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户时代日本人接受了宋儒的文章论,并与中国人一样致力于“古文”的创作和对古人之心的体悟。这实际上是对“儒教”的再发现,把儒教内化为自我精神的一种思想搏斗。理解古代、体悟古人的这一方法论创造出日本独有的学术——“古学”,并由此产生了日本的国学。同时,宋学的文章治藉由《古文真实后集》的流传而渗透社会各个阶层,催生出江户时代的多种文艺样式,并创立了近世和文的规范。

  • 标签: 中国文章论 古文 古学 和文 《古文真宝后集》
  • 简介:江户日本的国境形态,清晰地呈现在江户时代日本地图中。通过对该时代日本地图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清楚了解江户日本国家的主体范围,以及与当代日本国境争端相关的国境问题在江户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同时,通过对江户日本地图所呈现的变化中的日本国境的观察,也可以窥知日本社会在18世纪中期以后面临俄国和西洋势力强力冲击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区域认识和世界观变化。

  • 标签: 江户日本 地图 国境 世界观
  • 简介:明末清初中国文人和黄檗僧为躲避战乱来到日本,他们带来中国先进的文化艺术成果。另一方面江户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人很难主动接触海外文化。心越禅师东渡日本时携带《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和关寿亭侯金印,受到水户藩主德川光囫的极度推崇。此后出现了《关帝灵应篇》和《关夫子经》,这些劝善书的读者不仅包括在日华人,也有为数众多的日本人;《三国演义》第一个日文译本《通俗三国志》带给日本大众一个栩栩如生的关羽,亦把关帝信仰介绍给世人,以其为蓝本的许多三国故事书流行于市井,对关帝信仰在日传播推波助澜;江户时代出现了大量以关羽或关帝为题材的绘画和题画诗;长崎“四大唐寺”以及日本各地其他寺庙设立关帝堂祭祀关帝或举办盛大的关帝祭活动。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是关帝信仰在日本传播的全盛期。

  • 标签: 江户时代 关帝信仰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通俗三国志》关帝祭
  • 简介: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已确立,并在此后几十年中持续推行对外扩张的世界战略。进一步说,早在18世纪八、九十年代,力倡开国论、海防论的经世学派已在主攻方向、实施手段、终极目标、内政整备等方面,为制定近代世界战略提供了大量思想素材。经世学派之所以能够当此重任,是由于它综合了国学、兰学、儒学诸学说之精粹,顺应克服内忧外患的时务需求,登上思想舞台,进行了未雨绸缪的不懈探索。

  • 标签: 世界战略 经世 近代日本 海防论 江户时代 近代世界
  • 简介:江户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允许荷兰商人定居出岛,以提供海外情报为条件,获准在日本从事贸易。荷兰人提供的情报,时称"风说",将发生在世界各国的重大事件报告幕府,使江户日本大致维持着对世界局势的了解。在有关欧洲争霸战争、鸦片战争、培里来航叩关,以及《万国公法》传入等一系列情报的基础上,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随时调整国策,采取了向"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格局恭顺、适应的姿态。这种认识背景成为明治日本"脱亚入欧"的思想基础。

  • 标签: 风说书 鸦片战争 培里来航 《万国公法》 世界认识
  • 简介:锁国时代日本绝非昧于知彼,相反其对外部世界一直保持着关注,尤其是针对中国展开了持久的情报搜集活动,为此特别设立了长崎、对马、萨摩三个窗口。其中,对马口的情报职责是从朝鲜打探中国情报并及时上报德川幕府,而其搜集方式基本可归为三类,即:对马藩主写信给朝鲜以索取情报、询问朝鲜派遣的问慰译官,以及以倭馆为据点搜集情报。虽然朝鲜一对马是一条比较稳定的情报渠道,但是朝鲜对日本抱有深刻的不信任感,加之考虑到对清政策,故而刻意删减情报、歪曲事实,这导致流入日本的中国情报多有错谬,质量不甚高。

  • 标签: 朝鲜 对马 宗义真 问慰译官 倭馆 情报
  • 简介:在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二百多年里,日本与朝鲜基本上维持了平等的睦邻关系。18世纪末以前日本人对朝鲜的认识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形态,即一方面尊敬先进于自己的朝鲜文化,另一方面又对朝鲜抱有优越感甚至蔑视感。而后者逐渐成为日本人对朝鲜认识的主流。从18世纪末开始日本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这使日本人产生了民族意识,它转化为扩张主义,侵朝论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德川时代日本人的朝鲜观经历了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征韩论'和近代日本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的思想根源。

  • 标签: 德川时代 日本朝鲜 时代日本
  • 简介:陈独秀于1879年10月9日诞生在长江中游交通枢纽城市——安庆。那时的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是一个弱国,正经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年轻的陈独秀决心到先进的国家去寻找救国之路。如他后来写的文章所述:“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一国的盛衰荣辱,全国的人都是一样消受,我一个人如何能逃脱得出呢……我越思越想,悲从中来。我们中国何以不如外国,要被外国欺负,此中必有缘故。我便去到各国,查看一番。”

  • 标签: 陈独秀 日本 交通枢纽城市 长江中游 封建统治 西方列强
  • 简介:茶文化的兴起,带动了茶道具的发展。其中价格涨幅最明显的,前十年是紫砂壶,近五年则是日本铁壶出尽风头。特别是在普洱玩家中,收藏铁壶的风气十分盛行。一把好的日本老铁壶,不但能够改良水质,还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

  • 标签: 砂壶 工艺美术大师 壶身 底款 台湾人 失蜡法
  • 简介:提起日本,人们都知道它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战争,侵略中国等许多亚洲国家,所犯的罪行极大。但是考之于史,这个国家也曾有过另一种记载。

  • 标签: 日本 元史 亚洲国家 三四十年代 侵略
  • 简介:黎庶昌于一八八一年出任驻日公使,明年恰好是一百周年。他在日本从事外交活动,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朝野知名人士有过广泛的交往接触,博得了美好的声誉;日本天皇还颁赐一枚一等旭日绶章,表彰他的功绩。在《黎钦使讌集合编》中,载有几百首诗和几十篇叙文,用文学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了当年的情景,我们在百年之后来读这些富有深情厚意的

  • 标签: 黎庶昌 文学艺术形式 钦使 讌集 驻日公使 外交活动
  • 简介:<正>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李大钊也随着这股热潮,于1913年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李大钊的家乡所在地——河北省乐亭县,濒临渤海,距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的唐山较近.1889年他出生时,那一带的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唐山至天津的铁路修成后正欲向秦皇岛、山海关延伸.这使他自幼就受到近代思想的影响,极想富国强民,使国家早日实现近代化.基于此,他接触新学较早,在永平府中学读书二载后,就在京奉铁路全线通车的1907年夏天,“感到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天津当时为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是袁世凯创立的一

  • 标签: 李大钊 留学日本 袁世凯 早稻田大学 法政专门学校 社会主义
  • 简介:日本是具有深刻的贵族传统的国家。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律令贵族的成长瓦解了皇权与文官官僚联合治理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最终让位于幕府军事贵族。贵族开创了“家”制度,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贵族的贡献在于他们通过学问与教养形成一种文化底蕴,始终保持着令武家羡慕的文化优势,在文化传承上的意义要大于其执掌政权的意义。

  • 标签: 日本 贵族 藤原氏“家”制度 教养
  • 简介:日本觊觎我山东已久。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欧洲列强忙于大战之际,以向德国宣战名义,袭据山东。日本侵占山东,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堪称阴险狡诈、军事威胁手法之典型。日本曾于1911年与英国盟约,规定缔约一方在东亚及印度的利益如遭第三国进攻,缔约另一方应予援助,共同作战。为了夺

  • 标签: 帝国主义侵华史 欧洲列强 第三国 军事威胁 欧战 北京政府
  • 简介:黑沉沉的海水,挟着怒涛,仿佛怨你、恨你。碧悠悠的青山,对着你看,笑容可掬;他在前面欢迎!在后面送你!静悄悄的地球,南极到北极,看不见一点自然界的美。东洋、西洋,美在哪里?你到扶桑去游,是不是目的在求美?红灼灼的花儿,把金般的世界映得通红了。你到了,排山倒海的革命潮,好像挟着“血和泪”送你一程。存统———即施存统。1920年6月16日夜(摘自1920年6月19日《民国日报》副刊,费民声提供)送存统赴日本@费哲民

  • 标签: 《民国日报》 施存统 自然界 南极 北极 扶桑
  • 简介:2000年9月,日本亚洲民族造形学会在东京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日本亚洲民族造形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横田素子女士,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明治时期的日本与内蒙古———以喀喇沁右旗扎萨克贡桑诺尔布为中心》的论文。横田素子的论文全文约8万日文印刷符号。其内容主要是:清末贡桑诺尔布的私访日本,他在本旗创办的学堂与日本的关系,如聘任的日本教师、日式教育,及该旗早期留日学生的情况。所据资料,除中国蒙古近代史学者已知、习见者外,还利用了不少日本现存的各种有关史料。现将横田素子提交会议的论文提要及其论文的章节要目译介于下。论文提要明治维新以后,直接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日本,在日清、日俄战争中

  • 标签: 内蒙古 明治时期 喀喇沁 贡桑诺尔布 日本式 日本学者
  • 简介:日本研究蒙古、中亚简史[日]山田信夫(续三)四、第二时期的考古学、历史学研究(1)考古学(含古建筑研究)前文谈到的关于鸟居龙藏的东蒙古地区石器时代的研究,完全是先驱性的。其后,在朝鲜、满洲考古学研究发展期间,日本人就没有接触蒙古了。不过,关于热河蒙古...

  • 标签: 游牧民族 研究成果 东亚考古学会 亚细亚 蒙古史研究 日本研究
  • 简介:笔者在担任抚顺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期间,先后采访了原公安部、东北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各地战犯管理所的亲历者与知情人,以及日本“中归联”继任会长、委员长等日本战犯,因此,对新中国改造战犯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采访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成功改造日本战犯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 标签: 日本战犯 周恩来 采访过程 领导干部 历史贡献 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