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正>马相伯(1840~1939年),江苏丹阳人,生于丹徒(今镇江)。原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晚号华封老人。马相伯祖辈自明末起信奉天主教。他11岁时,瞒过父母,独自乘船偷偷来到上海,进入法国人创办的依纳爵公学(后改名徐家汇公学)读书。1862年又入徐家汇天主教耶稣会小修院学习,受

  • 标签: 马相伯 震旦学院 毁家兴学 徐家汇 耶稣会 国民政府
  • 简介:衢州机场位于衢州城东4里。初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8月,原设计供民航使用,时建时辍,3年犹未完成。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杭州沦于敌手,笕桥机场随之亦为日本人所占。国民党军事当局下令重修衢州机场,供战争使用。在修建期间,敌机常来轰炸,民工死伤甚众。1940年12月,日军渡过钱塘江,占领了萧山,大有沿浙赣线西犯之势,当局又下令破坏衢州机场,以免为敌所用。

  • 标签: 日军 抗日战争 国民党 军事 萧山 日本人
  • 简介:本文综合考察有关档案和口述材料,在后人传诵之"天保大元帅刘香亭领导农民和矿工反清起义"的阶级斗争故事之上,揭示宣统元年四川威远民变的主导实是包括刘香亭在内的团保首领群体。本文认为,行政体制实为社会权力秩序的安排,既反映社会权力结构,又平衡着社会权力结构。团保制度与行政、家族、阶层、秘密社会等元素相结合,型塑了威远的基层社会政治权力形态。新政推行,基层行政模式的变革触动此既有之结构,引发新旧权力的嬗蜕与诉求,相关势力各自运作,遂致变乱。

  • 标签: 宣统元年 刘香 综合考察 行政模式 基层社会 清末新政
  • 简介:清末新政时期,全国各地不新出现学现象,1910年学活动更是发展到顶峰阶段。乡民学蕴涵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一是新政的横征暴敛使乡民视学堂“如横暴之关卡”;二是学堂的现代性得不到乡民的普遍认同;三是社会转型期乡民惊慌的心理惯性;四是乡民缺少文化归属感。虽然清未乡民的学并非是普遍性事件,只是“民变”一部分,但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不可低估。清未乡民学既有乡民对苛捐重税的反抗,具有维护基本生存权的正义性;同时也有乡民对新政举措的不满,具有反现代化的守旧与落后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支持并侧应了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运动。

  • 标签: 晚清 新政时期 乡民毁学现象 毁学活动 正义性 反现代化
  • 简介:故人双鲤是耶非,念我南征久未归;策杖几回驾白鹭,读书常是恋春晖.潮来差免蛟龙得,风起时看虎豹飞;各有天涯髀肉感,长驱何日突重围.右侧是上面这首七律条幅的影件,是我国著名戏剧家、中国现代影剧的奠基人、中国地方戏曲改革的开拓者、国歌的词作者、诗人田汉的手迹.

  • 标签: 田汉 手迹 曹步萧 生平 文化大革命
  • 简介:1933年时,关外的义勇军燃起遍地烽火,使日军疲于奔命。其中有孙永勤家赴难的壮举。孙永勤本是关外一个富裕农民。日寇侵占我东北,孙十分愤慨。一次,他在家中客厅内和妻子商议抗日的事。孙说:"老母在堂,如何可以赴难?"不料

  • 标签: 义勇军 日寇 妻子 富裕农民 日本侵略军 枪支弹药
  • 简介:写作本文的时候,清华园中,一座雕像正举着著揭幕典礼.那是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稚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睛,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象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写作本文的时候,北京城里,“夺回古都风貌”活动正轰然开展着,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恢复一段当年北京的旧城墙.一些北京市民正把当年拆毁的旧城砖,抱着,在电视镜头前说着:“我们要为恢复北京城墙作贡献.”

  • 标签: 北京城墙 城墙存 存毁
  • 简介:明代中期吴中地区理学一脉始终潜伏于部分士人群体之中,使他们对民间信仰持审慎的态度,而且这些士人之间还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游网络,更有一批地域外的理学家、官员参与其间,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相互影响,互为奥援,这些都构成了当时部分吴中士人外出居官时采取淫祠政策的重要背景。从这一点来看,学术背景和士人网络是我们在考察明代淫祠问题时所不可忽略的问题。

  • 标签: 明代中叶 吴中 士人 毁淫祠
  • 简介:1860年以前,北京西郊有一座气派宏大,景象万千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 标签: 圆明园 英法联军 清王朝 皇家园林 想象力 幻想
  • 简介:泰州是一座与黄海、淮河、长江三相生相伴的城市。是泰州的灵魂。泰州的成陆、发展一直与一路同行。

  • 标签: 泰州 城市 同行
  • 简介:书》是水族先民最早的一部古筮书。其写作目的在于适应占筮的要求,预测人事的吉凶,寄托着人们试图征服自然以及沟通超自然力量的幻想,反映出人们试图预测历史运行、社会治乱的渴望,带有早期的神话学和民俗学的色彩。作者的天道观是迷信神权的,为了遇事向神请示,才编写《书》,作为水族原始宗教的工具。张为纲先生在《家来源试探》一文中说:“今日书,已失却其文字之功用,转而为咒术之工

  • 标签: 占筮 神话学 超自然力量 天道观 洛书 趋吉避凶
  • 简介:我的家乡坐落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她有一个美丽而环保的名字——泽林。顾名思义,这里不仅有山,而且有沼泽、有林木。深山大泽,实生龙

  • 标签: 家乡水
  • 简介:1926年12月长沙市商民协会正式成立后,促使湖南商民运动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次年1月因苏广业店员联合会提出改良店员待遇要求,遭店主反对而导致劳资纠纷,商民协会参与仲裁时偏向店主一方,致使店员产生强烈不满而引发捣毁市商民协会会所案发生。在查处该案过程中,国民党湖南省党部虽竭力调解,但市商协对该案未得到迅速处置深为不满,以组织全体商家游行和罢市相威胁。省党部迫不得已,接受了市商协提出的改组店员联合会和惩处为首分子等一系列要求。其最终结果,不仅使总工会和苏广业店员联合会深感受到压抑,而且也并未使商民协会感到完全满意,似乎劳资双方都不无怨言。

  • 标签: 长沙商民协会 店员联合会 商民运动
  • 简介:“巴字”这个地名对于现代的绵阳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但“巴字”在古代绵州,却是一个十分著名的景观。古代绵州,原来在涪江东岸沈家坝及东河(涪江绵阳城东一段)河床一带。涪江从青衣坝(今青义坝)流至彰明河坝,经何家濠(今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处,即在绵州城北向西一折为二,一股大约经今平政河一段、西山脚下流至今董家沟、三汇高架桥处入今安昌江河道(今临园路市委党校一段,三汇路高架桥一段地势较为低洼,亦可见到故河道痕迹)。两股江水汇合后绕州城向南流至南山代家湾,再向东绕过南山东头向东南流去。安昌江从西流来,在三汇高架桥处与涪江汇合,芙蓉溪则在今沈家坝向南流入涪江。若遇涨水,登上南山远望即可看到涪江南流至州城之北即折向西成为两股流至今飞来石山下与安昌江汇合成一股,向南再向东兜着绵州城如巴字形绕个圈,故称“巴字”。

  • 标签: 巴字水 绵阳市 古代地理 中国
  • 简介:  家在湄,漂就了一样的清澈的民俗,围绕着村庄一年又一年地流淌,生活在的闪光中一茬又一茬地生长着,既在阳光中舒展,又把的灵性收藏在眼眸的流动之中.湄如画,人在画中游,垂柳拂出三春艳阳,花丛中有蜂繁忙,甜蜜的是一双绣着门楣和生活的手.菱角挡住船头的航路,篮中把幸福收藏.思量的是双栖双飞的鸳鸯荡漾的吉祥,田野铺开深秋,天空用敞开的胸怀存放谷粒的醇香,庭院里是所有祝愿最后的归宿.  ……

  • 标签:
  • 简介:一、遭玷污最危险东晋时,有几位名人把酒闲谈,规定以诗来说说心目中最危险的事。有人说:“白发老翁攀枯枝”,有人讲“井上辘轳卧婴儿”。对此,大家都说这的确算是最危险的事了。而这时在座的有位高士吟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大家听闻之下,无不认为这才真正是世上最最有惊有险的事了。

  • 标签: 母题 危险 高士
  • 简介:膝子京,名宗谅,子京为其字,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春,膝子京遭人诬告贬职岳州(巴陵郡)知军州事,翌年(1045年)重修岳阳楼,从此与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结下不解之缘.

  • 标签: 《岳阳楼记》 滕子京 中国 宋朝 生平事迹
  • 简介:据《汉书·地理志》云:“洭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又名湟。今名连江,源出于连州红岩山下,流经阳山的一段又称阳溪。“一汇涂碧。云是古湟川”。昔唐代阳山令韩愈,暇日曾于阳溪垂钓。“钓鱼台”古迹至今乃存。他还歌湟川、赞湟川、写湟川。在《答张十一》一诗中,他写道:“山净江空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这里的江水即指湟川,是那么

  • 标签: 阳山县 连州 连江口 阳溪 红岩山 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