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崧生平,《广西文史}2012年第2期作为封面人物已作过介绍,本文不复赘述。清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台湾布政使署刊行《得一山房四种》,当时崧任台湾布政使。其中《请缨日记》《诗畸》《谜拾》三种是崧(或以崧为主)所撰,另一种《得一山房诗集》为其父懋公著作。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等有收藏。以上三种当然不是崧著作全部,他还有遗诗集存世,今分别简述之。

  • 标签: 唐景崧 著作 述略 国家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桂林图书馆
  • 简介:关于崧的研究和评价,目前史学界还有争议。或云为民族英雄或爱国官吏,或云为贪生怕死的官员。见仁见智,各有理由。认真梳理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弄清对该人物的总体研究脉络。

  • 标签: 唐景崧 人物研究 述评
  • 简介:崇历任清朝廷吏部、礼部、兵部、工部侍郎(副职),都察院左都御史,浙江、江苏学政,广东、江苏乡试正主考,全国会试大总裁,殿试阅卷、读卷大臣,留学生廷试阅卷、读卷大臣。清宣统二年任朝廷学部尚书,宣统三年改为学部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在学部尚书(大臣)任内,废除科举考试选拔文武官员的制度,召开全国教育界官绅参加的中央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中央教育会,研究解决了制约宪政进程的重大教育事宜,强调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大批师资,拟定义务教育章程,普及城乡教育,统一国语、变更初等和高等教育方法等,为全国教育改革做出了较大贡献。

  • 标签: 唐景崇 学部 教育
  • 简介:高玄墓志是新见材料,本文通过对志文的释读,并结合相关的史料对墓志文进行分析,对高玄祖孙四代的世系生平及高玄本人的葬地等作以考证。这不仅能补史书之缺,也为研究地方史志提供许多新材料。此外本墓志体例特殊,略作初探。

  • 标签: 唐代 墓志 高氏 野马岗 墓志体例
  • 简介:在介绍崧之前,不妨先看一则轶事:1931年9月,胡适曾写过一首五律《题嵩先生遗墨》,诗云:“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几枝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

  • 标签: 唐景崧 奠基人 名士 爱国 1931年 晚清
  • 简介: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有一个人不应被后世忘记——他早年饱读诗书、考取进士,通过科举制度参与封建王朝的官僚统治体系,而面对近代中国之变局,他又能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时势,编定“新学”教科书,为废除科举之后的中国新式教育发展和中国教育体制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就是晚清学务大臣崇。

  • 标签: 教育体制改革 近代中国 书目 课本 学堂
  • 简介:中国古代的诗人,从他们的职业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各个朝代的各级政府官员,“公家事”,也就是各级官员的政务工作,这既是他们主要的正经事,也是他们一生中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却很少有人从正面直接加以详细地描述。但是,在清代后期,一位广西的本土诗人涛却一反传统诗歌的写法,抛弃了专注于抒情的传统,以诗纪事,以大量笔墨详细地描了“公家事”,成为晚清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 标签: 写作 政府官员 传统诗歌 政务工作 清代后期
  • 简介:兩次置修文館,前次自高祖武德四年(621)始,止武德九年。後次在中宗神龍至睿宗雲年間。唐中宗置修文館,不僅人數增多,其政治、文化影響也較大。然這一時期在館文士人數、職官等,兩《書》、《會要》等所載,有疑待辨者甚多。今考神龍二年(706)十月至龍二年(708)四月,入館學士七人、大學士一人。龍二年四月至雲二年(711)三月,入修文館文士二十九人。又據唐人詩文、兩《書》及墓誌等,考及諸學士在館時間、職官、政治文化活動等。另有張昌宗等五人,其入館時間、職官等,均難以確考,謹附録文末。

  • 标签: 唐修文館 神龍至景雲年間 在館學士考
  • 简介:文治(1865~1954)先生在四十二岁以后,去仕执教,尽瘁教育事业,先后任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监督十三年,办无锡国专三十年,人所共知。1927年,我因原读中学停办,曾转学私立无锡中学就学一年,该校校长也是文治先生,这就鲜为人知了。

  • 标签: 中学唐调 唐文治 文治无锡
  • 简介:位于“草原边缘”“走廊交界”与“中间圈”的藏东地区,拥有文化结构上的特殊性:由于远离西藏中部,安多避免了中世纪吐蕃王朝覆灭后卫藏的弥散状态。10世纪中叶佛教的后弘期复兴,可以看作是藏东安多与藏西阿里两个外围地区向中心辐射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安多、青(现青海西宁)出发,以响厮哆与格萨尔相似的叙事结构作为隐喻,说明后弘期的佛教复振与影响在当下的安多社会与文化中依旧存在。

  • 标签: 安多(Amdo) 青唐 唃厮啰
  • 简介:高16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3厘米。平底,小圈唇口,整体呈椭圆形,胎胚上薄下厚,掂之坠手;结构规矩,廊线流畅:里外施满釉,釉面开片纹。由于久埋地下,片纹受土沁而形成金丝状;

  • 标签: 唐代 莲子罐 私人收藏 品种
  • 简介:高26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1.5厘米;饼形足,喇叭口,长扁索形把柄,多棱线中长嘴流,双耳系;除底足不施釉外,余内外施满釉;釉色粉青,胎釉结合紧密。比例合度,造型优美。

  • 标签: 执壶 釉色 胎釉
  • 简介:历来传闻通州景观颇多,后经文人墨客选其优者并推敲润色始定为“通州八”。但州志所载八与清末民初口头传说也略有差异。如因城西将台湮灭,“高台丛树”古迹不存,故有代之以“鼓楼中峙”;同样城北黄船罕至,“柳荫龙舟”之不存,而替之以“千庾拱峙”。记载与传说虽有些不同,但都能表现这个京畿重镇的特色。

  • 标签: 通州 古迹 口头传说 龙舟 清末民初 传闻
  • 简介:一、关于《羔裘》的解释《诗经·风·羔裘》是一篇比较费解的诗。试看全诗: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羔裘本是诸侯、卿、大夫的朝服,诸侯用全裘不加袖饰,卿、大夫都以豹皮饰为袖端,诗中所言的'羔裘豹祛'当是指身着羔裘的大夫。《毛诗序》认为这是一首刺诗,云:'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总结指出鲁、齐、韩'三家无异义'。后世学者多持此说,如今人陈子展论此诗曰:'《羔裘》,盖奴隶刺其小奴隶主贵族凶恶之诗。《序》说可不谓误。'~①可朱熹却怀疑说:'诗中未见此(指《毛诗序》所言)意。'(《辨说》)他又说,'居居未详','究究亦未详','此诗不知所谓,不敢强解'。(《诗集传》)如朱子所说,诗中确实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看出晋人讥刺在位者不体恤人民的意思。关于'居居'、'究究'之义,《尔雅》释曰:'恶也。'因此,《鲁诗》曰:'居居、究究,恶也。'《毛传》曰:'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究究,犹居居也'。孔疏亦同毛说。总之,对'居居'、'究究'的训诂,都脱离了诗篇、诗句之整体,而拘泥于《尔雅》就字、词的孤立解释。

  • 标签: 唐风羔裘 羔裘臆说
  • 简介:使初探刘淑梅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有着友好的密切往来。在长达两千年的文化交流中,其佼佼者,当首推遣使。本文围绕遣使的派遣次数、路线及不同阶段目的的变化等问题试作探讨。一关于日本遣使的派遣次数,国内史学界意见不一。吕思...

  • 标签: 遣唐使 日本留学生 中日两国 朝鲜半岛 文化交流 学问僧
  • 简介:仲友、朱熹交恶最初由于学术异同,终至发展为政治倾轧,势不两立,与吕祖谦、陈亮皆不相关。朱子整治氏目的在于排斥、打击讲功利的“浙学”,而以“闽学”一统天下,其手法也极为残忍。氏经制学的式微、消亡,在于“朱学”门徒的党同伐异。、朱交恶警示后世,学术研究需要宽容,学者要有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气度。

  • 标签: 唐仲友 朱熹 严蕊 学术异同
  • 简介:第一次知道湜,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湜先生将刚出版的一部十四行诗集赠送给了我的老师沈泽宜先生。那个学期,沈先生教我当代文学课,沈先生上课是从不带书或讲义的,但这一次,我看到他手里有一本书,觉得很奇怪,就留了一个心——原来沈先生把湜的诗集带到课堂上了。下课时,我特意走到沈先生面前,要过那本诗集,随手翻了翻。我看到了扉页上湜先生的签名,

  • 标签: 唐湜 80年代 诗集 文学课
  • 简介:"河东三凤"漫说点校本《旧唐书·薛收附兄子元敬传》:"[元敬]少与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为长离,德音为,元敬以年最小为鹓雏。"~(1)点校本《新唐书·薛收附元敬传》同~(2)。文中长离、、鹓雏,当皆是总名为凤的不同类别的专名。而据张《朝野佥载》卷三:"昔蔡衡云,凤之类有五:其色赤者,文章凤也;青者,鸾也;黄者,鹓雏也;白者,鸿鹄也;紫者,也。"又谓:"为凤凰之佐"~(3)。

  • 标签: 旧唐书 《朝野佥载》 点校本 新唐书 河东
  • 简介:安溪籍的新加坡商界名人庸裕.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更是一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致力于架设友谊之桥,促进中国与新加坡、印尼关系的发展.成为中国印尼复交的幕后人物,被誉为“民间大使”。

  • 标签: 大使 民间 社会活动家 幕后人物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