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元末朱元璋部红军中发生的邵荣叛乱事件(1362),历来为官私记载避忌。由常见《明太祖实录》和新近刊布俞本《纪事录》可证,邵荣在叛乱前长期为江南红军中地位仅次于朱元璋、远迈等其他将领的重要人物。用《至正金陵新志》对照《实录》、《纪事录》可证,红军渡江后两攻集庆失败、主将殒命是朱元璋与元朝降将合谋铲除上司的结果,而叛乱的邵荣等继承了原红军主将的残余势力,对朱元璋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再对照《实录》纂修官刘辰《国初事迹》,可证是朱元璋在红军遭受重创之时,不惜后果谋划激发叛乱,销泯了来自内部的挑战。铲除红军上司、诛杀郭氏后人、诱发邵荣叛乱,可谓洪武时期朱元璋屠戮功臣、以效率换秩序'国策'的先声和渊源。

  • 标签: 国初事迹 郭子兴 行枢密院 郭天叙 残余势力 常遇春
  • 简介:马凤图事迹述略王秉德,叶桐村,张训强马凤图,字健翊,回族,清光绪十四年(1888)生于河北省沧州孟村杨石桥(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一个世代习武的农家。其父辈与大刀王五(王正谊)均师从当时闻名全国的沧州“成兴”标局“双刀”李凤岗门下,而马氏与李凤岗又...

  • 标签: 马仲英 武术比赛 甘肃省 中国武术 中华武术 马氏
  • 简介:考订陆机的生平和作品系年问题,最大的困难似乎在於现存许多史料的杂乱、抵牾和不可信。这是因为较早的王隐、臧荣绪诸家之书均已散佚,只剩下零星的佚文,而一些典籍所gl,又往往有删节,难免有误。唐修《晋书》由於撰述年代较晚,又如刘知几在《史通》中所指出的那样好杂采小说,难以尽信。至於陆机本人的集子,亦早已散佚。现今所存的《陆机集》,乃宋人所辑,不但所存无多,而且有一些文章显然不可能是陆机所作。例如:《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把周处卒年说成元康九年(299),而周处阵亡实为元康七年(297);

  • 标签: 陆机 中国 西晋 历史考证 生平事迹
  • 简介:残酷的战争,锻炼了我们年轻的文艺战士。那时候人们的思想很单纯,心地很高尚。为了祖国和邻邦朝鲜,为了千百万孩子和母亲能过幸福生活,他们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了战争胜利,他们什么工作都抢着干,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他们也能出色地完成。我永远也忘不了师文工队员解秀梅的模范事迹。她是我们志愿军文艺战士的骄傲,是新中国青年的榜样。她是50年代参军的新同志,她的亲人惨遭美蒋军队的杀害,最懂得战争对希望和平人民的危害。因此朝鲜战争一爆发,她便多次要求上前线。为了表示决心,解秀梅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下了血书,向组织请战。入朝后那一阶段的行军中,她被评为模范,在护理伤员的

  • 标签: 战士 队员 过幸福生活 朝鲜战争 毛主席 解大小便
  • 简介:揭傒斯是元代后期著名文人。本文在深入研读《揭傒斯全集》的基础上,结合元代其他文人的相关记载探讨其家世、生平、宦迹以及与其他著名文人交往的情况,并就揭傒斯著述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些考释。

  • 标签: 揭傒斯 考述 事迹 文人 元代 记载
  • 简介:伍氏家族源于春秋楚国,可考者有26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史料的缺失,伍氏家族的传承、先祖事迹的发生地甚至始封地,都成了历史之谜。

  • 标签: 始封地 事迹 先祖 历史 楚国 春秋
  • 简介:崔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史学家,其逝世至今虽不足百年,然而相关论著或受论述角度限制,或因史料不足,对其生平事迹大都语焉不详。周子美1933年发表的《崔怀瑾先生传》和王大曼(王森然)1942年发表的《崔觯甫先生评传》为了解崔适生平事迹提供了宝贵资料。以这两篇传记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大体可以勾勒出崔适的人生轨迹。

  • 标签: 崔适 生平事迹 今文经学
  • 简介:八道湾的枪声北京八道湾11号,是鲁迅1919年11月购买的新宅。不久,二弟周作人全家也搬来同住。1922年,周作人与哥哥鲁迅绝交。鲁迅带着母亲和夫人朱安,愤而离开八道湾,搬到砖塔胡同84号。从此,周作人“鸠占鹊巢”,成为八道湾11号唯一的主人。

  • 标签: 事迹 抗日 天津 周作人 鲁迅 砖塔
  • 简介:拙作《慧能事迹辨正撮要》引用了张春波先生一段话:“所谓‘达摩遂开佛知见,以为密契,便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法衣这么重要,传授的时间又这么长,理应有文献记载,但《续高僧传》却只字不提,不仅僧传不提,从北魏菩提达摩到唐代神会.这期间所有儒释道三家著述也都不见载录,只是在《神会语录》里才有传衣说。”

  • 标签: 辨正 事迹 慧能 菩提达摩 文献记载 高僧传
  • 简介: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数月后,井冈山上,毛泽东心生感慨:“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是谭震林。”

  • 标签: 谭震林 事迹 山林 1927年 八七会议 知政权
  • 简介: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南宋徽州(今安徽南部)歙县呈坎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卒于知鄂州任上,故世称'罗鄂州'。传世有《尔雅翼》《新安志》《鄂州小集》等著述,《宋史》有小传附于其父罗汝楫后。罗愿博通经史,又以古文著称当时。所著《尔雅翼》,《四库提要》论曰:'其书考据精博,而体例谨严在陆佃《埤雅》之上。(王)应麟后序称其‘即物精思,体用相涵,本末靡遗’,殆非溢美。'(1)所编《新安志》(又

  • 标签: 生平事迹考证 罗愿生平事迹
  • 简介:自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醉吟先生”,又号“香山居士”,唐华州下邽县(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人。白居易被尊为下邽三贤之一,不只因为他的诗歌成就辉煌,更重要的是他为官政绩卓著,廉洁自重,事迹感人,受到后人的推崇。

  • 标签: 事迹 清廉 山居 政绩 晚年 廉洁
  • 简介:<正>关于皎然早年的事迹,一向被忽略,这里,仅就其出家时间,出家以前在庐山生活的情况略作一番考查,以弥补皎然生平研究之不足,并为深入研究其诗学思想及创作提供方便。史乘最早记载皎然出家事迹的,是中唐僧人福琳所撰写的《皎然传》(见《全唐文》十册第九一九卷)传云:“(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这一记载,对皎然何时出家,何故出家均显疏略。按皎然《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云:”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荑若乱麻。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诗的序文说:”昔岁,属狂寇陷没江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知其出家与一场动乱有关。皎然一生遭遇的社会动乱,较大的有三次,即安史之乱、江浙刘展之乱、台州袁晁起义。这三次动乱的时间都相隔较近,其中刘展之乱直接导致了皎然的出

  • 标签: 皎然 略考 庐山 戒坛 安史之乱 袁晁起义
  • 简介:一、屈原研究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庄蹻暴郢和庄蹻入滇是楚国历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也都正在屈原生活的时代范围之内。但至今学术界对有关庄骄一些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研究楚辞者也鲜有涉及。据比屈原稍迟、大半生在楚国度过的荀况所说,庄蹻暴郢发生在楚怀王末年齐楚垂沙之战以後。此时屈原无论在朝、在野,都应与闻其事。屈原于怀王二十四、五年被放之汉北,而三十年又在朝(曾谏止怀王入秦),这期间正好发生垂沙之战与庄蹻暴郢之事,则屈原的被召回朝同这两件事有无关系?屈原被放于江南之野,以後曾两次沿沅水南行,先後至溆浦和沅水上游之地。

  • 标签: 庄蹻事迹 屈原 中国 春秋战国 历史研究
  • 简介:黄国民是增城市华侨,原籍新塘镇瓜岭村人。原名黄锡堪,因他热心为国,爱戴孙总理,投身民主革命后,即正式改名为国民,以表示对革命的决心。国民自幼随父母侨居新西兰。

  • 标签: 黄国民 孙中山 中国 革命事迹 广州市
  • 简介:私立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一所十分知名的教会大学,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美国美以美会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此后,1891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成立了基督书院。1894年美国教会长老会在南京成立了益智书院。这三所学校几经合并,最终在1910年成为了金陵大学堂,校名由当时的书法家,曾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的李瑞清先生题写,首任校长为美国人包文。

  • 标签: 金陵大学 事迹 爱国 抗日 师生 教会大学
  • 简介:永嘉枫林,“其间山水奇胜,得天地之钟毓为独厚”。自唐初以来,“诗书之气,礼仪之风,溢于闾里.风俗素称纯美”“土壤肥饶,风气绵密,多世家大族居之。”1999年5月17日,省内有关专家学者聚集枫林考察论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时,省文物局杨新平副教授特地强调说:“枫林务必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内涵较深的遗址,如唐朝名刹惠日寺,宋朝状元木待问之墓,民国军长徐风楼故居等,

  • 标签: 状元 世家大族 发掘 事迹 风气 故居
  • 简介:《天问》中的"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几句,向来异说纷纭。自王国维划定解释的框架以来,仍有许多字句有待研究。本文通过清华大学藏简《保训》篇提供的资料,将《保训》与《天问》所述故事对征,互相发明,以疏通上述《天问》中的疑难字句,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 标签: 《保训》 《天问》 上甲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