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年初,我和女儿豆豆从华盛顿回到北京,结束了在美国两年的生活。豆豆3岁半时离开北京“转学”到美国一家私立幼儿园,去年满5岁时进入一所公立学校的学前班。刚到美国时,就有人问豆豆中美幼儿园的不同,她想了想说:“在这里是学玩。”幼儿园里的老师寓教于乐,豆豆则乐于探索。美国文化里似有一种愉悦乐观的特质,让人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两年过去,豆豆玩得开心,她开朗的个性得到完全释放。有教育者曾言,人的幸福和快乐是教育最应该关注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教育只关乎成功,无关快乐。豆豆就读的小学入选全美蓝带学校(即优秀学校),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业、行为、品格”。豆豆班级的负责老师、50多岁的甘蒂对教育极为热忱,授课方式充满活力与乐趣,豆豆入学不久就向我断言:“妈妈,甘蒂夫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老师!”甘蒂对孩子们的要求很高,

  • 标签: 品格教育 快乐学习 美国文化 公立学校 幼儿园 寓教于乐
  • 简介:3月初,郭麒麟参加综艺节目《一封家书》,节目组原本想的是,让郭麒麟给父亲郭徳纲写封家书表一表两人的父子情。郭麒麟拒绝了,在他心里,父亲“威严”、“庄重”,私下里爷俩都是极内向的人,有些话说不出口,他真的会不好意思,哪怕是写信最终,他没有像节目中其他嘉宾一样把信写给父母,而是写给了师父于谦。

  • 标签: 于谦 《一封家书》 品格 皇后 综艺节目 麒麟
  • 简介:郭沫若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也是书法家、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在文化领域中取得了多方面卓越成就。但人们却忽视了郭沫若作为政治家的品格层面。我以为,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察角度。从这个角度研究郭沫若,能够拓展视野,有利于全面把握郭沫若性格结构的多重层面和复杂矛盾。

  • 标签: 郭沫若 政治家 品格 古文字学家 文化领域 性格结构
  • 简介: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传说故事,今值中山先生140周年诞辰之际,笔者整编数则,以此表示我们的缅怀与追思。

  • 标签: 传说故事 品格 孙文 孙中山 先生
  • 简介:诗化品格与多语混融,是张承志小说语言最为典型的审美风格。张承志以浪漫主义的诗性表达来超越世俗生活的束缚,采用意象叙事方式激活小说语言,而写意化叙述与主体化抒情的结合,又使其小说语言和审美情感获得了内在的节奏感与文体的多样性。张承志对回族的身份认同与特殊的生命体验,使其小说语言包容着多种语言的成分,融汇了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中国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习惯,以及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外来语的相关词汇与内在思维,这种多语混融倾向既丰富了汉语表达的可能性,又为多民族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打开了通道。

  • 标签: 张承志 小说 语言风格
  • 简介:回族新文化运动是回族知识分子鉴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和本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现代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双重影响下,兴起的一场以教育普及和宗教革新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自觉运动。以这场新文化运动为中心,可对新式教育背景下的回族知识分子作出代际划分,分别是:19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一代,19世纪8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二代,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出生的第三代。他们作为回族内部的文化精英和先觉者,虽然所受教育和文化走向各有区别,却都以极高的文化品格成为这一文化运动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从而推动了回族社会的现代转型。

  • 标签: 新式教育 现代化 文化自觉 学术传承 儒家文化
  • 简介:<正>在有明一代的皇帝中,明穆宗朱载垕是比较不显眼的,他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元月二十三日,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继承皇位,翌年改元隆庆,死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在位五年半,享年仅三十五岁。朱载垕之所以不显眼,一因在其执政的全过程中,“临朝无所事事”,“端拱寡营”,本人谈不上有什么鸿猷远略,亦无什么功业建树可纪;二因就其人的素质和表现,不外以庸碌无能,且尝财好色多欲见称。再加以,他享祚甚短,又夹在两个长期在位的皇帝中间,其父明世宗朱厚(火总),年号嘉靖,在位四十五年;

  • 标签: 嘉靖 明穆宗 张居正 《明史》 万历 徐阶
  • 简介:生命就是一个从始到终的过程,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秒一秒……慢慢走向终点。生命只有一次,一遭失去就永不再有。

  • 标签: 个人 人生哲学 人生感悟 人生态度
  • 简介:做人要有个性,但决不能任性!任性而为之人,往往人生不顺,命运乖张。人都是有个性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个性就是个别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人人都有个性,但每个人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人多愁善感,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深沉稳重,有的人草率浮躁;有的人文雅细腻,有的人鲁莽粗犷。有的人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别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有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世界上也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 标签: 人的个性 与人相处 世界 个别性 任性 做人
  • 简介:自西汉文帝采纳晁错《贵粟疏》中“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而轻末”的经济思想作为治国之道以来,两千多年间,“重农抑商”一直是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这样,商人便成了被封建统治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在政治上,他们被搁浅,甚至被排斥。依据唐朝制度,工商者或三代之内不得为官乘

  • 标签: “客商” “重本而轻末” 经济思想 客家人 “商帮文化” “儒商”情怀
  • 简介:淮北孙瑞宁,孙沪松淮北作为一个地域名称,启用很早,《史记》中多次提到,如《货殖列传》中,就有“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之语,此语讲到了三个属于温带的地域,故都是千树。常山以南,指海河平原。常山即恒山,在山西省北部,五岳之一,故以之为地域标志,...

  • 标签: 淮北 自然灾害 副热带高压 新石器 大汶口文化 涂山氏
  • 简介:大干世界,花花绿绿,有几多的精彩,也有几多的诱惑。名利场上,蝶乱蜂喧,有的人为名而活着,有的人为利而活着,更有的人为名利而活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标签: 欲望 名利场 活着
  • 简介:本文详细考察康有为的学说,尤其是“大同三世说”,与进化的关系,具体分析康在不同阶段对进化的态度,由此探讨康对这种学说理解与认同的程度:康有为、梁启超一开始对严复所译“天演”是回拒的;在《(礼运)注》等“大同三世说”的重要着作中,康虽大量使用“进化”一词,但仅仅是“拿来主义”式的运用;“大同三世说”虽主张进步,却不是进化所催生的;康在《大同书》中甚至将“进化”与“天演”当作意义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本文由此认为,康有为对进化的学理并未真正理解,这种理论在他的头脑中亦未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学说。

  • 标签: 康有为 梁启超 进化 天演 大同三世说
  • 简介:<正>丧服制度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一般无亲、政关系成员间的丧服三大类。亲属间的丧服,又分宗亲丧服与姻亲丧服。宗亲丧服直接显现宗法等级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宗法制度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宗子祭祀权);姻亲丧服从属于宗亲丧服,它是宗亲丧服的派生物,无独立存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宗亲丧服、研究宗亲丧

  • 标签: 丧服制度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 父系亲属 宗族 等级关系
  • 简介:什么是散字?就是周秦时代上古语音的韵母分部(周秦时代的韵母叫韵部,因为韵头和声调史料欠缺,就讨论它的主要元音和韵尾)中出现的例外现象。比如“求”、“球”、“俅”、“救”等都是“幽”部字,即韵部相同。唯独“裘”字,和“之”部字押韵,对“之”部来说,它就成了一个散字,是例外现象了。因为同谐声者同部,这是在划分韵部中公认的一条通则,现在它不归“幽”部,归“之”部,不是例外了吗?不就成为一种游离状态了吗?如果这种例外字多了,上古音的分部就要出现模糊状态,没有条理,成为混乱现象。再严重的话,上古音的分部就难以成立,一部源远流长的上古音研究史就会化作泡影。

  • 标签: 例外现象 模糊状态 “之” 上古音 上古语音 主要元音
  • 简介:<正>墨子,名翟,鲁国人,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墨子是一位富有实践精神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他这个学派的言论,汇集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不是一部历史书,书中所引史料不尽合史实;但从论证思想学说中却反映出墨子对

  • 标签: 墨子 墨家学派 实践精神 思想学说 创始人 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