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本书是法国学者文学与音乐比较研究有影响的早期专著,也是后来的法国比较音乐学和音乐学研究者不可不读和经常引用的一部论著。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但在法国多次再版,中译本就是根据1984年版译的。作者雷翁·吉沙尔的初衰在他的《序》里讲得很清楚:“我感到:文学史家并不总是善于向读者展示他们在某一领域所具的文化优势,在这一领域内,他们虽算不上是专家,但也决不完全是外行。……文学史和音乐史是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文学史和音乐史互为参照是必然的。音乐史学家往往大量参考文学史料。……文学家应该……在作品中给予音乐更多的位置。我们看到,近三四十年来。比较文学研究得到了富有成果的发展。我们是否也可以构想进行文学与音乐的比较研究。并为此创办一种刊物。”(《序》第1—2页)至于具体的研究范围。作者说:“在研究某个时期音乐与文学的特殊关系时,我们应该首先确立这一时期的音乐氛围;指出文学对音乐的启示和音乐对文学的帮助。以及它们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利用和相互影响;看清楚诗人与音乐家间的合作如何使他们另辟蹊径,改变他们的创作方向,影响作品的形式和精神内涵。本书正是依照这种顺序。对大革命时期直至1850年的音乐和文学进行研究的。”(《序》第4页)

  • 标签: 比较音乐学 文学史家 浪漫主义时期 法国 比较文学研究 大革命时期
  • 简介:  浪漫主义音乐大师、"歌曲之王"舒伯特曾经说过:"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的成功."像舒伯特这样深受当时流行的文学艺术的影响而结缘的作曲家又何止是他一个人呢?其他许多作曲家如韦伯、舒曼等人不仅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而且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体现在艺术歌曲方面.因此有人甚至说,浪漫主义音乐就是直接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来的.……

  • 标签: 创作影响 文学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文学
  • 简介:浪漫主义是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发生在欧洲的一种思想运动和艺术运动.由于法国革命的失败,欧洲封建君主专政的复辟,浪漫主义者们"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席勒).所以浪漫主义者们强调想象、感情、抒情和侧重于内心刻画;由于不满现实,强调"回到古代"、"回到中世纪";强调"回到自然",描写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题材上喜欢描写特殊的性格,如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的生活悲剧,异常的事

  • 标签: 浪漫主义时期 音乐体裁 无词歌 艺术运动 声乐套曲 标题性
  • 简介:浪漫主义是人类音乐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之所以称之为关键,除了名家名作辈出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其表现出了新的审美特质,既是对之前巴洛克、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的总结,同时也对之后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审美特质的含义谈起,就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特质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 标签: 浪漫主义 音乐创作 审美特质 分析解读
  • 简介:浪漫主义音乐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情感和无限的心灵,所以形式成为变幻无穷的手段。在我们对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发生困惑的时候,回顾曾经使人类迷恋和沉醉的浪漫主义音乐,寻找其美学上的内涵,以及这种美学思想对现代人们的音乐审美要求的积极价值,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只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进行的点滴思考。

  • 标签: 浪漫主义音乐 音乐美学
  • 简介:费列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在音乐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都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音乐作品中充斥着浪漫主义文学色彩。他扩展了钢琴音乐的创作方式与技巧,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些表现形式,例如,创作内容、表现手法等应用到了音乐创作中来。本论文以浪漫主义文学及门德尔松的简介为引线,通过对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及其风格特性的讲述,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文学 门德尔松 音乐创作
  • 简介:文章试图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与哲学、美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相结合阐述其音乐风格变异与人文背景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宽广氛围的相互联系,指出其音乐技巧和思想内容变化的必然性。

  • 标签: 欧洲 浪漫主义 音乐风格 变异 人文背景
  • 简介:印象主义浪漫主义是西方音乐史上两个风格迥异的流派,对于标题性,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法,从它们最本质的音乐思想观念和表现手段的指向性两大方面入手分析其中差异.

  • 标签: 印象主义 浪漫主义 标题性 差异
  • 简介:在大提琴的演奏过程当中,作为弦乐组当中一项重要的声部,受到了各方面的喜爱,其中包括作曲家、指挥家以及爱乐听众等多方面。大提琴在交响乐的演奏当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大提琴的演奏当中,交响乐一般会利用大型的管弦乐团演奏的方式进行演奏,其中可以分为交响曲、序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和交响诗这五种题材形式,在本文当中,主要对大提琴浪漫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文中主要从具体的作曲家的作品来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对大提琴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进行了主要的分析。

  • 标签: 大提琴 浪漫主义 作品分析
  • 简介:“在王羽佳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年轻人大胆无畏、令人惊奇的想象力,又能看到成熟艺术家细腻如丝的敏感性,而她无与伦比的键盘技巧,使她能够将她的所有想法完美无缺地表达出来……她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天才。”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创意 色彩 想象力 敏感性 艺术家
  • 简介:异域情调通常代表着遥远和神秘,它有助于滋养一个人对另一种生存空间的想象。这一浪漫而诗意的想象激发着人们的向往和探索的欲望,艺术中的异域情调往往开始于此。从启蒙运动时期对中国事物的兴趣,到东方主义对《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迷恋,均体现了艺术家对异域情调的追寻。

  • 标签: 浪漫主义音乐 情调 想象 《一千零一夜》 景象 印象
  • 简介:以"十九世纪音乐"的指称来取代"浪漫主义)音乐"实际上给予音乐史学者对这个时代音乐现象、语境、特征、潮流等问题言说的更宽阔的论域和学术空间。"浪漫主义"作为一种音乐风格而存在,它的艺术独特性和在西方音乐史上的"时代意义"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史实。强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音乐史上的密切关系和特殊意义,正是为了从深层上理解从"古典"到"浪漫"的连续性。从十八世纪晚期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音乐进程表明:"古典"与"浪漫"这两个对当代音乐生活影响最大的"音乐时代"形成了极为紧密而特殊的艺术关联,以"经典"认知为导向的"传统"建构及其艺术演变的张力成为贯通"古典"与"浪漫"之音乐命脉的基准与核心能量。

  • 标签: 音乐断代史 十九世纪音乐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音乐经典
  • 简介:在19世纪浪漫派时斯的俄罗斯音乐世界存在着两中倾向,一种是民族乐派,另一种则较为欧化。"俄罗斯五人团"的出现为俄罗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创作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内容。

  • 标签: 浪漫乐派 俄罗斯音乐 钢琴作品
  • 简介:本文就中央音乐学院王瑟老师创作的《落花·夜》这首现代扬琴音乐作品,从音乐语言、演奏风格、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力等不同角度进行具体分析、阐述与归纳,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品的音乐内涵,表现浪漫派音乐美,为以后的扬琴作品创作指引方向和道路,也希望通过本文,让以后的扬琴演奏者们更好的理解乐曲、诠释音乐。

  • 标签: 创作特点 演奏风格 演奏技巧 音乐美
  • 简介:约翰·勃拉姆斯是音乐史上~位倍受争议的作曲家,多位作曲家均表达过对他音乐的不屑,如瓦格纳、柴可夫斯基,但也有作曲家喜爱他的音乐。如勋伯格。人们普遍认为虽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作曲家,但是其音乐中却流露出浓重的古典主义特征,作品过于传统、理性,导致晦涩难懂。笔者认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只是因其作品较为厚重而导致颇难理解。

  • 标签: 浪漫主义时期 钢琴音乐 古典主义 勃拉姆斯 传统 特质
  • 简介:虽然在浪漫主义时期,很多作曲家写过钢琴变奏曲,但是变奏曲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主要创作体裁了。然而勃拉姆斯是个例外,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保守派,在创作体裁上更靠近古典主义作曲家,因此变奏曲在他的创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浪漫主义时期 钢琴变奏曲 勃拉姆斯 艺术 古典主义 作曲家
  • 简介:有人说十九世纪是作曲家的世纪,而二十世纪则是演奏家的世纪,此话不无道理。在小提琴演奏领域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二十世纪初,当海菲茨和米尔斯坦等几位超级大师降临入世后,整个小提琴演奏历史就向前跨出了一大步,进入了全新时代。随着演奏方法、审美观念和教学法的变革,产生了不少演奏流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的一批小提琴家都具有华丽传统、独特的个性化音质和演奏手法,高贵而热情,常常将作品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表现内心的丰富情感。

  • 标签: 小提琴演奏 演奏家 演奏手法 演奏方法 作曲家 小提琴家