠近阳光;不是每一次奋起努力,都能够收获成功;不是每一次赠人玫瑰,都能够赢得爱情。当梦想照进生命,不去想前路泥泞还是平坦,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奋勇前行。《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马哈维亚曾获得过印度国内的摔跤冠军,

  • 标签:
  • 简介:刚刚从名校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凯瑟琳·沃森拎着三只手提箱来到教室,这是她应聘到这所女校后为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凯瑟琳刚把装有幻灯片的两只箱子放在讲台上,未及转身就有一位女生轻捷地走上来提起箱子走向教室后部的幻灯机。'谢谢,'凯瑟琳·沃森微笑着点点头,面对大家,'这门课叫《艺术史》,这是初级,我们参照的是史丹德博士的教学大纲……''请哪位把灯……'凯瑟琳的话音未落,又早有一位女生跑过去关闭教室前面的灯光。伴着第一张幻灯片,凯瑟琳开始讲解,'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一种进行艺术创作的冲动。有谁知道这一张?'

  • 标签: 中的有效 有效引领 片段谈
  • 简介:本文以川西松茂古道为空间线索,以董湘琴与庄学本的两种古道行走为分析入口,力图从微观层面考察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时期,帝国西南之'边'的'再边疆化'过程,以及关于'边'的社会知识建构如何在个体性的行走、体验与观看中得到落实。以此揭示,中国本土行以体知、知行合一的身体认知传统可与西方现代考察范式并行不悖,而人类学研究中有关道路与他者、田野与旅行的潜在空间法则,也可由此加以深入讨论。

  • 标签: 董湘琴 庄学本 道路 景观 田野
  • 简介:大时代中的电影人朱石麟与当时的一些电影界人士在上海沦陷后一起进入'中联'、'华影'工作。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积极投身于文艺事业,进退出处间彰显出家国大义的理想情怀,但现实生活的重负难以避免,这使得他们常常处于一种社会责任与个人欲求无法两全的矛盾冲突中。在当时的社会情势下,置身事外是不太可能的,他们无法真正疏离或者逃避那个环境。对此,朱石麟后来曾在与女儿的信中提及:

  • 标签: 交叉路口电影 处于时代 时代交叉路口
  • 简介:1899年出生的朱石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取得不凡的成就,他是联华公司重要的编导之一,1934年任联华三厂厂长。在这一时期,朱石麟曾编写过剧本《故都春梦》《恋爱与义务》《恒娘》等,也编、导了《归来》《青春》《征婚》等影片,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慈母曲》(与罗明佑合导)和《新旧时代》。1946年赴港后,编导了《同病不相怜》《玉人何处》等影片。1948年执导《清宫秘史》,1949年之后又创作《误佳期》《一板

  • 标签: 交叉路口电影 处于时代 时代交叉路口
  • 简介:电影的批评要怎样才更具可能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国产电影创作达到高潮,相继摄制了《狂流》《铁板红泪录》《春蚕》等影片,左翼文艺和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编辑刊物、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对明星、艺华、联华等公司的电影生产发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郑正秋当年感慨:靠着进步批评家的努力,便造成了新的环境的需要,这种力量,'好比是新思潮里伸出一只时代的大手掌,把向后转的中国电影抓回头,再

  • 标签: 天地气 天才评论家 尘早期
  • 简介:从张謇、王个簃、卞之琳、陆侃如到林非,海门的影像人物志留给后人多重的历史况味。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奇迹,他们的生平和故事,回述起来有些像传奇、甚至像电影。这些艺事多能、非常人所及的海门人,原本满怀政治抱负,早期的活动年表里都有政治遗影,但他们的兴趣最终还是与现实人生、与精神思想融合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人生画面;他们的心像天上的云一样美丽,以心传神;他们的活动背后,有一股亘古的贵气。

  • 标签: 天地气 天才评论家 尘早期
  • 简介:佛教与慈善教育密切相关。民国时期,北京佛教界兴办的慈善教育由以寺庙为主体逐渐演变为以团体为主,且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教育内容和实施效果都有了较大的变革,是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的积极实践,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佛教界兴办慈善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其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

  • 标签: 佛教 慈善教育 北京
  • 简介:回顾历史,教育学院作为成人高等师范学院,在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大规模开展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的任务基本完成,教育学院的发展普遍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一大批教育学院纷纷'翻牌'为普通师范学院,或者并入普通师范院校。目前,全国保留独立建制的省级教育学院仅剩4所,其主要职能已转向非全日制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此可谓成人高等师范院校

  • 标签: 成人高等师范 推动成人 改革教师
  • 简介:'东方刘别谦'电影以娱乐为基础,通过观众的观看与体验来完成艺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使人获得教益的功用。在将批判性的观察融入观影过程的同时,洪深充满信心地运用了一门前卫艺术的修辞,这便是表演术。在1925年至1926年间发表的《课余漫笔》的基础上,1928年,

  • 标签: 世变际 传统革命家 寻求蔑视
  • 简介:洪深一生共创作、编译了38部话剧剧本,编、导电影9部(其中,编剧兼导演6部),编写电影剧本18部。他关于电影的教育理念,与民国前期的社会时代相联系,反映了当时对于电影普遍的价值诉求和心理预期。洪深的早期电影剧本写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倾向。作为

  • 标签: 世变际 传统革命家 寻求蔑视
  • 简介:舞蹈自古以来就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实际生活的长久发酵,酝酿出了较为普遍的舞蹈艺术体系。我国各地区之间,由于生活习惯、历史文化等不同,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表现形式不一,而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为我国舞蹈的多样化形式以及发展的多元化打下一定基础。民族地区高校的舞蹈专业正是依托了当地丰富的舞蹈文化,从而成为我国舞蹈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社会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利用优势,发扬本土文化,并始终实现高校舞蹈与实际紧密结合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发展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其专业的转型路径和人才的实践发展措施。

  • 标签: 中原地区舞蹈 民族舞蹈文化 高校舞蹈专业 应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