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于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以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学习科学发展重要意义,紧紧围绕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主题的实践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践行科学发展和学生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 标签: 学习实践活动 科学发展观 第二课堂活动 高级技工学校 校园文化生活 贵阳市
  • 简介:霍州书是用霍州当地方言说唱的一种说唱艺术,它仅仅流行于山西省霍州市一带。由于霍州书的行为之中具有浓厚的俗信活动性质。因此,全面考察和研究与霍州书相关联的民间习俗活动,对探讨霍州书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霍州书 文化生态 民间信仰
  • 简介:文化态学视角,全方位观照了陕西地方戏曲。在三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不同的文化态环境中产生的地方戏曲,具有原生性、交融性、播撒性、传统久远性的特征。文章还分析了关中戏曲声腔音乐形态的稳定性,和陕南、陕北戏曲声腔多地音乐融汇的复合性特征。

  • 标签: 文化生态学 关中 陕北 陕南 原生性 交融性
  • 简介:自2000年起,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务例》所提出的要求,我国政府予以积极的回应,先后在2000、2002、2004年申报了昆曲、古琴、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此项与蒙古国联合)等四个项目,并于2001、2003、2005年分别获准。

  • 标签: 遗产保护 文化生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人 断想
  • 简介:作为一种城市发展运作的新思路和理念,利用声乐文化产业,进行城市多元化生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更多的城市已经具备了从声乐文化产业中进行子系统运作的能力,并由此产生了对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变革等具有推动力的社会效应。本文对某城市的社会声乐文化构建和传播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挖掘该城市声乐文化态发展的内涵,对于声乐艺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审美、社会、商品运作功能进行论证。

  • 标签: 城市发展 声乐文化 构建与传播
  • 简介: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几百年来搬演不衰,原因不只是其文辞优美,关目新奇,声律格正,更在于其无论经过多次的改窜,不同的演绎,其内化于文字、关目和声律内的生态自然意识始终能够得到张扬和传递。对《牡丹亭》从文本到具体的舞台呈现搬演转换过程加以关注,可以清晰地看到历代曲家、表演者实际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显或隐晦地秉承着汤显祖原作中的生态意识。

  • 标签: 生态意义 昆曲 牡丹亭 舞台搬演
  • 简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迫在眉睫。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许多传统音乐品种失去了新的观众,广大青少年对其不了解、不喜欢。不仅如此,作为这些品种本身的传承也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尽管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力度(比如全国上下正在积极开展的各种“申遗”工作等等),但窃以为传统音乐的文化态状况依然不可忽视。原因在于中国传统音乐目前面临的种种危机,乃生态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使然。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文化 可持续发展指标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问题
  • 简介:<正>流行音乐作为20世纪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值得注目的不仅在于它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众音乐生活的形式和方式,更须关注的是它对当代社会中艺术生存问题的影响。西方后工业社会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导致了中心价值评估的消解而产生了多元化价值并存的艺术景观。这种景观以平

  • 标签: 音乐文化 流行音乐 音乐生活 价值评估 大众传播媒介 冲击力
  • 简介:山西鼓乐文化历史久远,1980年,襄汾陶寺遗址中出土的天下第一鼓——鼍鼓,奠定了山西鼓文化的基石,千百年的传承,鼓乐文化在山西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发展至今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类别,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象化标示。本文通过鼓乐器在祭祀,战争以及礼乐的传承中的使用,具体而详实的阐释了山西鼓文化精神内涵。

  • 标签: 鼓乐文化 祭祀神器 争战用途 礼乐传承
  • 简介:“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唱法”跨界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声乐领域众多“唱法”跨界范式之一,本文试图从“文化态”视角对其缘起、形成逻辑、叙事动机、理论内涵及舞台表现等因素进行探讨,期待对这一新型演唱风格的发展做出理性审视。

  • 标签: 文化生态 唱法 跨界 民族唱法通俗化
  • 简介:音乐文化精神之我见——兼谈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龚妮丽音乐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成熟而逐渐发展、丰富、复杂起来的。从人类最初的“击石拊石”到吟游诗人的史诗吟唱,从黎民百姓的国风小雅到僧侣、官家将音乐引入庙宇教堂、宫廷皇都,越来越多的音乐家以自由的...

  • 标签: 严肃音乐 通俗音乐 音乐文化 文化精神 人文精神 价值取向
  • 简介:2011年12月21日至22日,由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本次论坛是继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澳门、香港、台湾论坛之后的第四届论坛。来自港澳台及内地一百多位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研究学者及相关人士出席了会议,就"戏曲艺术保护与理论构建"、"戏曲艺术院团建设与市场开拓"、"戏曲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戏曲艺术传统与对外交流培养"四个专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本刊特设栏目,上辑登出了全国政协孙家正副主席发言,本辑继续刊登部分大会论文。

  • 标签: 戏曲表演艺术 全国政协礼堂 艺术院团 艺术教育 艺术传统 艺术传承
  • 简介: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有关礼文化的重要理论著作,作为中华传统的承载者,始终贯穿于儒家学派的思想中.在中,代表人伦精神的"孝"和体现政治文明的"乐",尽管分别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但其二者却有着共同的前提和内在联系.在实施"孝"的过程中,时时折射出"乐"的文化气质,在展示"乐"的仪式中,处处贯穿了"孝"的思想精髓.孝与乐所倡导的人伦观念和等级差别是封建制度的轴承,对于巩固封建统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人伦 思想 观念 过程 文化 中华
  • 简介: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原生场域和文化态,是20世纪中国音乐从"自在性"历史沉淀走向自身文化变迁的社会场景之一。该曲的形成与变异过程,既体现了特定社会条件和国家主流文化影响下,民间传统器乐遗产由于种种定向的"音乐行为",依托"中西合璧"或"不中不西"等传播途径顽强生存的特点,同时,也由于这些"音乐行为"所涉及的民族文化现实存见与传统兴衰,使得相关音乐作品的共享理想、价值观念等诸多社会因素,至今游移于传统与现实之间。

  • 标签: 传统音乐 二泉映月 原生场域 次生场域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国"非遗"保护的研究和交流,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由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暨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5日至8日在苏州市举行.与此同时,中国(苏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周也拉开帷幕.短短的三天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观摩了昆剧、古琴专场音乐会、江南丝竹、中篇评弹等特色剧目,并考察了苏州古城运河、苏州戏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水乡古镇同里等极富江南特色的文化景点.

  • 标签: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苏州论坛 会议综述 2005年 和谐社会
  • 简介:文章基于历史与田野两个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家礼乐系统在县一级地方行政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当地现存主流乐种在民众礼俗生活中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意义的分析,探讨以礼乐为基础的礼俗活动及其用乐对于不同乐种文化特征形成的重要意义。礼乐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一种最基本的制度设置,考察当下民众生活依旧可以感受到这种维度的存在与影响。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礼俗用乐"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视角。

  • 标签: 礼俗用乐 民众生活 传统结构分析 历史节点 县域音乐文化
  • 简介:为了迎接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2015年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的非遗系列公开课在国家图书馆陆续开讲。非遗系列公开课的第一门课——古琴艺术。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院音乐学系丁承运教授担任主讲。

  • 标签: 国家图书馆 古琴艺术 公开课 道法自然 文化精神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