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在伊泽尔接受美学的视角上,试图以分析舞蹈的接受现象为基础,来研究舞蹈鉴赏者的审美。审美接受的过程经过三个层面:一、审美欢愉,既在一种无时间感的氛围里,感情得到充分延展;二、审美平衡。既关注作品结构形式中呈现的审美刺击、审美翔自身的平衡满足;三、审美同构,既心理的”力的意向结构”作品达到同构。从而完形整个艺术审美。希望藉着对鉴赏者心理取向的研究,能够引发我们在创作上的一些思考。

  • 标签: 接受美学 舞蹈审美 美学研究 舞蹈创作 审美取向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历史变迁,广场舞也成为个体追求自我生活方式的现实体现。广场舞不仅作为中老年女性进行体化实践的场域,还更是个体化社会群体身份建构的一种表征。作为体化实践的重要机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通过广场舞有效实现了身体展示、"集体"意义的编织及群体互动的分层效应。但在个体化社会,广场舞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身份呈现个体认同的符号化、社会形象的污名化及群体归属的情景性等悖论。为推动广场舞女性社会身份的正常化,需要建构包容性公民身份的发展路径,进而承认其平等的公民身份权利来实现社会的再嵌入。

  • 标签: 广场舞女性 社会关系 体化实践 社会身份 群体互动
  • 简介:方法论是人们观察事物、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在理论研究中,没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方法论选择,研究将变得混乱不堪且举步维艰。在舞蹈美学研究中,方法论是一个刚刚被意识到,但尚未获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当前,中国舞蹈美学的方法论意识处于相对自觉、但未完全自觉的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确定中国舞蹈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及方法建构的依据,是推动中国舞蹈美学方法论步入自觉的前提。

  • 标签: 中国舞蹈美学 方法论 发展态势
  • 简介:中国古典舞蹈以丰富鲜明的形象谱写着中华民族对生命、对时代的认识、看法和感受。而在中国古典舞舞台形象的当代建构中,在"中国古典舞"名义下,通过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论,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流派。它们在形态上的差异,在风格语汇上的侧重,都是通过舞台形象来呈现的。作品是舞种最鲜明的"言说",舞蹈形象是作品最鲜活生命力所在。因此本文以"舞台形象"作为切入点,回顾"身韵"的出现以及它对中国古典舞的舞台形象的影响,论述中国古典舞舞台形象在历时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的影响,强调文化的变革性及其对中国古典舞舞台形象建构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 舞台形象 当代建构
  • 简介:文章通过对笔者观察的中外两位编导创作过程及演员表现的不同,分析了中国舞者在创造性、独立性上的缺乏及其背后的教育及社会、文化原因,提出了舞蹈教育的个体性建构的问题。

  • 标签: 个体性 现代性
  • 简介:一样的身体语言在不一样的艺术环境领域里,却产生了异样的审美感觉。同样的肢体动作或者步伐(走路)在戏剧里,观众能明显地感受到喜、怒、哀、乐(人物、情感角色层面),但是在舞蹈中,观众却依然还是看到的是步伐的动作(动作、时间空间层面)。

  • 标签: 情感意象 舞蹈表演 身体语言 “二元论” 契诃夫 迈克尔
  • 简介:大街小巷,闹市之中,但凡有小块空余场地,便有大量的“广场舞”追随者。关于广场舞的探讨,早已不是学界的新鲜事。从1999年起,以普通大众为主要读者的报刊和杂志开始出现少量关于广场舞的文章,但主要是将其作为一项大众街头的健身运动予以简单介绍和宣传,缺乏深度的学理分析。

  • 标签: 广场 解读 健身运动 学理分析 追随者 大众
  • 简介:如果说舞蹈向人们展示了人是这样的美——形体情感,那么,舞剧则向人们显示了戏剧可以是这样的迷人——如诗如歌如画如梦……世界因为有了艺术,包括有了舞剧才更美好!

  • 标签: 舞剧 舞蹈 艺术 戏剧文学 形体 情感
  • 简介:作为一个文化馆舞蹈干部,辅导群众舞蹈是职责所在,然而,群众舞蹈在我心目中是“志趣相投”的伙伴。有一舞者曾云“生为舞人,死为舞鬼”,我虽无此豪言壮语,却为其发展、繁荣奋斗了十个春夏秋冬,尝遍了酸甜苦辣,至今还“执迷不悟”,乐此不疲。

  • 标签: 群众舞蹈 舞蹈艺术 群舞 《干警风采》 舞蹈作品
  • 简介:哲学是科学的总工程师。哲学是艺术的灵魂。哲学舞蹈的关系是否和谐,决定着舞蹈艺术教育事业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命运。本文从舞蹈艺术、舞蹈学术舞蹈教育三个角度切入,对于舞蹈哲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步的扫视解读,提出了在两者之间建构新型能动关系的想法。

  • 标签: 舞蹈哲学 身心关系 基础理论
  • 简介:本文以"舞动无界"项目中英国编导JohnUtans的作品《水痕》中国编导赵明的作品《信任不信任》的创作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位编导访谈,以创作点评的方式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水痕》 《信任与不信任》 舞蹈创作 多元化
  • 简介:音乐剧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向音乐剧市场输送人才。当前中国音乐剧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及人才培养理念和终端去向,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音乐剧教育教学的目标?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 标签: 音乐剧 教学 机遇与挑战 创新与发展
  • 简介:叶宁,当年两根小辫子的时候,她的芳名叫叶百令。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上海一家殡仪馆里,她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搞舞蹈教学,这可并不是东方夜谭,是我亲自尝到梨子的滋味。挚友哈炯磊是我华东大学文学专业的同学,他观摩了上海逸园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后,邀我同去学舞。我年青好学,学过声乐,吹过口琴,弹过吉他.演过相声话剧,也想学一点舞蹈。我按址寻至昌平路990号,居然是上天殡仪馆,原拟裹足不前,思想斗争后终于跨了进去,从此我跨进了“舞蹈”的大门。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办的“中国乐舞学院”就在后院的二楼,我报名入学。

  • 标签: 舞蹈教学 吉他 声乐 口琴 舞蹈家 音乐舞蹈
  • 简介:凡主动要求参与儿童舞蹈活动的孩子,对儿童舞蹈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往往夹杂着孩子们生性好玩、生性好动、生性好奇的特点。如果他们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好玩的因素,体味不到能动的交流,领悟不到新奇的氛围,那么,他们的兴趣将朝不保夕,日益淡漠,连最初的热情也会荡然无存。久而久之,便会远离舞蹈而去。

  • 标签: 儿童舞蹈 感受 氛围 主动 活动 热情
  • 简介:就本质而言,舞蹈的艺术形态是“诗性”的。在论及舞蹈的艺术特征之时,论者多不回避“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一事实。作为舞蹈艺术的意蕴传达特征,“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舞蹈表现观导致了“抒情则长,叙事则短”的舞蹈表现形态。从意蕴传达方式的不同来对舞蹈进行体...

  • 标签: 舞蹈诗 舞剧创作 诗歌意象 《红色娘子军》 形态学 中国当代
  • 简介:就本质而言,舞蹈的艺术形态是“诗性”的。在论及舞蹈的艺术特征之时,论者多不回避“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一事实。作为舞蹈艺术的意蕴传达特征,“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舞蹈表现观导致了“抒情则长,叙事则短”的舞蹈表现形态。从意蕴传达方式的不同来对舞蹈进行体裁区分,

  • 标签: 舞蹈诗 诗歌意象 舞剧创作 《红色娘子军》 中国舞剧 形态学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然而对于乐舞文化而言,却是一个中外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来自外族、外域的大量乐舞,以从未有过的规模通过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等各种渠道频繁、多向地传入中原,并生息、繁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标签: 中原扁壶 魏晋南北朝 胡夷乐舞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