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古镇仙桃及襄下游两岸,活跃着一支由普通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初始,他们仅以麻袋作武器,摸敌哨所,徒手夺枪。有了枪后,他们、东荆、通顺一带截寇船,拦敌车,袭宪警,抢洋行,炸碉堡,拆电线,毁公路,剿匪顽,捉汉奸;所到之处,日寇龟缩,匪伪潜踪,缴获的武器弹药、日钞等源源不断地送往新四军15旅及国军128师,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后

  • 标签: 通顺河 东荆河 抗日游击队 亡国灭种 危难关头 惊天地泣鬼神
  • 简介:天启、崇祯之间,柳词人军始以词派的身份出现,后一直活跃于清初词坛,历时半个多世纪。大致前期以王屋为盟主,后期以曹尔堪为领袖。崇祯九年(1636),随着王屋、钱继章、吴熙、曹尔堪四人《词笺》系列的刊刻问世,该派确立了惟“性情”是从,以“可骚可赋”、“可零可怨”为价值取向的词学主张,拥有了共同宣言,崇祯词坛与云间词派双峯并峙,各具风采。王屋、曹尔堪先后主盟下,柳词派不仅形成了以“清”为特徵的闲澹秀脱的主导风格,而且率先开启了始于苏轼、盛于南宋的“非本色”的“变调”之风,与陈子龙至清初“本色论”者远绍唐五代北宋的“正体”相并而行,交相推进了明清之际的词坛中兴。

  • 标签: 柳洲词派 词学主张 创作风格 词坛中兴
  • 简介:赤水是一条神奇的它的流域内,有历史著作中很少记载也缺乏研究的古代国家"鳛";很可能存在还没有被发现的南方丝路古道。赤水区域有护肝的灵药赶黄草;红军在这里"四渡赤水",毛泽东说这是他的"最得意笔"。因为赤水的神奇,专家们达成了《赤水共识》。

  • 标签: 赤水河 古鳛国 丝路古道 好酒与好草 四渡赤水 赤水河共识
  • 简介:曲江梅花长约30公里的河道上,完整地保留有9座清代以前的古石桥,其密集程度在过去经济不甚发达的粤北地区实属罕见,反映出曲江过去粤北历史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相对繁荣的经济基础。文章对梅花古代石桥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具体的实物资料归纳粤北古石桥的特点,亦为今后石桥的进一步保护提出建议。

  • 标签: 梅花河 古石桥 特点 保护
  • 简介:卢斯飞教授是广西的著名学者、教授,也是广西民进会员中的优秀代表。卢斯飞教授八十寿辰之际,广西师范学院在这里举行“文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卢斯飞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学界的晚辈、广西民进的后来人,我感到十分高兴、也非常激动。我与卢斯飞教授相识,是先闻其名,后识其人。

  • 标签: 学术思想 广西师范学院 著名学者 文学教育 教授
  • 简介:陈寅恪1931年发表的《吾国学术现状及清华责任》一文,尽管常被学界引用,但此文言简意赅,实值得仔细研究。其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是国民政府北伐之后将清华从一所民国初年成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制为一所国立大学,学校的制度和学科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陈寅恪此文正反映了这一变革过程中对中国学术的反思和对清华发展的总结与期待。一方面,陈寅恪在到清华任教多年之后,其背负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非常看重民族与学术的独立;另一方面,他又不忘以他海外游学多年的观察来评判中国学术过去从旧学到新学的转变中所存在的得失,对中国学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反思性看法。

  • 标签: 陈寅恪 《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 疏证
  • 简介:两河流域文明的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神话遗产,其中的宁鸟尔塔神话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梳理并释读了现存关于这位大神的楔文泥板文学作品,对这位兼具毁灭的战神和开发的农神两种形象的大神之身份、地位、故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透视其破除旧的原始部落文明,建立奴隶制文明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似乎矛盾身份背后的统一性。此外,本文通过对宁乌尔塔神话中的故事背景、地域、情节和物质的探讨,展现并分析了两河流域文明通过对其周边地区进行征服、原材料贸易、发展水利和农牧业开发等活动,西亚地区文明冲突与交流方面发挥中心辐射作用的基本事实。

  • 标签: 两河流域 神宁乌尔塔 战神农神事迹 征服 开发
  • 简介:唐武宗用兵泽潞之前,跋扈昭义刘从谏于洺州罢废清漳、洺水二县;用兵期间,朝廷于阳建置孟州。两地州县置废主导权的转换,可以展现朝廷重新控制昭义与持续牵制河朔的历史实态。朝廷成功平定刘稹的两条关键线索即何弘敬和王宰均与李德裕控驭有方密切相关,王宰趋磁州以迫魏博何弘敬出兵,遂有肥乡役,以致山东三州归降;孟州建置后,刘沔镇阳以迫王宰,终致昭义使府潞州底定。李德裕控驭之本在于宪宗平藩重建的中央权威武宗朝得以维系并重新整合,此后直至唐末,藩镇与朝廷的实力消长也悄然改变。

  • 标签: 唐武宗 州县置废 孟州 肥乡之役
  • 简介: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 标签: 天下精兵处 宗王出镇制度 隋炀帝巡幸山西
  • 简介: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社会大变动。以往研究,多探讨明清兴亡的过程及原因,忽视了一个重大问题:因应明清鼎革而引起社会观念即"华夷辨"的传统民族观念的大变革。本文阐发"华夷辨"的内涵及其由来与发展,至清入关前,清太宗首倡"满蒙汉一体"的新民族观,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清入关及创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正确解释新的民族观是正确评价明清兴亡与清朝历史地位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明清鼎革 华夷观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黄振南教授和陈峥博士选编的《黄河怒吼——抗战救亡诗歌选》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选材、结构、链接、释读等方面不落窠臼,其取舍编排巧妙、承载信息丰富,有超越同类书籍之势,读耳目一新,不失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 标签: 抗战救亡 诗歌 黄河 广西教育出版社 评介 余音
  • 简介:一直以来,客家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没老婆。"可见,"崇文重教"理念不仅贯穿于客家人的生活,而且深深地镌刻在客家人的心中。在这深厚文化底蕴的孕育下,客家地区涌现了无数杰出人才,客家院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期开始,我们将根据地区、学科领域等标准选取部分院士,整理并展示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风采,为读者了解客家院士打开一扇窗口。

  • 标签: 李国豪 客家地区 崇文重教 名誉校长 教育基金 桁梁
  • 简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地方志事业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机遇,明确提出了2015~202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呈现出鲜明的跨越性、顶层设计性和统筹整合性,具有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者,我既备受鼓舞,也深感压力。

  • 标签: 《规划纲要》 地方志事业 发展规划纲要 方志工作者 承前启后 设计性
  • 简介:汉墓画像所见的六博图,是葬仪中用以对墓室进行时空仙化定性的符号,象征着墓室的另类时空属性;六博图所在即仙界所在。死后进入六博图所标识的空间,即是抵达异于人世的仙境时间结构之中。六博图是汉墓用以构造其生命转换功能的信仰符号之一,是汉人寻求某种特殊时空通道(“洞”)的一种历史呈现:仙界一刹、人间千年。汉墓六博信仰蕴涵着王质烂柯仙话、洞窟和洞天福地信仰的早期渊源形态。

  • 标签: 汉墓 六博图 洞穴信仰 洞天福地 仙界时空 仪式话语
  • 简介:《鬼神明》刊载于上博简第五册,主要讨论鬼神"有所明"与"有所不明"的问题。自竹书发表后,不少学者曾就其学术派别的问题作出论述,当中有认为《鬼神明》为墨学作品,但亦有持反对意见,以为竹书是反墨、墨学异端甚或是儒学之作。本文透过《鬼神明》内容的剖析,指出篇中虽然提及鬼神"有所不明"之说,但所反映的思想在本质上实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鬼神观有所不同,且部分更与墨家有暗合之处。此外,本文通过篇中思维方式与《墨经》逻辑学说的相参照,提出两者实有不少可比观的地方。

  • 标签: 上博简 《鬼神之明》 《墨子》 鬼神观
  • 简介:参观了作为德国的象征之一的新天鹅城堡后,车往西南方向行驶约二小时,已穿过奥地利、列支敦士登两个国家进入瑞士境界。因自费游人数凑不够20人,游列支敦士登的计划告吹。这里容我插叙一下看来的资料,以弥补心中的遗憾。

  • 标签: 文化体验 瑞士 列支敦士登 欧洲 印象 奥地利
  • 简介:钟惠澜(1901--1987),著名医学家。祖籍广东梅县,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北京友谊医院名誉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等职。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家 热带 客家 纽约州立大学 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