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吴汝纶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在相关研究中,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吴汝纶的总体评价问题;二是关于吴汝纶对桐城派古文文风的影响厦在桐城派中的地位问题;三是关于吴汝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贡献与地位问题;四是关于吴汝纶的政治倾向问题:五是吴汝纶对西学传播的贡献问题。

  • 标签: 吴汝纶 桐城派 文学 教育 政治
  • 简介:自19世纪末以来,李维史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60-70年代,对李维史学的研究主要是对他所用史料的比对、考证,以及写作体裁的考察。这些基础性的研究成为后来李维史学研究的基石,但同时,李维作为历史学家的地位受到质疑和挑战,其著作的历史价值被质疑。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80年代至今。研究的特点是回避对李维史料的研究,着重探讨李维写作的政治、社会象征意义,特别是与奥古斯都时代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在李维的写作具有现实暗示意义方面达成共识,但是,李维是否完全服务于奥古斯都政权则有不同观点。

  • 标签: 李维 《建城以来史》 研究述评
  • 简介:"南岛语族"的起源课题在中、外学术上都有很长的探索历史,西方学者主导的太平洋跨界民族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今南岛语族"人群的语言学视野,而从所谓"今南岛语族"生存的空间范围去寻找"原南岛语族"的文化起源,忽视了现今已经消亡的、但在壮侗语族和闽、粤等汉语方言中尚保留浓厚的"古南岛语底层因素"的华南地区的材料.我国学者主要是在中国民族史的学术框架中探讨"南岛语族"的文化来源,站在华南百越民族史的学术视野上,充满华南大陆向海洋单线传播、扩散的观点."南岛语族"的起源研究,必须从包括华南在内的亚洲东南海洋地带土著文化史的宏观格局中认识,从历史学、史前考古学、民族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 标签: “南岛语族” 起源 百越 华南民族考古
  • 简介:北宋在建国后的一百二十三年(960~1082)间,一直以三司为中央财政管理机构。考虑到财政对于国家机器运转的基础性作用,分析、厘清三司组织人事架构、职能、地位的演变,对理解北宋财政、政治有较大意义。相比中书门下、枢密院等宰执部门,目前尚无以三司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专门论文的数量也不多。

  • 标签: 北宋 述评 中央财政 基础性作用 管理机构 国家机器
  • 简介:“唐宋诗之争”贯穿清代诗学和诗歌创作的全过程,绝大部分诗人和流派都涉及“唐宋诗之争”。综观20世纪以来的清代“唐宋诗之争”研究,内容上有从“唐宋诗之争”出发对诗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有关于唐诗、宋诗研究的,有从清代诗坛风气、诗学演变立论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一元到多元,

  • 标签: 唐宋诗之争 清代诗学 述评 诗歌创作 宋诗研究 唐诗
  • 简介:本文对已往学术界对有关的研究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将有关研究从方法上分为实证史学研究和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两类.同时,对两种不同研究策略作了比较和评价.

  • 标签: 《回回原来》 研究策略 述评
  • 简介:东汉经学大儒郑玄曾给很多古书作过注释,如《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孝经》等,成就很高,影响巨大。但《尔雅》郑玄注,《后汉书》郑玄本传不载,后世书目亦无其目。最早探讨《尔雅》郑玄注这一问题的,可能是清代学者余萧客。余萧客《古经解钩沉》(成于1762年),在《古经解姓氏书目》'郑玄'下,列《尔雅注》,小字注曰'《周礼疏》引',卷二十九辑《周礼注疏》所引一条。在余萧客之后,探讨《尔雅》郑玄注问题的人不绝如缕,如清代学者任基振、王昶、邵晋涵、臧镛堂、孙志祖、王绍兰、胡

  • 标签: 尔雅郑玄 注研究 研究述评
  • 简介:地方志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各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宝库,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中国地方志编纂历史源远流长,但宁夏方志的编纂起步较晚,最早创编于明代,自明迄清,宁夏方志成书大约有35种,民国时期编修8种。由于历史原因,宁夏方志只有36种传世。20世纪80年代,宁夏方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开始受到国内特别是宁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地方志编纂 宁夏 20世纪80年代 组成部分 古典文献 百科全书
  • 简介:关于唐景崧的研究和评价,目前史学界还有争议。或云为民族英雄或爱国官吏,或云为贪生怕死的官员。见仁见智,各有理由。认真梳理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弄清对该人物的总体研究脉络。

  • 标签: 唐景崧 人物研究 述评
  • 简介:叶赫那拉氏家族史料散见于明清官方文献、一些私人著述及谱牒文献、国外文献之中,尤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最为权威。研究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史料,不仅有助于揭示清前史的历史真相,探索清朝勃兴的秘密,而且对清史与满族史的研究也应有所较大的拓展。

  • 标签: 叶赫那拉氏家族 文献 史料研究
  • 简介:清史研究作为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数十年来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向来是一个在学术创新方面颇为活跃的研究领域。2013年初,刘凤云以《理论和方法的推陈出新:清史研究三十年》(《史学月刊》2013年第1期)为题颇为精准地概括了近三十年来清史研究的这一特色。

  • 标签: 清史研究 述评 中国历史研究 《史学月刊》 近代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
  • 简介:本文对桂南会战期间日军序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考证,纠正了长期以来流传的不实,以还原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 标签: 桂南会战 日军 军队序列
  • 简介:林庆彰,台湾台南县人,1948年10月生。文学博士。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学习期间,师从著名学者屈万里,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培养。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学研究研究员,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经学研究论丛》主编。从1978年5月写作《丰坊与姚士舞》算起,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研究资料和目录10多种,翻译日本学者的经学专著《近代日本汉学家》、《经学史》、《论语思想史》,并有论文60多篇。

  • 标签: 经学研究 林庆彰 姚际恒 《诗经》学 乾嘉经学 《诗经世本古义》
  • 简介:一、回医药历史研究国内对回医药的研究始于民国年间的回族史领域,以穆斯林对中国医药的贡献为切人点,研究回医药的发展史。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回族史的奠基者陈垣于1923年在《国学季刊》第1卷第4号上发表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和1927年在《东方杂志》第25卷第1号上发表的《回回教传人中国史略》两文中考证了穆斯林在医药领域的成就,指出李殉、李弦世业香药,并知医术,与丁鹤年兼擅医术同,为回回风俗,并指出东师图书馆善本室有《回回药方》三十六卷,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中有《萨德弥实瑞竹堂经验方》十五卷。

  • 标签: 中国医药 《元西域人华化考》 《回回药方》 述评 《东方杂志》 1927年
  • 简介:一、国内托尼·莫里森作品的译介状况中国文学界对于托尼·莫里森的译界始于80年代,至今有三十多年了。虽然起步较晚,但这三十多年间已翻译了托尼·莫里森现有的大部分小说。据笔者所获的资料,可将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在国内的引进和译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 标签: 莫里森 托尼 国内 述评 80年代 文学界
  • 简介:民族数学是近年来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与数学思想、民族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关注民族文化价值”等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民族数学进入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民族数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标签: 民族数学 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 简介:本文尽可能全面的搜罗文献中关于《尚书》“三危”地望的记载,进而总结出前人的各种观点。同时,作者在搜集20世纪初至今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论述重点列出。最后,文章在理清源流与发展状况的情况下,总结出几点规律与特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代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前人以经文证经文的局限,从考古学、语言学、天文学等角度出发得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

  • 标签: 尚书 三危 地望
  • 简介:甘肃藏传佛教研究述评●瑾桴·磬声宗教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诞生,而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协调与补充,往往成为社会安定繁荣的一种因素。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时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 标签: 拉卜楞寺 佛教研究 研究述评 藏传佛教 西藏 甘肃民族
  • 简介:2017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全年出版学术著作4部半,发表论文200余篇。本文从传记研究著作、传记影视研究、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四个方面对2017年传记文学研究整体概况进行述评。传记研究著作与2016年出版10部学术著作的成果相比,2017年的传记研究著作成果要逊色一些,仅出版4部半著作。这4部著作是:焦小婷的《非裔美国作家自传研究》(科学出版社),谢子元的《中国

  • 标签: 传记文学研究 研究述评
  • 简介: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世纪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 标签: 老子 中国哲学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